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成書于清朝時期,曹雪芹在書中借賈府二奶奶王熙鳳的口,談到了古代嫡出、庶出之女的區(qū)別:“雖然正出庶出是一樣,但女孩兒卻不比男人,將來說親時多有為庶出不要的?!痹谇宄瘹v史上,皇帝大多庶出,是嫡是庶對皇子也有影響,但卻不會像公主一樣大。
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后金為“清”,仿照明朝的制度定了一些皇室規(guī)矩,其中就有公主封號規(guī)定。皇后生的女兒是嫡出,可以封最高等級“固倫公主”,至于妃嬪所生或者被收養(yǎng)的女兒,撐死封“和碩公主”。
滿語“固倫”大概類似于漢語的“鎮(zhèn)國”、“天下”、“尊貴”,寓意是很好的。一般情況下庶出公主對這個封號只能望洋興嘆,但也有很特殊的情況,比如公主特別受皇帝喜愛,比如公主早逝后皇兄登基,追封她為固倫公主(雍正皇帝就追封過自己的同母妹妹溫憲公主)。
康熙、乾隆也都有過破例封庶出女兒為“固倫公主”的情況,但還是乾隆一朝的破例最為特別。乾隆一共10個女兒,5個早夭,剩下的5個里三個固倫,兩個和碩,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本來就是乾隆深愛的“富察皇后”所生,封固倫公主并不奇怪。
另外兩個,一是“魏瓔珞”原型孝儀純皇后(令妃魏佳氏)所生的七公主固倫和靜公主,二是乾隆65歲那年惇妃為他生下的最后一個皇嗣,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和孝公主的婆家我們并不陌生,她嫁去了和珅家,因為是乾隆老來得女,性格脾氣都符合乾隆胃口,丈夫還是重臣和珅兒子,和孝公主受寵封固倫公主也挺符合邏輯。
但兩個蹲庶女位置上的“和碩公主”就有意思了,一個是純惠皇貴妃(影視劇中純妃)生的四公主和碩和嘉公主,另一個,是孝儀純皇后生的九公主和碩和恪公主。也就是說七公主九公主同母,都是“魏瓔珞”女兒,如果乾隆真的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把令妃“魏瓔珞”當成心肝肉,怎么可能給她女兒截然不同的待遇?
乾隆皇帝對待令妃,說寵一定有幾分,但愛恐怕找不出,這一點只要分析七公主和九公主嫡出、庶出區(qū)別對待的原因,就足以證明。七公主生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而九公主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只差了兩歲而已,這對姐妹出生時她們的母親還在妃位上。
不過,七公主是令妃生下的第一個孩子。在富察皇后去世、繼后那拉氏又被乾隆厭棄的宮廷風云中,令妃像是女主光環(huán)加身,生下九公主第二年就晉封為貴妃;乾隆三十年,也就是那拉氏被乾隆“打入冷宮”的同一年,她再次晉封,這回是皇貴妃,等同于副后,掌管六宮。
這樣一來,她的兩個女兒自然也更尊貴,但乾隆皇帝給七公主“固倫”嫡出封號,卻不是因為將皇貴妃看得重,而是因為乾隆為她選擇的婆家重要。令妃封皇貴妃5年后,14歲的七公主就封固倫和靜公主,半年后嫁給拉旺多爾濟,拉旺多爾濟出身蒙古勛貴,爺爺是超勇親王策棱!
策棱,成吉思汗嫡系后裔,不僅娶了康熙女兒,還是清朝論功勞論影響力都排第一的蒙古將領,有他才有了清朝北境的安寧,他對清朝的重要性,就和衛(wèi)青、霍去病對漢朝的重要性差不多。所以,乾隆要將一個“嫡出”女兒嫁給拉旺多爾濟才能顯得重視“滿蒙聯(lián)姻”,更好拉攏蒙古功臣勛貴。
但九公主不同,九公主嫁的是名將兆惠之子,一等武毅謀勇公札蘭泰。她6歲那年兆惠便已去世,乾隆為了犒賞功臣,許下婚約,雖然兆惠功勞也大,但論政治方面的安撫,自然是拉旺多爾濟這邊拔頭籌。九公主也是14歲那年出嫁,這回,乾隆沒有想著封個固倫公主給她。
很明顯,拉旺多爾濟是未來的“超勇親王”,家族勢力更大,籌碼也更多,乾隆的做法主要是取平衡,而不是論這兩位公主誰更受他喜歡。公主婚姻只是他為政治需要所作出的設計安排,七公主20歲便去世,九公主23歲便去世,到底有沒有婚姻不順的原因,現(xiàn)在不得而知。
但遍觀清朝歷史,公主都是被她們的父兄推出去當工具,連改嫁也不被允許,她們雖然是金枝玉葉,卻不一定比平凡人家的女孩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