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船莫非就是鏢船?標行或許就是鏢行?
西門大官人生意路子廣,已經(jīng)開了生藥鋪、綢緞莊,難不成還要再開一家鏢局?
西門慶開“標行”,是要走鏢干快遞嗎?
水滸人物之西門慶
《金瓶梅》第六十六回,西門慶問朋友韓道國:“客伙中標船幾時起身?咱好收拾打包?!表n道國說:“昨日有人來會,也只在二十四日開船?!蔽鏖T慶隨即吩咐道:“明年先打發(fā)崔大哥押一船杭州貨來,他與來保還往松江下五處,置買些布貨來賣?!?/p>
《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五回,一個跑媒拉纖的婦女向別人介紹西門慶:“家里開著兩個綢緞鋪,如今又要開個標行,進的利錢委實也無數(shù)?!?/p>
《金瓶梅》和《金瓶梅詞話》大約成書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至少四百年了。四百年前的方言俗語跟今天自然有些區(qū)別,例如西門慶詢問幾時起身的“標船”和媒婆嘴里據(jù)說就要開設(shè)的“標行”,這兩個詞足以把現(xiàn)代人搞糊涂:標船?標行?什么意思?標船莫非就是鏢船?標行或許就是鏢行?西門大官人生意路子廣,已經(jīng)開了生藥鋪、綢緞莊,難不成還要再開一家鏢局?
說起鏢局,我們決不陌生。前幾年熱播電視劇《龍門鏢局》講的就是鏢局,金庸武俠小說和古龍武俠小說里至少描寫了上百家鏢局,民國武俠小說和清末公案小說中也隨處可以見到鏢局,簡直就是無鏢局不江湖,無鏢局不世界,江湖世界離不開鏢局,就像我們離不開快遞。
還真別說,古代鏢局干的就是現(xiàn)在快遞的活兒,負責把貨品安安全全送到顧客要求送到的地方。如果前面對《金瓶梅》的理解沒有錯誤,如果西門慶的“標行”真是鏢行的話,那么我們完全可以說一句:西門慶曾經(jīng)涉足快遞行業(yè),他是快遞界的開山祖,以后快遞公司培訓新員工,應(yīng)該拿《金瓶梅》做教材。
鏢局的正確寫法應(yīng)該是“標局”才對
問題在于,我們的理解真的對嗎?標行真的是鏢行嗎?
將保鏢的“鏢”寫成標兵的“標”,在古籍之中是很常見的。
衛(wèi)聚賢《山西票號史》收錄1844年山西平遙票號蔚泰厚寫給京師分號的信,說運送銀元時讓標兵三人護駕,這里的“標兵”就是鏢師。
清末筆記《十葉野聞》記載,四川某知縣任滿回鄉(xiāng),怕遇到劫匪,請武功高強的蔡氏兄弟做保鏢。蔡氏兄弟說道:“我兩人故保標者也。某年在京師有布標銀三十萬,欲保赴蘇州,標行難其人,非蔡氏兄弟不可?!蹦憧?,將保鏢寫成“保標”,將鏢銀寫成“標銀”,將鏢行寫成“標行”,這是古時慣例。換句話說,鏢局的正確寫法應(yīng)該是“標局”才對。
往前追溯,明末魏禧《兵跡》第七卷記載:
臨清北路一帶有標兵,善騎射,用駿馬小箭,箭曰“雞眼”,馬曰“游龍”,往來飛馳,分毫命中。巨商大賈常募捐款以護重貲,彼與俱,則豎紅標,故曰“標兵”,賊不敢伺。有時為逆,即是“響馬”,劫掠孔道,以鳴鏑為號,聞鳴鏑,則響馬至矣。矢不從后發(fā),每逾人之前行,回簇反向,行路者須棄物走,否則致命。亦有善射者,輒下馬趨傍馬之側(cè),張弓向賊,引而不發(fā)。彼見之,以為能手,亦不敢動。響馬與標兵,皆勁兵也。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某些士兵脫離部隊,或落草為寇當響馬,或受人雇傭做鏢師。這些鏢師騎駿馬,佩弓箭,射術(shù)高超,百發(fā)百中,為富商大賈保鏢時,在醒目位置豎起紅色標記,人稱“標兵”。
鏢師不用鏢,西門慶這個“標客”,其實是賣布的商人
標兵本來并不是鏢師的別稱,而是明代軍隊里的特種兵,負責護衛(wèi)主將的安全。據(jù)《明會要》,標兵始設(shè)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明朝后期已相當完備,總督、巡撫、總兵等武職麾下均有標兵,其實就是精心挑選的親兵,武藝既出類拔萃,又忠心耿耿。崇禎年間,天下大亂,官員上任途中可能會遭遇劫匪,為了官印和官員本人的安全,兵部有時也會選派標兵于沿途護送。后來闖王造反,清軍入關(guān),明朝軍隊建制打亂,兵匪難分,一些標兵轉(zhuǎn)行干起保鏢生涯,這就是后世鏢師的前身。
鏢局的“鏢”其實是很不合理的。按明代商旅指南《程途一覽》描述,達官與商賈出遠門,隨從攜帶最多的防身武器是弓箭,其次是棍棒。弓箭能遠射,棍棒可近攻,至于用飛鏢防身,那純屬小說家言,聽起來很酷,但是準頭、射程和殺傷力離弓箭真是差得太遠了。正像前文魏禧《兵跡》中寫的那樣,無論是“標兵”護鏢還是“響馬”劫鏢,所用武器都不是飛鏢,而是弓箭?!肚灏揞愨n》第六冊中有一則楊老光殺盜賊的故事,湖南鏢師楊老光終身“保標”,他的拿手武器還是弓箭,從來不會用飛鏢拒敵。
既然鏢師不用鏢,那為什么會被稱為鏢師呢?我估計與清朝末年公案小說及民國時期武俠小說的傳播有很大關(guān)系。這兩種小說都經(jīng)常寫到鏢局,而此時鏢局又已經(jīng)消亡殆盡,寫書人不知道真實的鏢局是什么樣子,為了吸引受眾,生造出一個金鏢閃閃的江湖世界,于是保標成了保鏢,標行成了鏢行。
必須說明的是,歷史上鏢局的正確寫法雖然是“標行”,不過西門慶要開的標行卻跟鏢局沒有任何關(guān)系。
《天工開物》中記載的用于紡織的花樓機(明 宋應(yīng)星)
按明末清初江南文人葉夢珠《閱世編》記載,明朝松江織造工藝蓋壓全國,棉布光潔細密,可為天下布匹之冠,故此在商界有“標布”之稱。明朝人將運送松江棉布的貨船稱為“標船”,將販賣松江棉布的店鋪稱為“標行”,將販賣松江棉布的商販稱為“標客”。西門慶既開綢緞鋪,又要開標行,他確實是個標客,但他這種標客絕對不是在江湖上走鏢的鏢客,只不過是個賣布的商人罷了。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