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各大青樓會所的 VIP 會員擁有者。你說他詞寫得好,但全部寫給了歌姬。就算自己再才華橫溢,那也不過是一個風(fēng)流不羈的浪子。你以為他這一輩子很瀟灑嗎?實際上也是一個人郁悶的大叔。
曾經(jīng)一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讓很多人記住了他的名字。沒想到也正是這首詞,徹底斷送了自己的科舉生涯。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他,那就是“成也詞,敗也詞”,這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他出生在一個宦官之家,從小也是有著良好的學(xué)習(xí)氛圍。在十五歲的時就飽讀詩書,有經(jīng)世致用之志??擅\終究不給他機會,滿腹才華卻屢試不中。在他18歲的時候,他決定進京參加科舉。為了求得達官顯貴的賞識,柳永先是到杭州待了兩年。
可他在接下來的赴京過程中,他先后路過了蘇州、揚州等地。這些地方山清水秀、燈紅酒綠的生活,也讓這位初出茅廬的才子再難挪腳。如果自己在這時短暫停留,那也不至于落得后來的下場,因為他在這里停了將近六年。
在公元1008年,柳永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科舉考試。恃才傲物的他沒想到自己會落榜,心里還滿是憤懣。這是什么原因?我的才華不夠?隨即也是寫下了那首非常有名的《鶴沖天·黃金榜上》,全詩只是一個“傲”。
或許他寫這首詩也只是發(fā)發(fā)牢騷,畢竟自己以為把握十足的事情以失敗告終。沒想到在第二年再參加科舉的時候,被皇帝直接劃去了名字。因為皇帝看到“柳永”這兩個字時,腦海中浮現(xiàn)的就是《鶴沖天·黃金榜上》這首詩。
其中有一句“且去淺吟低唱,何要浮名”表面是在寫傲,實則也是在說自己根本不在乎這樣的“浮名”。皇帝此次的行為也是直接斷掉了柳永的致仕之路,畢竟這是被皇帝親自劃掉的名字,誰還敢再往上寫呢?
隨后他也是開啟了四處流落之旅,但他始終告別不了青樓這個地方。在公元1034年,朝廷放寬了參加科舉考試人員的限制,柳永也不負眾望在第一年就高中進士。此時的他雖然踏入仕途,但自己的雄心壯志基本上也已經(jīng)磨平,因為已經(jīng)50歲的年紀。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到這個位置,他還是希望自己在政治上有所建樹。隨后拜訪了當時的宰相晏殊,他認為二者都是寫詞之人,或許在某個地方還是有著惺惺相惜之處,沒想到迎來的是對方的打擊。
“我雖然也寫詞,但我寫的是情詞,我寫不出你那般杰作”,這也很明顯在拒絕他。我們不是同一路人,你該干什么干什么吧。柳永見狀也沒有多問什么,直接告退。因為他在見晏殊之前寫過一首詞叫《定風(fēng)波》: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zhèn)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入春以來,見到那綠葉紅花也像是帶著愁苦,我這一寸芳心越顯得百無聊賴。這女子到底是怎么了?引來了很多人的好奇。后半部分是寫這名女子對愛情的設(shè)想,當初就應(yīng)該把情郎的鞍馬鎖起,不應(yīng)該讓他離去,內(nèi)心十分的悔恨。
名義上為代言詩,實則是借用良家婦女的口吻來訴說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但忽略不了一點就是他的字里行間,充滿了對這些歌姬們的同情。這在晏殊眼里或許是“庸俗”的代名詞,并不是當時他們推崇的風(fēng)格,自然也是回絕了他。
不過在品史君看來,這才是真正的民間詞。沒有借用任何傳統(tǒng)的手法,直接書寫自己內(nèi)心的感嘆,在赤裸無疑的同時更是內(nèi)心感情的強烈奔放。雖然在當時被貶低,但并不這首詞的水平,現(xiàn)在也成為了人們經(jīng)常吟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