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總是誘人的,那萬千花木,綠的綠,紅的紅,到處播撒著色彩繽紛的景象,洋溢著濃濃的春色,極易撩撥詩人的情懷。多少愛花惜春的文人騷客,用他們真摯的感情、細膩的筆觸吟唱春花,留住了春色,寫下代代傳誦的佳作名篇,常讓人眼花繚亂、贊嘆不已。下面就讓小編帶您回到古代,談一談古人的賞花之道吧!
賞花是古代人生活中的一種雅興。最早的賞花活動是到自然界中去尋找芳姿,觀賞萬物叢中的花色美景,并由此構成了游樂消遣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人們對生活要求的提高,出現(xiàn)了人工培植的花卉和人造的花園,能工巧匠們利用人類的勤勞與智慧,把花類植物栽養(yǎng)得更加妖嬈,為大自然再添無限美好的人工景致,從而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觀賞領域。
隋唐時代,人們已經(jīng)把賞花視為游玩的一個主要項目,無論是自然界中的山花野葩,還是人工培育的國色天姿,都吸引著無數(shù)的觀賞者。隋煬帝率領龐大的隊伍直下?lián)P州,除了其它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觀看揚州的瓊花。武則天時期,洛陽牡丹開始名揚天下,一代女皇對此格外垂愛,每值花開之際,都要舉行一定的慶賞活動,宴飲歌賦,為之助興。唐穆宗同樣是一個花迷,據(jù)《王塵錄》記載:“穆宗每宮中花香,則以重頂帳蒙蔽欄檻,置惜春御史掌之,號曰括香。”而穆宗本人就陶醉在花叢帳里,仔細嗅賞著鮮花的馨香。
唐代人在賞花過程中注入了多種情調,有人尋芳遠去,醉飲花下;有人圍欄移木,匯簇芳叢;更有人摘枝插花,聞香斗色?;ɑ苁澜绲拿雷朔既荻急蝗藗兡依ǖ饺粘I钪?,感染著人們的一舉一動?!堕_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長安俠少,每至春時結朋聯(lián)黨,各置矮馬,飾以錦韉金,并轡于花樹下往來,使仆從執(zhí)酒皿而隨之,遇好囿則駐馬而飲?!边@種賞花形式在當時極為流行,稱為“看花馬”。而一些豪貴人家,則全力制作精美的人工花景。上書又載:“楊國忠子弟,每春至之時,求名花異木植于檻中,以板為底,以木為輪,使人牽之自轉。所至之處,檻在目前,而便即觀賞,目之為移春檻?!睏钍腺F戚又建造了奢華的賞花樓閣,“每于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友于此閣上賞花焉”。南唐時,李后主命人采來許多鮮花,“梁棟窗壁,柱拱階砌,并作隔筒,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清異錄》卷上)。人們用美麗的花木把生活環(huán)境裝扮得絢麗奪目。
唐人還有“斗花”的習慣,大家爭相拿出奇花異枝,斗比爭艷?!堕_元天寶遺事》卷下就說:“長安王士安,春時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為勝,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備春時之斗也?!薄肚瀹愪洝肪砩弦噍d:“劉鋹在國,春深,令宮人斗花,凌晨開后苑,各任采擇,……普集角勝負于殿中。”為了取得斗花的勝利,人們想方設法搜索名貴花木,由此而帶動了養(yǎng)花業(yè)的高度發(fā)展,養(yǎng)花、賣花以及花品交易都成為固定行業(yè)。美麗的鮮花除了供人觀賞之外,又顯示出巨大的商品價值。
到宋朝時,賞花消遣之風已經(jīng)彌漫于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從環(huán)境的美化、居室的布置,以至宴飲的餐設、衣飾的佩戴,都離不開鮮花的點綴。而大型花圃更是遍布全國,并出現(xiàn)以地域為特色的花卉陣容,一花獨秀亦可聞名全國。人們賞花的興致一年高過一年,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無論是野山峽谷,還是私家園林,都引來成群結隊的游客,匯成浩浩蕩蕩的賞花大軍。
洛陽自古為花卉中心,宋朝時姿色更艷。北宋王朝立都開封,每年都要從洛陽索取大量花木,用以裝點京城;而洛陽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花卉供應地,綠枝紅葩,屢屢輸出,時稱“洛陽貢花”。每當洛陽鮮花到達京城,賞花者還要舉辦各種慶祝活動,以至花街柳巷,為之傾動。在洛陽城內外,賞花風潮數(shù)月不退,能夠持續(xù)相當一段時期。邵伯溫《聞見前錄》記載說:“洛中風俗,歲正月梅已花,二月桃李集花盛,三月牡丹開,于花盛處作園圃,四方伎藝舉集,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亭勝地上下池臺間,引滿歌呼,不復問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籠買花,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迸e城上下,全部沉醉在花山人海之中,盡情地領略鮮花給人們帶來的美妙情趣。
杭州是南宋王朝立都之地,依山傍湖,植被茂密,堪稱江南最美的花卉世界。每值鮮花怒放,滿山染色,居民們都要涌入綠茵紅芳之地,戲賞游玩,就是私人園圃也免不了被萬眾踐踵。《夢梁錄》卷一說:“仲春十五日為花朝節(jié),浙間風俗,以為春序正中,百花爭放之時,最堪游賞。都人皆往錢塘門外玉壺、古柳林、揚府、云洞;錢湖門外慶樂、小湖等園;嘉會門外包家山王保生、張?zhí)镜葓@,玩賞奇花異木?!鼻锛緛砼R,菊花獨展,人們又轉而進行賞菊活動。上書卷五又載:每逢重陽之際,從皇帝到貴戚都要出門賞菊,而“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賞”,當時的菊花品種已達七八十種,甚得居人喜愛。
宋代人最喜歡觀賞的花木品種是芍藥和牡丹,這兩種名花以揚州和洛陽為勝地,但也遍栽于全國各地,形成了眾星拱月式的賞花群體?!秴强D經(jīng)續(xù)記》卷上說:蘇州有“牡丹多品,游人是觀,繁麗貴重,盛亞京洛”?!对街心档せㄆ沸颉氛f:紹興一帶遍植牡丹,其絕麗者就有三十二種,“豪家名族,梵宇道宮,池臺水榭,植之無間。來賞花者,不間親疏,謂之看花局”。在四川彭州也有一處牡丹王國,那里的居民幾乎都是花農(nóng),所業(yè)植者主要是牡丹,每值春暖花開,連畛相望,盡是芳菲。陸游《天彭牡丹譜》記載:“天彭之花,遂冠兩川”,“賞花者多集于此”。蘇軾《玉盤盂》詩序有云:“東武舊俗,每歲四月,大會于南禪、資福兩寺,以芍藥供佛”,當時聚花多達七千余朵,繁麗豐碩,景色動人。陳州芍藥除了供當?shù)厝擞钨p之外,還曾大批入貢京城,三百里的交通線,日夜傳芳,首尾相顧,一片馨香。除牡丹和芍藥之外,宋人欣賞的花木還有梅花、桃花、海棠、玉蘭、繡球,多達數(shù)百種。
明清時期,人們對花卉的欣賞投入了更大的興趣,尤其是長期的人工培育已形成眾多的花卉風景區(qū),更加擴充了生活游樂的場所。在都城北京,賞花習俗大為高漲,人們成群結隊,奔赴鮮花薈萃之地,縱情去觀賞美麗的花景,借以抒發(fā)和寄托自己的生活向往。無論是哪一種花木,都曾博得京人的青睞。(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