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三伏天孩子們正在戲水。中新社發(fā)張浩攝
提到“三伏天”,很多人可能會認(rèn)為那是段相當(dāng)難熬的時間:它出現(xiàn)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的日子,又稱“伏天兒”。過去,在沒有空調(diào)等物的時代,老北京人又是如何過“伏天兒”的呢?北京民俗學(xué)會秘書長高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那時為了降溫,老北京人會在屋子里放上冰塊,還會吃一些“雪花酪”之類的冷飲解暑,“此時飲食也會更清淡,比如吃芝麻醬面什么的,極少大魚大肉了”。
“人”字形屋頂可隔熱放冰塊降溫
冰塊是老北京人夏天納涼消暑的一大神器。高巍回憶,過去在北京,只要是靠近水的地方,像北海、護(hù)城河等地,到了冬天,人們就會去采冰,然后放到挖好的冰窖中儲存起來,夏天備用。
“那時水質(zhì)比較好,而且這些冰絕大多數(shù)是用來降溫的,所以一般都是直接使用?!备呶≌f,到了三伏天,夏天天氣最熱的那個時間段,老北京人一般會午睡,這個時候就會在屋子中放一個大瓦盆或者木盆,里邊放好買來的冰塊,相當(dāng)涼爽,“偶爾還會順便冰鎮(zhèn)上瓜果梨桃,醒來食用”。
資料圖:入伏頭一天,北京市民爭相貼“三伏貼”。中新社發(fā)劉震攝
同時,為了通風(fēng),北京的房子也有講究。高巍介紹,那時只要家里稍微像點樣,屋頂都會修成“人”字形,還像現(xiàn)在的樓房“隔熱層”一樣,頂子鋪上瓦、泥、椽子等等,“只要是稍微像點樣的人家,還會在廊子上掛簾子阻擋陽光,屋門也有竹簾,非常隔熱”。
“那時候老北京人,院子都會種上幾棵樹,也就有了蔭涼。來了客人,就在蔭涼下談?wù)勈虑椋粗⒆觽冊谠鹤永锱軄砼苋?,也別有一番趣味。”高巍笑稱。
飲食多清淡吃雪花酪、喝酸梅湯解暑
老北京人講究養(yǎng)生。到了夏季,尤其入伏后,飲食就變得很清淡,鮮有大魚大肉。高巍說,伏天前后,吃面條是經(jīng)常的事兒,“麻醬面”是最簡單的,“有時候去胡同口燒餅鋪買幾個燒餅,大人熬一鍋綠豆粥,拍黃瓜就咸菜,很清淡”。
資料圖:蘇州一群小學(xué)生走上街頭,將一杯杯調(diào)制好的冰鎮(zhèn)酸梅湯端給在露天高溫環(huán)境下工作的勞動者們。中新社發(fā)吳瞳攝
“都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伏天,新面也收獲了,人們會拿扁豆做餡包餃子。講究豆子不要剁得太碎,稍微‘整’一點,吃餃子的同時能咬到,很有滋味?!备呶〗榻B道。
此外,老北京人還有自己的“清涼飲料”,其一是喝酸梅湯。賣酸梅湯的人,早晨四點鐘起床開始熬煮這種飲料,煮好后放進(jìn)罐子里,埋在碎冰中冰鎮(zhèn),等著叫賣;其二則是吃雪花酪。
“比如有了冰,小販把它銼成細(xì)碎的冰渣,放一點兒糖精、興許再放一點桂花、玫瑰之類的東西,香香甜甜的,還帶著顏色,有點類似現(xiàn)在的刨冰?!备呶≌f,也有一些類似奶糕一樣的東西,但跟冰激凌一樣,屬于當(dāng)時比較洋氣的飲料,一般是大飯店、大宅門才有。
“再有,像什剎海等一些靠水納涼的地兒,吃‘河鮮兒’的人也比較多,主要是菱角一類的東西,拿冰鎮(zhèn)著?!备呶〗榻B道。
更多精彩: 《凱風(fēng)智見:桐城派與“漢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