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hinesehdxxxxvr,法国白嫩大屁股xxxx,高潮+国产,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首頁  >  文化歷史  >  文化觀察
同在一條邊境上 中越界碑大不同

作者:佚名 · 2015-11-06 來源:遼沈晚報

 

 

 

歷經百年風雨的中國“一號界碑”。東興關口的1369號界碑。

  對面尖頂的就是越方的國界碑。如果從一般的地圖上看,從東興到憑祥是需要折返回南寧的。其實這兩個邊境口岸之間是有一條公路的,這條不通長途車的公路的名字叫沿邊公路,也有人叫它“中越邊境長城”,道路一直沿著中越邊境直抵廣西最西的那坡。雖然沿途青山秀水、云霧蒼茫,十足一幅安寧靜美的南國畫卷,但是當地的司機輕易是不肯走的。經過南寧的話大約700公里6個小時,而400公里沿邊公路卻足足花了12個小時,十萬大山中最多的就是急轉彎,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因為是沿邊公路,所以路面保養(yǎng)的相當好,至少大型車輛是禁止通行的。而且沿邊公路每晚六時開始戒嚴。

  順著沿邊公路前進,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國界碑。沒見到國界碑之前,會有一種神秘感,同樣的,也會有種可有可無的感覺,對于邊境線的印象還停留在地圖上那粗粗的紅線上。只有看到國界碑時,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國家的立體存在,這邊就是中國。一塊塊國界碑守望著中國領土的完整,無聲地宣示著國家主權的神圣。

  中越陸地邊界的第一塊界碑

  攤開中國地圖,看到的是一條長達1350公里左右的中越陸地邊界線,從中國、越南和老撾三國交界的十萬大山起,一直向東直抵北部灣,將中國云南、廣西與越南萊州、老街、河江、高平、諒山和廣寧六省緊緊連在一起。

  2001年11月,兩國政府成立中越陸地邊界聯(lián)合勘界委員會,同年12月,雙方在廣西東興和越南芒街口岸豎立第一塊新界碑。 2008年12月31日,中越雙方就陸地邊界勘界剩余問題達成一致,如期實現2008年內完成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的目標。至此,中越邊界線上共立了1971塊界碑,中方為單號界碑,越方為雙號界碑。每塊界碑上,面向中國一面上用中文標注著“中國”,在面向越南一面用越文標注“越南”。

  沿著中越邊境一路前行,在界河邊、在山嶺上,細心尋找就能看到那一塊塊展示國家主權的國界碑。中越兩國的界碑都是分大、中、小3種,兩兩相對的界碑的尺寸幾乎都是一樣。只不過在外觀上,我們的界碑是立體長方形,上下一邊寬窄,而越南的界碑遠遠望去都是尖頂的。 1.6米的大型界碑只在東興和憑祥口岸見到了,其它的都是1.2米高的中型界碑。由于小型的界碑都在大山深處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吝于一見,未免遺憾。

  陸路交界的地方只需要立一塊界碑就能明確邊界走向,這叫單立界碑。有的地方地形比較復雜,主碑之后,還需要立一塊附碑來標明邊界走向,這就有了界碑的一號二號之分。而為了確定河流主航道中心線,兩國在河的兩岸各立一塊界碑,這就是同號雙立界碑。由于很難深入大山之中,最常見的就是雙立界碑了。

  一號界碑位于東經108°,北緯21°,北侖河的入海處竹山港,歷經百余年風雨的中國“一號界碑”就矗立在這里?!耙惶柦绫钡臇|面是海、西面是山。中國的海岸線的終點與陸防線的起點,在這里交匯。古老的界碑上寫著:“大清國欽州界·知州李受彤書·光緒十六年二月立?!苯绫吷鲜且豢么箝艠洌怯脠杂驳暮J彸?。據史料記載: 1890年4月14日(光緒十六年二月廿六日),由當時的欽州知府與外國官員共同簽署了“界約”,于此立石約界,按順序編號,這一緊扼水陸交通的咽喉部,便成為第一號界碑的矗立之地。“一號界碑”的邊上就是廣西邊防某團的駐地。

  中越陸地邊界聯(lián)合勘界之后,北侖河口的中越1373號界碑就成了新的“一號界碑”。由于新的“一號界碑”處于軍事禁區(qū)之內的一個小島上,所以一般人難以得見。

  1372號界碑是中國南方邊境最東邊的界碑,每天上午,荷槍實彈的中國邊防軍人都會來這里巡視,并且拍照存檔。當記者想拍下這場面時,幾個戰(zhàn)士迅速走過來,在友好的協(xié)商之后刪除了照片。界碑對面隔著北侖河就是越南,那邊的山上很容易就能發(fā)現一些建在半山腰的綠色的越軍瞭望哨。

  2001年12月27日,中越陸地邊界的第一塊界碑就是在這里,中國東興-越南芒街口岸立下。這塊1369號界碑就立在北侖河大橋之上,望著熙來攘往的貿易人群無聲地守護著國門。

  腳尖探出去就是出國了

  沿海地區(qū)都是富裕的,可是一進到連綿無盡的十萬大山之中,似乎一切又被封閉起來。對于邊境地區(qū)感觸最深的就是一般進山都沒有信號的手機居然還能用。有界河的地方,兩邊都是一幅田園景致,只不過兩邊的村落大多是錯開的,而所謂村落,也就是幾十戶人家。

  離東興幾十公里的灘散是比較大的村子了。吃膩了海鮮的東興人平日很喜歡到這里吃飯,因為這里多是野味,竹鼠、竹殼魚、山龜、叫做“五爪金龍”的蜥蜴,穿山甲也有,那東西買賣是犯法的,所以不是熟客店家是不會擺出來的,據說還有人在這里吃過金絲猴。這些山貨都是越南人送過來的,那邊對于動物保護仍屬盲區(qū)。

  一條北侖河界河,在這里也就幾十米寬,眨眼工夫也就出國了。村口的路旁就是通往河邊的石階路,河對岸也是,就差河上建一座石橋了。一大早晨的,很多人冒著細雨站在河邊看熱鬧,原來,幾個人正在趕豬過河。臺風暴雨后的北侖河很湍急,豬大概十分害怕嗷嗷地直叫,人也跟著使勁嚷嚷、就差把豬抬過去了。對岸一頭上岸的豬居然乖乖地等在那里看河中的熱鬧。一個小伙子被豬擠倒在了河里引來一場歡笑?!百I豬的人沒來,他們只好趕回去。”當地人介紹說,這邊的人不養(yǎng)豬,都是越南那邊養(yǎng)然后賣過來。路邊的牌子上就寫著禁止未檢疫動物出入境,另一邊的牌子上則寫著禁止偷渡。牌子旁邊就是界碑,界碑邊上就是派出所,當然大早晨的門是鎖著的。

  沒有鐵絲網,不見荷槍實彈的巡邏兵。嘗試著走到河邊,看著河里的人,確實有想跟著淌過去的想法,畢竟幾步之遙就是兩個國家。雖然那邊的田地房舍甚至邊民的相貌和這邊幾乎沒有區(qū)別,但是走出去的欲望還是始終在心底吶喊。對于外地人來說越境是很大的誘惑,只是對當地人而言,僅僅是這邊和那邊的區(qū)別。越南邊民的電視節(jié)目基本上用衛(wèi)星天線接收中國衛(wèi)視節(jié)目,每家一口接收電視的小衛(wèi)星器對準中國。

  在835號界碑處,是一個源于自發(fā)形成的邊民互市集市,幾十個鋪位一字排開。而這個界碑是單立碑,這邊是中國,那邊就是越南。腳尖探出去,就是出國了。那種興奮感是坐飛機出國的人完全體會不到的。腳跟一落地,越境了,只不過壓根就沒人在乎。如果這時候接個電話,一定會牛哄哄地說,“我在越南呢,國際長途,有話快點說?!?/p>

  友誼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五里一方天”說的就是十萬大山天氣的善變,山腳是晴天,上了山就是大霧,到了山頂就下起了雨。就這樣在陰陽間不停地轉換,感覺相當不好。如果一直是一種天氣,那就是這座山夠大,不是在上坡就是一直在坡上。進山之后,基本上看不到人了,修的那么好的公路也看不到車,極其偶爾的會看到一兩輛摩托車在路上晃晃悠悠。對于這樣的人,司機都會盡快把他們甩掉。

  沿邊公里基本上沒有向左的通道,僅有的幾個路口顯示著距越南幾公里。反正左邊就是越南,有界河的地方河對岸就是越南,而陸地連接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崇山峻嶺,翻過去就是越南。拐進一條小路,最后路沒了,在四周尋找了很久,看到了一塊界碑,只不過這里太過安靜,望著對面霧蒙蒙的山有點心驚肉跳的感覺,別說去那邊遛遛了,當然可能在尋找的過程中已經出了趟國。

  一直進入崇左地帶后,車子和人才明顯多了起來。前半段的山還是多姿多彩的,基本上沒有開發(fā)過,可是崇左境內的山都是種植了一種樹,而且山腰谷地上的農田也多了起來,村落也就多了起來。連綿的十萬大山終于就要走出去了。

  憑祥就坐落在十萬大山和云貴高原的接點處。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憑祥,就有一座天下聞名的關城--友誼關,也就是有天下第二關之稱的鎮(zhèn)南關。它是中國古代九大名關之一,同時也是九大名關中惟一地處南方,又是惟一同外國接壤的邊關。不到那里是不知道友誼關的重要的,從憑祥到南寧基本上就是一條坦途。盡管是邊境口岸,看到的卻只是一根普通的關卡棒。

  2009年2月23日,中國和越南在廣西憑祥友誼關公路口岸舉行界碑揭幕儀式,慶祝中越陸地邊界勘界立碑工作圓滿結束。佇立在中越兩國邊境的第1116號界碑和1117號界碑,準確地標示了兩國陸地邊界條約規(guī)定的邊界線位置,這段界線還經過兩國公路的接合點“零公里”,距離越南首都只有172公里。這兩個界碑的揭幕,標志著中越陸地邊界問題已得到圓滿解決。

  昔日的戰(zhàn)火連連的邊關寧靜地佇立著,它的面前是商鋪林立的廣場和往返于兩國邊境的生意人。百年前的炮聲已經遠去,曾經的硝煙已經散盡,邊民終于能夠通過邊貿實現一個普通百姓的心愿——過好日子。(系列報道完)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兩大“影帝”飚戲成就清代滿蒙聯(lián)盟 

分享到:
責任編輯: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