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李商隱的詩很美,他的無題詩,很迷幻,很朦朧,組成一種如夢如幻的神仙世界,讓人沉醉其中。
可是,他所有的美的背后,都有一種我們現(xiàn)代人觸碰不到的東西。什么?時代末路的傷感,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蒸蒸日上,整體上是在走上坡路的,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人們雖然對于生活瑣事喜歡抱怨,但是基調總是樂觀的。
很簡單,因為生活好了,而且穩(wěn)定,對未來有著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努力就會有公正的回報,就能夠闖出一番事業(yè)。也慶幸自己生在這個時代,這個國家。
這些東西,李商隱全沒有,生活在混亂的晚唐,朝廷腐朽,社會凋敝,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卷入了黨爭斗爭之中,一生只能做個跑腿的小官,在20年的時間里,輾轉各個幕府。在愛情上,他也不得意。
如此多的不如意和挫折砸在一個人的頭上,往往那個人就麻木了,可是李商隱不一樣。他敏感,所以感覺到的傷痛更深,更重,但是他撐過去了,所以他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將所有受過的苦難化入詩歌里,開出燦爛的花朵,這就是李商隱的一生。
【臨其詩境】
今天給大家?guī)淼倪@一首詩,很能說明李商隱在輾轉幕府時候的心境狀態(tài),也差不多就是他一生的狀態(tài)了。
這首詩寫作于一首酒宴上,是唐宣宗大中八年,李商隱正在梓州柳仲郢幕府時的一場酒宴,既然是針對具體的事件和意象,自然就沒有了無題詩的朦朧迷幻。但是李商隱自有自己的一套意向群和渲染方法,所以這首詩雖然結構上章法分明,寫景抒情中規(guī)中矩,但還是帶有獨屬于李商隱的審美感覺。
【經典原文】
夜飲
唐代:李商隱
卜夜容衰鬢,開筵屬異方。
燭分歌扇淚,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戰(zhàn)場。
誰能辭酩酊,淹臥劇清漳。
【條分縷析】
題目即為夜飲,說明了此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也給了自己抒發(fā)情感的平臺。
第一句就是介紹夜飲的情狀。歡樂暢快的酒宴上,有我這樣一個年過四十,一無所成的老頭子;大家高高興興開酒席,而我是異地他鄉(xiāng)的客人,坐在席上,自覺悲涼沉郁。
第二句寫看到的景象,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我還沒有看作者,但是讀到這里,我就知道作者肯定是李商隱,這一句中他獨特的美感太濃烈了。
紅燭、歌扇、雨、酒船,這些都是李商隱詩歌中經常見到的意象,每每將類似的意象變幻不同的組合,形成不同的畫面,也就帶來了不同的情緒,但是每個場景大概的感覺是類似的,比如這一句,與“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在意境上就非常的相似。
第三句寫想到的,自己已經在四處兜轉,做了三年的異鄉(xiāng)客;曾經的朗朗乾坤,盛世清明,也已經化作了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
國家不幸,詩家也不幸,這一句從時代和個人兩個角度分別訴說自己心中的感傷,包羅萬象卻又幽微入骨。
對著如此沉重、巨大、絕望的不幸,一個人能有怎樣扭轉乾坤的手段呢?除了喝酒到酩酊大醉不知世事,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夠做什么了。
讀無題只覺得美,讀這首詩,卻讀到了李商隱最具體最真實的感受,辛酸到讓人心疼,翩翩的濁世佳公子啊,卻在亂世淪落到如此境地。全詩回腸蕩氣,凄斷欲絕,不愧是晚唐中的霞光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