公元1063年四月,大宋王朝第四位皇帝趙禎病逝于福寧殿,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他是大宋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
趙禎死后,京師罷市巷哭,數(shù)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之前。就是說京城百姓自發(fā)停市,連乞丐和小孩子都為皇帝的去世而傷心。不僅如此,連對手遼道宗耶律洪基在聽到宋仁宗病逝的消息后,都嚎啕大哭,甚至還建了一座衣冠冢。此后,遼國后世皇帝一直祭祀仁宗的畫像。
作為大宋的皇帝,為什么如此得人心呢?連乞丐和對手對他的去世都惋惜。作為歷史上第一位“仁宗”皇帝,他的“仁”堪稱實至名歸,后人稱之為千古第一仁君。
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才得到了如此高的評價。
對嫡母劉娥及家人仁慈
公元1033年,趙禎的嫡母劉太后病逝。劉娥死后,趙禎才知道太后并不是自己的生母,而八皇叔趙元儼更是對趙禎言道:“陛下生母乃是李宸妃。李妃娘娘死的不明不白,怕是被人害死的?!毖韵轮鉄o非是說被劉太后所害。但是之后查清,劉太后對自己的生母很好。隨后,仁宗在劉太后靈前焚香祭拜,哭著說道:“自今以后,大娘娘清白了”。并且下詔,不允許對太后的過完之事妄加評論,對劉娥的家人也很好。
雖然這事和劉太后生前以皇后之禮下葬李妃有關,但她畢竟隱瞞了趙禎幾十年。放在一般人身上,雖然談不上終身怨恨,但至少心里有疙瘩。而趙禎在此事真相大白后,依舊很尊重劉太后,尤其是善待她的家人,這一點就著實不容易。
對官員仁慈
仁宗一朝,有許多敢于直諫的文臣,比如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王安石等等。這些如雷貫耳的名臣,之所以都出現(xiàn)在仁宗一朝,也跟宋仁宗趙禎的寬仁執(zhí)政有關。
趙禎性情寬厚,作為高高在上的帝王,還能時刻提醒約束自己,這就很不容易。包拯的公正那是世人皆知的,他是誰的面子都不給,屢次犯言直諫。說到激動之處,甚至唾沫星子都能濺到趙禎的臉上。即使這樣,趙禎也不生氣,一邊用衣袖擦拭一邊傾聽包拯的建議。
正因為如此,仁宗趙禎在位期間,名臣輩出;國家相對安定,民生也有好轉,文化領域百花齊放。后世對“嘉祐之治”也多有贊譽。
對百姓仁慈
仁宗趙禎在位的幾十年中,算是封建社會最安定祥和的年代,不光是世家大族過得很安逸,尋常百姓的日子也很安樂。
據(jù)相關史料記載,仁宗在位期間,多次為百姓減免賦稅。每逢遇上天災人禍,仁宗都是痛心不已,下詔自責、盡心賑災救民。
對于身邊的仆傭,他也是盡力善待。為了讓下人少受處罰,有時候即使發(fā)現(xiàn)了下人的錯,他不僅不處罰,還幫著隱瞞。每年還會遣散幾百名宮女出宮,讓她們早日找到自己的安樂生活。
對于被判處死刑的重案,趙禎也是要親自復查,以免有錯判重判。而且每年經仁宗改判的案子,多則數(shù)千少則數(shù)百。
趙禎對于濫用刑律的官員,也是極度反感。而對于因錯判草菅人命的官吏,則是終身不予重用。
皇帝本人都如此重視刑律,仁宗一朝的官吏自然也就不敢濫用刑罰,而最終得益的,自然也就是老百姓。
對蒼生仁慈
關于趙禎對蒼生仁慈,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說是有一天半夜,趙禎因為批閱奏折餓了,很想喝羊肉湯,但是他寧愿自己餓著,也沒有吩咐御膳房做羊肉湯。對于此事,趙禎本人的解釋是這樣的:
如果朕因為貪一時口舌之快,讓御膳房準備了羊肉湯,那以后御膳房就會夜夜準備著,一年下來不知道要殺多少只羊;如果形成了定例,后世宰殺的更是難以計數(shù)。為了朕的一時饑餓,傷害這么多生靈,朕于心不忍。
結語
對于趙禎的功過得失,王安石在《本朝百年無事札子》中有過這樣的評價:
仁宗在位,歷年最久……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此寬仁恭儉,出于自然,忠恕誠愨,終始如一之效也。
清朝的乾隆皇帝,對宋仁宗也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將他與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皇帝置于同樣的高度。
敵對國遼道宗,也用仁宗的御衣做成了衣冠冢,世代祭拜。
但就是這么一位人人稱贊的“仁宗”趙禎,最后卻落了個后繼無人的下場,至于原因,咱們下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