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爸爸媽媽”的由來
“媽媽”是最簡單的發(fā)音,是嬰兒張嘴吐氣的自然結果,第二個最簡單的發(fā)音就是“爸爸”。
當嬰兒的兩只眼睛的視線逐漸形成了焦點能看清東西,并且視線的接觸范圍也開始逐漸擴大時,就開始了對環(huán)境的認識的過程,首先第一個就是感知了溫飽的來源——“媽媽”(從世界范圍內來看,各種語言之間的差異甚遠,但例外的是對“媽媽”發(fā)音是極其驚人的一致,這主要是由嬰兒發(fā)音的特點和對溫飽基本本能需要的一致性造成的,“媽媽”是最簡單的發(fā)音,是嬰兒張嘴吐氣的自然結果,第二個最簡單的發(fā)音就是“爸爸”。)此時“媽媽”的含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媽媽”,而只是乳汁和溫暖的象征,當隨著嬰兒對環(huán)境的識別能力的加強,這些基本的本能需要就逐漸和特定的環(huán)境、對象結合在一起了;隨著發(fā)音器官的發(fā)育,嬰兒有一天一張嘴,無意中發(fā)出了一個最簡單的“ma”音,一般最先聽到這個聲音的總是擔任哺育任務的母親,于是母親就會主觀地認為這是孩子在叫自己,于是就作出了一些驚喜地反映,例如:主動地喂奶,呵護,等等,終于有一天,使嬰兒逐漸發(fā)出了在除了哭作為表達需要的手段之外的另一個手段,即:發(fā)出“ma”的聲音,最后這種聲音就以條件反射的方式與溫飽的來源連在了一起,固化了嬰兒對環(huán)境的認識。這時,嬰兒在認識與不認識的基礎上就會出現(xiàn)熟悉與不熟悉、適應與不適應的感覺,漸而出現(xiàn)了安全的需要,當象征著溫飽、熟悉的“mama”不在時,恐懼就會來臨。這個階段時間上,應該是哺乳的前期到哺乳的中后期。
2、“小姐”的由來
我國一度喜歡稱年輕女子為小姐,但是“小姐”這個稱呼原本非美稱。據(jù)清代文史家趙翼《陔余叢考》稱“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為大家閨秀所忌。宋代錢惟演在《玉堂逢辰錄》中,記有“掌茶酒宮人韓小姐”。由此可見,“小姐”最初是指宮女而言;在南宋洪邁撰的《夷堅志》又記載:“傅九者,好使游,常與散樂林小姐綢繆?!薄傲中〗恪笔莻€藝人。蘇武也有《成伯席上贈妓人楊小姐》詩,此詩是贈給妓女的??梢娝未伺卜Q為“小姐”。宋、元時姬妾也常被稱為“小姐”。
3、“先生”的由來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歷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對象的?!墩撜Z?為政》:“有酒食,先生饌。”注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睹献印罚骸跋壬螢槌龃搜砸病!边@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到了戰(zhàn)國時代,《國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稱呼有德行的長輩。
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于《曲禮》:“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弊ⅲ骸跋壬?,老人教學者?!苯穹Q教師為“先生”,本此。
漢代,“先生”前加上一個“老”字。
清初,稱相國為老先生,到了乾隆以后,官場中已少用老先生這個稱呼了。
辛亥革命后,老先生這個稱呼又盛行起來。交際場中,彼此見面,對老成的人,都一律稱呼為老先生。
現(xiàn)在,妻子多自稱自家丈夫為“先生”。對別的婦女的丈夫也叫“先生”。
有時候,先生也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德高望眾的女性也有被稱為先生的,比如“宋慶齡先生”。
4、“丈夫”的由來
人們通常談到夫婦時,夫多被稱為“丈夫”,妻子則被叫做“老婆”。這兩種叫法、習俗相沿至今。
原來,在我國有些部落,有搶婚的習俗。女子選擇夫婿,主要看這個男子是否夠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為標準。當時的一丈約等于七尺(那時的一尺約合現(xiàn)在的六寸多),有了這個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強人的搶婚。根據(jù)這種情況,女子都稱她所嫁的男人為“丈夫”。
5、“妻子”的由來
“妻”最早見于《易?系辭》:“人于其官,不見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稱?!抖Y記?曲禮下》載:“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笨磥砟菚r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沒有身份的。后來,“妻”才漸漸成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稱。
“妻”的別稱很多。古代無論官職大小通稱妻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稱為“內子”,泛指妻妾為“內人”。妻還被稱為“內助”,意為幫助丈夫處理家庭內部事務的人。“賢內助”成為好妻子的美稱。舊時對別人謙稱自己妻子為“拙內”、“賤內”。而在官職較高的階層中對妻子的稱呼卻反映出等級制度來。如諸侯之妻稱“小君”,漢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稱夫人,唐、宋、明、清各朝還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稱誥命夫人。
6、“太太”的由來
漢哀帝時,“太太”原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后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漢代在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明代時稱太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屬,中丞以上的官職才配稱太太。清朝的人,則喜歡叫家庭主婦為太太,不過都以婢仆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泛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官,其眷屬都可相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二十多年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港澳臺和外籍華裔、僑胞的歸鄉(xiāng)入里,“太太”的稱謂同小姐、先生一樣又時髦起來,成為人們對朋友間已婚女子的敬稱,而且從廣泛性來說似乎已更少含有什么官職的味道,變得更平民化了。
7、“老婆”的由來
“老婆”這個稱謂,最初的含義是指老年婦人。后來王晉卿詩句有云:“老婆心急頻相勸?!斑@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務的妻子。因此,后來稱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
“老婆”與“老公”這類叫法,都含有“相濡以沫、恩愛長久”的愿望。
8、“愛人”的由來
現(xiàn)代人常用愛人來稱謂自己的配偶,這一稱呼來于英國。位于蘇格蘭達姆弗利的斯威特哈特寺院使英語單詞“SweetHeart”含有了“愛人”之意。斯威特哈特寺院是由1296年去世的巴納德城堡領主約翰?巴里奧爾之妻德鮑吉拉夫人修建的。德鮑吉拉夫人與丈夫二人一生恩愛,丈夫死后,她將丈夫的尸體安葬,但將丈夫的心臟熏香后裝在了象牙盒里隨身攜帶,常常謂之曰:“我最可愛的心,不會說話的伙伴。”就這樣佩帶了一生。
臨終前,她留下了這樣的遺囑:“如果我死了,為了讓兩顆連結著的心永遠在一起,請將我丈夫的心臟放在我的胸上一起埋葬?!彼缭谏熬瓦x好了墓地,并建立一座寺院,用拉丁語命名為多維爾凱科爾(甜密的心)。爾后,在英文中習慣地呼之為斯威特哈特寺院。1290年她逝世后不久,“斯威特哈特”一詞即被作為“愛人”的同義語,被人們廣為應用,還讓人聯(lián)想起一段忠貞不渝的愛情。
9、“兩口子”的由來
夫妻稱“兩口子”由來于清朝乾降年間。
當年,山東有一個叫張繼賢的才子,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繼賢與本地惡少石萬倉的妻子曾素箴相識,二人一見鐘情,夜夜往來。
石萬倉是個酗酒成性的家伙。一次,石萬倉因飲酒過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石家人懷疑石萬倉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于是告到縣衙門,說曾素箴因偷奸殺死親夫。
縣官接狀后,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張繼賢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為死罪,從縣府押到京城。
一次,乾隆皇帝閱案,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其文筆不凡,十分驚訝。于是,乾隆皇帝親自到牢中去看望張繼賢。在交談中,乾隆皇帝確信張繼賢是個才子,便有心救他。
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訪,途經微山湖時,停留了幾天。乾隆熟悉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將張繼賢發(fā)配到臥虎口,將曾素箴發(fā)配到黑風口。
張繼賢、曾素箴二人雖然雙雙冤入大牢,但是情卻始終未斷。這次獲皇帝恩準發(fā)配到“兩口”后,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時?;ネ?,甚是自由。他們這樣來往于臥虎口與黑風口,被人們稱為“兩口子”。
后來,人們就把“兩口子”衍指“夫妻倆”。
10、“丈人”的由來
在家庭關系中,稱妻子的父親為“丈人”。然而魏晉以前,妻子的父親被叫做“舅”或“婦翁”?!罢扇恕眲t是對上了歲數(shù)的男子的尊稱。
不過在唐朝文學家柳宗元《祭楊憑詹事文》中,開門見山寫的是:“年月,子婿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靈?!彼纬恕垛⒂X寮雜記》和《雞肋編》都據(jù)以為證,以為開始于此。
但更確切地說,為時還要早得多。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里提到“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董承是獻帝劉協(xié)的表叔,親上做親,女兒給劉協(xié)做了“貴人”。裴松之注釋上邊這句話時寫道:“(董承)于獻帝為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
11、“泰山”的由來
此稱謂都與泰山的“封禪”有關。
據(jù)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十二記載,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丞相張說擔任封禪使,順便把他的女婿鄭鎰也帶去了。按舊例,有幸隨皇帝參加封禪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本是九品官,張說利用職權,一下子把他連升四級。唐玄宗在宴會上看到鄭鎰突然穿上五品官穿的淺緋色官服,覺得奇怪,便去問他。鄭鎰支支吾吾,不好回。這時,擅長諷刺的宮廷藝人黃旛綽替他回答說:“此泰山之力也!”妙語雙關,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就這樣混過去了。后人因此稱妻父為“泰山”。
因為泰山又稱東岳,是五岳之長,所以又轉而把妻父稱做“岳”、“岳翁”、“岳父”、“岳丈”等。據(jù)文獻記載,這種稱謂大致始自宋代。妻母則稱做“岳母”,在書面文獻中,后來也有稱做“泰水”的。
由此可見,“泰山”稱謂的出現(xiàn)是來自親屬關系中政治利益的關聯(lián)。
12、“拖油瓶”的由來
“拖油瓶”是舊時對改嫁婦女的一種歧視性稱呼。
舊社會婦女改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帶到后夫家去的,俗稱“拖油瓶”。對于這樣一個奇怪的稱呼,許多人百思不解。其實這是以訛傳訛,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拖有病”而不是“拖油瓶”。
古時候寡婦再嫁,后夫娶寡婦做妻子的,家境一般都不太好。舊社會天災人禍頻繁,一旦寡婦帶來的子女有什么三長兩短,往往引起前夫親屬的責難。后夫為避免這類糾葛,娶寡婦做妻子時,就要請人寫一字據(jù),言明前夫子女來時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測與后夫無關。因而人們就把再嫁婦女的子女稱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與“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說成了“拖油瓶”。
13、“兩面派”的由來
“兩面派”,一般指口是心非、善于偽裝的人。那么,“兩面派”是怎樣來的呢?
元朝末年,元軍和朱元璋領導的義軍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zhàn),老百姓苦不堪言,誰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來得勤換得也快。豫北懷慶府人生活節(jié)儉,于是想出了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一面寫著歡迎元軍的“保境安民”的標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標語,哪方來了,就翻出歡迎哪方的標語,既省錢又方便。但想不到這個方法后來竟惹出大禍。
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見家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語,心里高興。可是突然一陣狂風刮來,木牌翻轉,反面全是歡迎元軍的標語。常遇春氣極之余,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
現(xiàn)在常說的“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兩面牌”演變而來,殊不知這里面還有一段血淚史。
14、“二百五”的由來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傻瓜或說話不正經、辦事不認真、處事隨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一說來源于戰(zhàn)國故事。蘇秦是戰(zhàn)國時的一個說客,他身佩六國相印,一時很是威風,但也結下了很多仇人。后來,他終于在齊國被人殺了,齊王很惱怒,要為蘇秦報仇??梢粫r拿不到兇手,于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泰的頭從尸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一道榜文說:“蘇秦是個內奸,殺了他黃金千兩,望來領賞?!卑裎囊毁N出,就有四個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齊王說:“這可不許冒充呀!”四個人又都咬定說自己干的。齊王說:“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各分得多少?”四個齊聲回答:“一人二百五?!饼R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二百五”一詞就這樣流傳下來。
還有另一種說法,與推牌九有點關系。
原來,牌九(舊時一種賭具)中有“二板”(四個點)和“么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在推牌九這一賭博活動中,被稱為“斃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簡稱)這個詞來戲稱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時間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習慣上又稱為“二五仔”。
15、“丫頭”稱呼的由來
古代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頭上都要梳著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像個“丫”字,所以稱為“丫頭”。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p>
另外,古代婢女經常梳丫髻,所以“丫頭”又成為婢女的稱呼,宋代王洋在《大陽道中題丫頭巖》詩中寫道:“不謂此州無美艷,只嫌名字太粗疏?!辈⒆宰⒄f:“吳楚之人謂婢女為丫頭?!笨赡苡捎凇把绢^”稱呼流行于吳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寫詩為注。從此以后,“丫頭”稱呼廣泛流行,直至現(xiàn)在有的地區(qū)仍在沿用此說。
16、“黃花閨女”的由來
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是一位長得非常漂亮的公主。
農歷正月初七這天下午,壽陽公主與宮女們在宮廷里嬉戲。她躺臥在含章殿檐下,一陣微風吹來,將臘梅花吹得片片起舞,有幾瓣竟吹落到了壽陽公主的額頭上,留下了斑斑花痕,拂拭不去,壽陽公主反而更加嫵媚動人。從此以后,壽陽公主便經常摘取幾片梅花,粘貼前額,以助美觀,那些宮女們見了,個個稱羨,并跟著仿效起來。這樣打扮,人們把它稱為“梅花妝”,簡稱“梅妝”。
由于臘梅有季節(jié)性,不能經常保持,于是,宮女們便想方設法采集其他黃色花粉,而后做成涂飾粉料代替臘梅,以便長期使用。大家把這種粉料稱為“花黃”?!懊坊▕y”不久便流傳到了民間,很快受到女孩的喜愛,特別是那些富有大戶的女孩以及歌伎舞女,更是爭相仿效。
在當時,人們都認為不貼花黃,就缺少了女性特征。用黃顏色在額上或臉上兩頰畫成各種花紋成為少女的一種必不可少的裝飾。但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變這種貼黃的裝飾,別作一番打扮。同時,“黃花”在古代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來比喻人有節(jié)操。因此,人們在“閨女”前面加黃花,不僅說明這個女子還沒有結婚,還說明這姑娘心靈美好,品德高尚。這樣,“黃花閨女”就成了未出嫁的年輕女子的代名詞了。
17、“老板”的由來
17世紀初,荷蘭印度公司的殖民主義者開始在現(xiàn)在的紐約市建立貿易站,他們用十分低廉的價錢,買下了許多土地,而后又轉手倒賣給享有采地權的地主們。
為了賺更多的錢,不少荷蘭殖民主義者干脆在紐約市定居下來,他們修建房屋,經營農場,從事貿易,在從事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荷蘭人將領隊的人稱為“戶主”,而后轉指“監(jiān)工”,之后又改稱為“監(jiān)督徒弟的工人師傅”。
“這個名稱太長了,叫起來不太方便!”
“就是嘛,應該短些才好?!?/p>
“還是叫‘上司’吧。”
“不,我看叫‘老板’更好!”
一些殖民主義者議論紛紛。
經過一番議論,大家一致同意叫“老板”,這個名稱很快就叫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名稱成了美國的俚語。
18、“商人”的由來
古往今來,人們?yōu)槭裁窗奄I賣人稱作商人,原來“商人”一詞的由來與我國商業(yè)的起源與形成有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原始社會后期,出現(xiàn)了以物易物的交換活動。到了夏代,在社會上便游離出一部分專門從事交換的人。公元前一千多年,黃河下游居住著一個古老的部落,他們的祖先叫契。由于契在大禹治水時有功,被封為商,這便是古代的商族。契的六世孫王亥聰明多謀很會做生意,經常率領很多奴隸,駕著牛車到黃河北岸去做買賣。一天,王亥在販運貨物途中,突然遭到狄族易氏的襲擊,搶走了貨物和隨從的奴隸,并殺死了王亥。王亥有個兒子叫甲微,聽到父親被害的消息后,便興兵伐易。最后終于滅了易氏,商的勢力也從此擴展到易水流域。到了孫湯商族后裔,商族的手工業(yè)已相當發(fā)達,特別是紡織業(yè),花色品種優(yōu)于其他各族。孫湯為了削弱夏的國力,便組織婦女織布紡紗,換取夏的糧食和財富,把貿易作為政治斗爭的武器,最后滅了夏代的統(tǒng)治者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農業(yè)上定居耕種,手工業(yè)等也相當發(fā)達。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由統(tǒng)治者一下變成了周朝的種族奴隸。過慣了奢侈生活的商族貴族,每況愈下。商族人為了過上更好的日子,便紛紛重操舊業(yè),到處去跑買賣。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個概念,即跑買賣的人都是商族人。后來,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簡呼為商人了。這些稱呼一直沿襲至今。
19、“替罪羊”的由來
這是一個宗教典故。在基督教的《圣經》(《舊約》)中說,上帝為了考驗亞伯拉罕的忠誠,叫他帶著他的獨生子以撒到一個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殺了作燔祭,獻給上帝。正當亞伯拉罕要拿刀殺他的兒子時,有個天使加以阻止,說:“現(xiàn)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來‘祭獻’上帝。”于是,亞伯拉罕便把小樹林中的那只山羊抓來殺了,代替他的兒子獻給燔祭。
在《新約》中又說,耶穌為救贖世人的罪惡,寧愿釘死在十字架上,作為“犧牲”(祭品)奉獻天主,并囑咐他的十二門徒,在他死后也照樣去做。因為這是仿效古猶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時,往往殺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犧牲”,所以教會通常又稱耶穌為贖罪羔羊。
有趣的是,在我國古代有以羊代牛受過的記載?!睹献?梁惠王上》中載:“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注:新鐘鑄成,宰殺牲畜,取血涂鐘的儀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歟?’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齊宣王不忍心看見??謶謶?zhàn)栗的樣子,而命以羊替換牛來祭鐘。從此以后,“替罪羊”作為一個悲劇色彩的詞匯就流傳開來。
20、“傻瓜”的由來
人們習慣把愚蠢的人叫“傻瓜”,而不叫“傻果”、“傻豆”或“傻菜”。追究其由來,還有一段奇特的故事。原來“傻瓜”的“瓜”,并非“瓜果菜豆”的“瓜”的意思。
在我國古代,秦嶺地區(qū)有一地取名“瓜州”,聚居在那里的姓姜的人取族名為“瓜子族”。這一族人非常誠實、肯干,受雇于人時,耕種、推磨樣樣艱苦工作都干,而且干起活來不聲不響。這樣,人們便誤認為他們“愚蠢”,進而便把這類的“愚蠢”之人叫做“瓜子”。一位清代文士寫的《仁恕堂筆記》中便說:“甘州人謂不慧子曰‘瓜子’?!备手荩唇窀拭C)至四川一帶還叫不聰明的人為“瓜子”(即是瓜州的人)?!吧倒稀北闶怯伞肮献印毖葑兌鴣淼?,而后沿用至今。
21、“狗腿子”的由來
現(xiàn)代人養(yǎng)狗漸成風氣,甚至把狗視同自己的孩子。但過去,人們對狗沒有什么好印象,凡是沾“狗”的詞,大都是罵人的,比如“走狗”、“狗仗人勢”、“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尾續(xù)貂”等等。“狗腿子”也不例外。
據(jù)傳,從前有個富人的腿斷了,一個奴才為討好主人歡心,主動要求截下自己的腿為主人接上。主人問:“你自己的腿怎么辦呢?”奴才說:“我可以接上一條狗腿?!薄澳枪返耐扔衷趺崔k呢?”“給狗用泥巴捏上一條?!彼?,狗在撒尿時,總要把后邊一條腿翹起來,是怕那條用泥巴捏的腿讓尿給沖掉了。這就是“狗腿子”的來歷。
22、“三只手”的由來
“三只手”這個詞是舶來品,最早見于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著名喜劇《一壇黃金》。在該劇第四幕第四場中,他氣急敗壞地要奴才伸出手給他看有沒有拿他的金罐,他看了第一只,又看第二只,最后要奴才伸出第“三只手”給他看。以后,“三只手”就成了小偷或偷竊行為的代名詞了。
23、秘書的由來
在我國古代,秘書是掌管典籍或起草文書的官,自從漢代以來我國封建政權便設有秘書監(jiān)、秘書郎,三國魏有秘書令、秘書丞,可見“秘書”一詞出現(xiàn)早于“書記”。但秘書并非官名,要在秘書下綴上“令、監(jiān)、丞、郎”等才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書省”,這是南朝梁始設的官署,是行政機關,雖有“秘書”之名,卻無現(xiàn)在秘書之義。為后期沿襲,明清不設此官署,也沒有“秘書”的職稱。清代各衙署設文案,一般稱“師爺”不稱“秘書”。民國時,大多數(shù)的行政機關都開始設秘書,可見秘書在我國官制史上還很年輕。
秘書這個名稱,原來是指皇家秘密的藏書。東漢桓帝時開始設秘書監(jiān)這個職官,其實是相當于國家的圖書館長,年俸六百石。實際上的“秘書長”漢初叫“長史”,后來叫“中書侍郎”、“翰林學士”等。幕僚中的“記實”、地方官府的“主簿”,都相當于秘書。擊鼓罵曹的禰衡,就是江夏太守黃祖的秘書,他能寫出黃祖“所欲言而未能言”的內容,是一個出色的秘書工作者。
24、時裝模特的由來
意大利的米蘭是世界的時裝之都,每年時裝展覽會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除了時裝外,意大利也是盛產國際名模的地方。時裝模特發(fā)展到了今天,經歷了漫長時期。
1573年,意大利修道士圣?馬樂爾柯用木料和粘土制作了一個類似玩偶的人體模型,并用零碎的麻布加以裝飾。這種早期的人體模型很快傳入法國。后來,巴黎的一位女裁縫利用這種人體模型向顧客展示新式服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結果,其他女裁縫爭相仿效。當時,人們稱這種穿上時裝的人體模型為“時裝模特”。
真正人體時裝模特發(fā)蒙者是英國時裝設計大師沃恩,據(jù)說,他20歲時來到法國巴黎,在一個新式服裝店當銷售員。1846年,他為推銷一種披肩服裝,讓店里漂亮的小姐瑪麗?韋爾納穿上招待顧客,結果取得成功,瑪麗也成為他的妻子。
從1851年起,他為瑪麗設計了許多服裝,因而贏得了大量顧客,以后在巴黎又以“沃恩”為名開了一家自己的服裝店,并雇了幾個年輕女子專做招待顧客的工作,服裝生意相當興隆,使得許多服裝商紛紛效仿。于是,女模特便很快在法國大批量出現(xiàn),并迅速遍及了歐洲。據(jù)說,這就是第一位時裝模特的由來。
25、護士的由來
護士在醫(yī)院出現(xiàn)的時間并不長。19世紀初,英國雖然設立了許多較大規(guī)模的醫(yī)院,但還沒有專門的護士,只是由仆役兼管一些護理工作。1836年德國有一位青年宗教人士開設了一所醫(yī)院,并訓練了一批年輕的姑娘專門負責病人的護理工作,這就是最早的護士。在1852年到1856年間,沙皇俄國與土耳其之間發(fā)生在克里米亞的戰(zhàn)爭,雙方傷亡慘重,大量的傷病員無人照顧。當時,英國有一位具有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的女士名叫佛洛倫斯?南丁格爾,她自愿組織戰(zhàn)地救護隊,率領38名女救護隊員負責傷病員的護理,在她的領導下,建立了醫(yī)院管理制度,提高了護理質量,使傷病員死亡率迅速下降。1860年,她又在英國的圣多馬醫(yī)院辦起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每年的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jié)。這就是為了紀念近代護理學科創(chuàng)始人佛洛倫斯?南丁格爾(1820~1910)而設立的。
不久,許多國家都相繼開辦了專門的護士學校。以后由于護士教育與技術水準的提高,各大醫(yī)院都設有??谱o士,各大醫(yī)院也都有一批護士在從事對病人的護理工作了。
26、記者的由來
記者作為一種職業(yè)是在歐洲威尼斯誕生的。16世紀的威尼斯是歐洲的經濟中心,各國商人、銀行家以至達官貴人等紛紛來到這里,進行商務活動。他們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來自世界各地的消息。這樣,有些人便投其所好,專門采集有關政治事務、物價行情、船只抵達起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抄成單卷,或刊刻成冊,然后公開出售。人們根據(jù)這種工作的特點,分別稱他們?yōu)閳蟾嬗浾?、手書新聞記者、報紙記者。這些專以采集和出賣新聞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yè)記者。
我國19世紀70年代開始有專職的采訪記者,起初叫“訪員”、“訪事”、“報事人”,19世紀90年代開始采用“記者”這種稱謂。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