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hinesehdxxxxvr,法国白嫩大屁股xxxx,高潮+国产,被黑人猛躁10次高潮视频,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首頁  >  文化歷史  >  文化觀察
曹雪芹誕辰三百周年:一部《紅樓夢》爭吵幾時休

作者:曹雪芹 · 2015-11-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戴敦邦繪

 

  劉旦宅繪

 

  今年據(jù)稱是曹雪芹三百周年誕辰(雖然他的生卒年難以確認),日前多位紅學家相聚人民文學出版社,宣告初版于1990年的《紅樓夢大辭典》修訂工作啟動,希望提供一部能夠反映紅學研究進展的百科工具書。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人文版《紅樓夢》的作者署名,已由從前的“曹雪芹、高鶚著”悄然更改為“曹雪芹著、無名氏續(xù)”。而數(shù)月前,藏書家韋力發(fā)表訪談質(zhì)疑“支撐紅學大廈的唯一救命稻草”脂評《紅樓夢》的真?zhèn)?,年輕學者高樹偉的駁論也隨之刊出。顯然,圍繞《紅樓夢》的種種爭論,從未停止。

  一部《紅樓夢》,兩百多年來造就的粉絲,引發(fā)的話題,不計其數(shù)。時間走到今天,“紅學”的面貌更加復雜,一方面?zhèn)鹘y(tǒng)的鉤沉考據(jù)和相互辯駁還在進行,一方面是層出不窮的驚人論斷和腦洞大開的同人文。青閱讀記者專訪了中國紅學會顧問、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員胡文彬先生(左圖),請他就幾個紅學中爭議最大的問題答疑解惑。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嗎?

  胡文彬:這是目前紅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如果把1900年以來包括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的說法歸納起來,大約有六十七八種之多,近十幾年來的各種說法,遠遠超過了過去200年。過去并不否認基本作者是曹雪芹,近十幾年來提出的作者包括洪昇、冒辟疆、顧景星、袁枚等等,最蹊蹺的說是湖南婁底的一個女子寫的,還有說七個女子寫的,又有人說是“朱三太子”(崇禎的太子)寫的,大觀園在正定等等。

  這種剝奪曹雪芹著作權(quán)的現(xiàn)象值得深思。曹雪芹是全世界認可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水星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以他命名,他是民族的驕傲。作為學術(shù)研究,確實作者有爭議,但我們今天怎么面對這個爭議?比照一下,莎士比亞的著作權(quán)也有各種爭議,但英國人民能取得共識。我們能否站在民族立場上,放棄爭議或者把爭議放在局部來討論?何況到今天為止,我們找不到確鑿的證據(jù)來證明曹雪芹不是作者,相反,曹雪芹是作者,則有文獻記載和《紅樓夢》的文本來證明。

  文獻方面,曹雪芹同時代的好友敦誠、敦敏和張宜泉留下的詩文,說明曹雪芹不是子虛烏有。再晚一些,乾隆三十三年永忠寫有《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墨香是敦誠、敦敏的叔叔。這說明永忠、墨香等人都見到了《紅樓夢》的抄本,而且明確說是曹雪芹寫的。這樣確鑿的文獻證據(jù)我們不相信,而去相信一些野史和不著邊際的猜想甚至編造?至于有人在書中查到哪里的方言就說作者是哪個省的,這更可笑了。北京是五方雜處的帝都,在小說里找到點方言不難,有人不是研究《紅樓夢》的語言藝術(shù),而是研究這個語言跟他們省有關(guān),來推測作者是他們省的。這些荒唐的事情居然成為一些所謂學者剝奪曹雪芹著作權(quán)的理由。

  《紅樓夢》文本提供的材料也證明了曹雪芹是作者,書中明確提到過。開篇就說他“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第120回寫了曹雪芹和空空道人的對話,曹雪芹告訴我們應(yīng)該如何讀《紅樓夢》,可大家都沒記住——不要“刻舟求劍、膠柱鼓瑟”。還有和曹雪芹同時的脂硯齋、畸笏叟的批語,也可以作為輔助性的證據(jù)。

  想剝奪曹雪芹的著作權(quán),哪怕提供一條文獻記載,一個文本例子也好啊,一個都沒有。只是從《紅樓夢》中看到一些所謂矛盾,就說作者不是曹雪芹,這能說服人嗎?學術(shù)研究要用證據(jù)說話,用小說家的筆法來代替學術(shù)考證,不可取。這些奇談怪論為什么能很快出書上市、登上央視的“百家講壇”呢?都是在追求新奇,這是時代的浮躁,真正研究者的聲音反而沒人注意了。

  《紅樓夢》后四十回是誰寫的?

  胡文彬:這個問題我談的看法只代表我自己。我認為應(yīng)該相信曹雪芹所說的“批閱十載,增刪五次”,也就是說,他對這本書的構(gòu)想有過多次的考量和改變。我們今天能看到12種《紅樓夢》抄本,盡管年代不同,各有差異,但沒有一個是曹雪芹的親筆或定稿??梢钥闯?,前八十回曹雪芹的修改已經(jīng)比較成型,盡管第13回“秦可卿淫喪天香樓”等情節(jié)留下了改為可卿病死的矛盾痕跡,但總體上故事的銜接,人物的發(fā)展都梳理出了脈絡(luò)。曹雪芹生命的時間,只夠完成前八十回。

  應(yīng)該承認,后四十回的文筆、人物等和前八十回有很大差異,靈氣沒有了,脂硯齋批語指出的那么多后面的線索也沒有,與前面的線索特別是十二釵判詞等有一定距離。但這不等于后四十回完全沒有曹雪芹的文稿,他“千里伏線”的史家筆法,就大的方面來說,在后四十回也能找出許多情節(jié)是有體現(xiàn)的。

  后四十回,我認為應(yīng)該是曹雪芹留下的原稿的散稿。我不贊成高鶚續(xù)寫的說法,有足夠的證據(jù)說明高鶚沒有時間寫、沒有才華寫,他根本也沒寫。那時他正在忙著弄八股文準備應(yīng)試,想辦法走后門當縣令。我認為后四十回除原著的散稿外,包含了程偉元、高鶚的修改,正如他們自己在序言里說的,為整理出版120回刻本而“截長補短”,加以連綴。我們想一想,這書在當時非常紅,如果他們真的續(xù)寫了,怎么會不愿意加上自己的名字呢?而且他們肯定看到了脂評本,為什么不按照脂批提供的情節(jié)設(shè)計走呢?這側(cè)面證明了有曹雪芹的散稿存在。其實,從嘉慶年間逍遙子的第一部續(xù)作算起,那么多

  續(xù)書,有一本能超過今天的后四十回嗎?就連清詞大家顧太清的《紅樓夢影》都不行。大家痛罵高鶚是不公平的,應(yīng)該公正評價后四十回,程偉元、高鶚的工作使得有一個120回本傳世,這個功勞不應(yīng)抹殺。

  現(xiàn)在人文社的版本,續(xù)書署名“無名氏”,我認為并不十分妥當,這是在左右為難的狀況下搞出的妥協(xié)無奈的做法,但從出版整理的角度,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見。既然后四十回基本保留了曹雪芹的散稿,把著作權(quán)給他,沒有什么原則性的錯誤。

  神秘的脂硯齋是誰?

  胡文彬:大量的脂硯齋批語證明了這個人的存在,而且是曹雪芹身邊的重要人物,和他關(guān)系很近,是書的第一讀者,提出建議曹雪芹會接受,我們覺得不會是曹家之外的人。爭議主要在于脂硯齋具體是誰,是男是女?有人憑“脂硯”認為是女性,我不這么看,我認為“脂硯”是研墨如血,血淚寫書的意思,不是指女性用的胭脂。

  另一個重要的點評者是畸笏叟。我認為他是曹雪芹的叔叔曹頫,他是個書呆子,以過繼子的身份接掌江南織造的大印,在曹家的敗落上有責任,批語中不時流露出對往事的愧疚感,放聲大哭之類的。

  怎樣看待“草根紅學”?

  胡文彬:“紅迷”不是今天產(chǎn)生的,有個發(fā)展的歷史。第一期是與曹雪芹同時代的脂硯齋、畸笏叟以及脂批提到的一些人;第二期是讀到早期抄本的永忠、墨香、明義、淳穎等人;第三期是在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1791-1792)程刻本出現(xiàn)以后,出現(xiàn)了大量續(xù)書作者,還有子弟書等曲藝形式,光緒年間出現(xiàn)了紅學、夢學的概念,這已經(jīng)進入討論期了;第四期進入學術(shù)研究,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是美學派代表,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是索隱派代表,胡適的《紅樓夢考證》是考據(jù)派標志,這中間又有舊紅學、新紅學之分;第五期是新中國自五十年代、七八十年代至今,有幾個批判和研讀熱潮?!都t樓夢》是開放式的偉大著作,留下了特別多的想象空間和話題。

  我不同意“草根紅學”的說法。我不認為有主流和草根之分。難道參加中國紅學會就是主流,之外就是草根?它不就是一個群眾團體嗎?要說草根,大家都是草根。紅學會里哪個行業(yè)人沒有?不能說一有批評,就是主流紅學壓制你。不要使用這種破壞性的語言。我的基本看法,紅學研究,大家都是平等的,研究的方向、方法有分歧,免不了,都心平氣和一點,不要抓住一個東西就把自己看成真理的化身?,F(xiàn)在各地都有紅迷會,我想它應(yīng)該是個讀書會,是以文會友、互相切磋的自發(fā)性的民間活動。它不應(yīng)是想一刀刺倒對方的“小刀會”,不應(yīng)是發(fā)表驚人之論的“紅燈照”。

  有人說紅學界是“爛泥潭”。我寫過一百多篇文章批評紅學界,但也不要因為個別人的問題就把整個紅學界都說得那么黑暗,這不是事實,還是要看主流。如今是網(wǎng)絡(luò)時代,紅學界要融進這個時代,不管有多少看不慣,也要有耐心,多做引導。發(fā)展一個健康的紅學,還有許多應(yīng)該做的事。 采寫/本報記者尚曉嵐

  評論

  紅樓同人文腦洞有多大

  對于廣大讀者而言,《紅樓夢》有兩大遺憾:第一,“千紅一哭,萬艷同悲”,人人都沒有個好結(jié)果;第二,曹公“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卻沒留下個大結(jié)局就撒手人寰了。但是作為21世紀的新新人類,人死了都能把腦袋凍了以待來生,又怎么能容忍這樣的遺憾存在!所以網(wǎng)上《紅樓夢》的同人文堪稱滿坑滿谷。

  有那忍不住顧影自憐心比姐姐多一竅,病比妹妹重三分的,感嘆自己身兼寶黛之美,明明是曹公前世的知音,于是忙不迭地續(xù)那后幾十回,還不忘在太虛幻境中與曹公見一面。只不過因為續(xù)書大體得按照原著的游戲規(guī)則來玩,就算滿紙瓊瑤風格對話虐戀情深,也難逃悲劇結(jié)局——相反數(shù)量巨大的同人文,則帶著現(xiàn)代社會白領(lǐng)骨干精英的強大魂魄穿越過去,替古代弱女子們改變命運爭奪幸福。

  同人文作者們第一個要改的自然是林妹妹的命。須知釵黛之爭簡直就跟豆腐腦的甜黨與咸黨一樣勢不兩立,但可能因為林妹妹命更薄,大家看著這么個謫仙般的人兒被萬惡的封建社會吃得骨頭渣也沒剩一點兒終究是意難平,所以想方設(shè)法讓她身體壯壯,各種拉郎配為林姑娘找一個良人,能夠PK掉賈寶玉這種姐姐妹妹不知道有幾個的渣男,最后就差沒有鳳霸九天了。其中不乏腦洞大如黑洞的:

  “從這些信息中林黛玉了解到修真分為筑基、開光、融合、心動、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合體、渡劫、大乘十一個等級,每個等級又分初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保ā都t樓之成為林黛玉》)通過洗精伐髓,林姑娘病秧子身體不但得到了恢復,還搞定了一位水姓皇子——很顯然是北靜王的兄弟,當然,網(wǎng)上也有不少讓林黛玉嫁給北靜王的文。

  “伏地魔托著腮幫子,抱歉他目前只能保持這個姿勢,誰讓他不明不白地穿越成了一朵花呢?而且還是一株令人厭煩的粉紅色小花?!保ā秮碜赃h方為你葬花》)不要問我為什么黑魔王會變得大大泡泡糖一樣又萌又甜,后來還傾盡天下守護黛玉周全,我只

  能說作者這么“學貫中西”地編,看來對伏地魔和林黛玉都絕對是真愛。

  至于其他的太太奶奶丫頭婆子,老爺少爺小廝也都各有穿越的。比如《紅樓之填房邢氏》講述了邢夫人和賈赦的愛情故事,《紅樓之英蓮》成全了香菱和馮淵,《穿越紅樓之我是悍婦我怕誰》讓夏金桂和薛蟠過起了小日子,甚至還有穿越成賈環(huán)去搞耽美的,就連賈敏這樣在書中連醬油都沒得打的角色,也有人給寫了個《賈敏的紅樓生活》,直接讓她好好活著,拿起林如海家當家主母的架子,跟一屋子的姨太太上演宅斗大戲。

  綜合來看,紅樓同人文有這么幾點特色:第一,網(wǎng)文作者們能把一切故事都寫成言情小說,而且不管是呆霸王還是中山狼,哪怕賈赦這種老色鬼,也可以寫出樣貌清俊,身姿挺拔,薄唇桃花眼的風流態(tài)來,反正性格不好長得好也能稱作霸道總裁,只等待現(xiàn)代女主去挖掘他內(nèi)心的美好。第二,“百家講壇”上劉心武老師將《紅樓夢》和清宮秘史融合在一起的講座超乎想象地深入人心,不然不會有人寫下《紅樓之黛玉重生記》,讓康熙堅決將林黛玉指婚給四爺胤禛,又有像《穿越之迎春當自強》這樣的作品,把“二木頭”小姐寫成了周旋于“九龍奪嫡”中的玲瓏人兒。第三,所幸曹公生得早,不然看看柯南·道爾把福爾摩斯寫死就有人砸他們家窗戶,再看看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寫手沒給粉絲一個滿意的結(jié)局就被一群人噴成狗,實在很難想象他能順利完成前八十回。盡管曹公一開始就擺明了要把美的東西撕碎了給你看,但是現(xiàn)代讀者顯然并不在意這些細節(jié),曹大大你沒有給我一個happy ending,我就自己寫唄。

  至于《紅樓夢》的原著?本意?同人文作者真的會在乎嗎?恐怕還不如那些鵝油卷子銀鼠皮褂子累絲金鳳簪子,那些“這會子我看嬸子真真是極好的”之類的遣詞造句風格,還有哥兒姐兒爺們兒的雪膚花貌重要嘞。文/唐吉訶德

  史料

  微縮出版史

  市面上《紅樓夢》的版本不計其數(shù),良莠不齊。在這部名著的出版史上,最具影響力也最為普及的莫過于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校點注釋本。它歷時最久,版本眾多,傳承有序,背后有大量一流學者的勞作,亦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人文版《紅樓夢》的出版史,猶如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的縮影,值得略作回顧。

  1953年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建社的第三年,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義出版了新中國第一部標點整理的《紅樓夢》。所據(jù)底本是“程乙本”,加以簡單注釋。分3冊,繁體豎排,首印9萬套。由在該社工作的“湖畔詩人”汪靜之主持。著名書法家沈尹默題寫書名(這一題簽沿用至今)。

  但是,這一版面世不久,中國科學院文學所(即后來的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年輕學者王佩璋(時為俞平伯助手)即撰文指出了該書所據(jù)底本及校點質(zhì)量的問題。人文社為此邀請她和俞平伯、啟功等專家開會,自我檢討。1954年3月,由社長馮雪峰親撰的道歉信和王佩璋的文章同時發(fā)表于《光明日報》“文學遺產(chǎn)”。

  1957年版

  鑒于1953年版的不足,人文社開始組織力量重新整理《紅樓夢》,并于1957年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名義出版了第二個校點注釋本。仍以“程乙本”為底本,參校了幾個本子。參加校點的是周紹良、周汝昌和李易,參加注釋的是啟功。分3冊,繁體豎排,定價3.8元。至1981年為止,人文社以1957年校注本為基礎(chǔ)的各個版本累計印刷111萬5000套。

  1959年,在1957年版的基礎(chǔ)上推出第二版,加入清人改琦的《紅樓夢圖詠》作為插圖,將何其芳的《論“紅樓夢”》作為代序置于書首。繁體豎排,分4冊,定價4.5元。

  1964年推出第三版,內(nèi)封上標明“啟功注”,以著名畫家程十髪的彩色插圖取代改琦插圖。繁體豎排,仍為4冊,定價改為4.85元。

  1974年推出第四版,由繁體豎排改為簡體橫排,前言改由李希凡撰寫。仍分4冊,撤掉了插圖,定價有所下調(diào)。這一版延續(xù)到1981年底。

  1982年版

  1982年3月,人文社推出了由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的新版《紅樓夢》,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秋月定本)》為底本,紅學界稱之為“新校本”。首版時分3冊,定價4.1元,首印43500套。此后,它成了最為流行的《紅樓夢》讀本,以它為基礎(chǔ)的各種版本目前已累計印刷380萬套。

  “新校本”歷年來進行過幾次調(diào)整。例如,1996年把3冊合成了2冊,開本也作了相應(yīng)的改變。2008年的第三版,署名方式從第二版的“曹雪芹、高鶚著”更改為“(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無名氏續(xù),程偉元、高鶚整理”。

  此外,為適應(yīng)不同讀者的需求,1990年人文社還出版過16開的豪華精裝本和32開的精裝縮印本。由著名畫家劉旦宅插圖。

  俞平伯校訂版

  人文社于1958年2月出版過俞平伯校訂的《紅樓夢八十回校本》,分4冊,定價6.3元,首印2萬套。實際上該書的大量工作是由俞平伯的助手王佩璋完成的,署名“王惜時參?!?。據(jù)紅學專家說,王佩璋為報酬分配的問題,和俞平伯鬧過矛盾,最終由文學所所長何其芳出面平息。她認為幾年的校勘工作浪費了光陰,故署名“王惜時”。

  上世紀末,1957年校注版與《紅樓夢八十回校本》融合為“俞平伯校、啟功注”的新版本,如今以“中國古代小說名著插圖典藏”、“新課標”叢書本等形式亮相。

    更多精彩:《凱風智見:兩大“影帝”飚戲成就清代滿蒙聯(lián)盟 

分享到:
責任編輯: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