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兩個原來不認(rèn) 識的男人,因為一個共同深愛的女人,而走到了一起,成為了一個家庭。身為岳父,看著自己用心疼了這么多年的前世小情人被另外一個男人生生搶走,心里總是充滿著落寞與不甘。
既然女兒終歸要嫁作他人婦,那么老丈人總是想給自己女兒挑個好人家。尤其是古代,在那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歷史背景下,看看權(quán)力無限大的老丈人是如何為自己的女兒挑選佳婿的?!?/p>
沈葆楨:林則徐選親外甥
沈葆楨,晚清名臣。不過,要說知名度的話,他的老丈人,在虎門銷煙、被稱為“民族英雄”的林則徐則更負(fù)盛名。
對了,林則徐不單是沈葆楨的老丈人,還是他的親舅舅,沈葆楨的母親林蕙芳正是林則徐的六妹。
有不少資料說林則徐是為官以后看到沈葆楨勤勉踏實,所以最終決定將女兒許配給他。實際上,在林則徐的女兒林普晴十歲時,關(guān)于這兩個孩子,兩家就已經(jīng)有了婚約。大概也是出于這樣的原因,林則徐對沈葆楨也一直頗有關(guān)照,悉心培養(yǎng)。而沈葆楨也確實爭氣,在與林普晴結(jié)婚以后,逐漸步入仕途,并先后擔(dān)任過船政大臣和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不負(fù)老丈人對自己的期望。
王羲之:郗鑒選的“淡定哥”
東晉時期,郗鑒因為屢立大功,被加封太尉,貴為三公,是當(dāng)朝權(quán)貴。東晉時期門閥制度盛行,家族之間要互為依靠,通過婚姻結(jié)盟是很重要的一個途徑。因此,郗鑒在給自己女兒挑老公的時候,必然要選一戶家世相仿的人家。于是,他派人到前往丞相王導(dǎo)府上,希望在王家子侄中挑一賢婿。
都是名門望族,明擺著是通過婚姻結(jié)盟,王導(dǎo)作為當(dāng)時政壇的“老司機”,也覺得可行,便說:“那好啊,我王家成年且尚未娶親的子侄很多,您可以到家里隨意去挑。只要是您相中的,隨便哪個,我都同意?!?/p>
這邊王丞相挺客氣,那邊郗太尉也是懂禮之人,于是他讓心腹帶著厚禮來到王丞相府上。這王府里,這時還挺熱鬧,大家一聽是老郗家來挑女婿,都覺得這事挺靠譜,一是郗太尉的千金據(jù)說容貌上佳;二是這萬一被選上去聯(lián)姻也是為家庭做貢獻是吧,說不定在冢里也能把大頭照貼在光榮榜里;三是當(dāng)時郗鑒這個準(zhǔn)岳丈位列三公之首,肯定對自己的仕途有益啊。于是乎,二十多個自認(rèn)為符合條件、英姿勃發(fā)的年輕人都把自已拾掇一番,紛紛尋找機會表現(xiàn),自己希望能夠得到郗府的青睞??墒瞧幸粋€與眾不同的家伙引起了“選婚使”的注意,此人在東院躺在床上,露著肚皮,一副淡定無比,根本與自己無關(guān)的樣子。
心腹把整個情況向郗鑒匯報,當(dāng)談到這個淡定哥的時候,郗鑒拍板道:“正此佳婿也?!钡ǜ缡钦l?“書圣”王羲之是也!
聶緝椝:曾國藩選吃貨兄
時至今日,找個身體好的女婿仍然是老丈人挑女婿的重要指標(biāo)。雖然現(xiàn)在煤氣管道多了,不需要扛煤氣包了,不過扛袋大米,拎幾桶油什么的,總歸還是女婿的本份吧。
這方面,古人的想法和我們一樣,不過那個時候也看不了血壓、血糖、轉(zhuǎn)氨酶,幽門螺旋桿菌什么的,辨別一個人身體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看他能不能吃(……)。
曾國藩,共有五個女兒,按理說,這五位千金,出自名門,又有父親曾國藩親自把關(guān),應(yīng)該一定過得幸福美滿。但客觀地說,只有小女兒五姑娘曾紀(jì)芬的人生稱得上幸福。
在之前四個女兒嫁的并不如意之后,曾國藩決定不再按自已之前的觀念擇婿,但至少要找個身體健壯的小伙子。翻閱自己的朋友圈,經(jīng)過再三對比和考慮,曾國藩準(zhǔn)備將小女兒曾紀(jì)芬許配給老友聶亦峰的兒子聶緝椝。出于慎重,曾國藩決定請聶緝椝來家里做客,再作一番考察。
小伙子就這么來了,這一聊就聊到了晚飯時間,曾家請小伙子留下吃飯,這聶緝椝不好酒,但飯卻吃了三大碗。這下,曾國藩和自己的夫人那是真動心了,能吃啊,這身體肯定好啊。再加上小伙子后來的表現(xiàn)也挺討喜,尤其是丈母娘更是一眼看中,那叫一個喜歡,催促曾國藩趕緊訂下這門好親事。后來的結(jié)局,證明老丈人丈母娘的眼光還當(dāng)真是不錯,這吃了三大碗的聶緝椝啊,成為晚清一位頗有聲望的大人物,小女兒曾紀(jì)芬也總算找到一個好的歸宿?! ?/p>
米芾光靠名字選了個潔癖君
米芾,字元章,在書畫上皆有造諧,但舉止個性獨特,與常人不同,因此,世人常稱其為“米顛”。米顛極愛衛(wèi)生,用現(xiàn)在的觀點來評價,他至少是個有潔癖的人,而且程度還不輕,連選女婿都處處體現(xiàn)著異于常人的潔癖味道。
據(jù)說,有一江南后生,大約應(yīng)是現(xiàn)在的南京人,名為“段拂”,字“去塵”。米芾一聽,就樂了,說這好啊,妙極妙極,這又打掃又去塵來著,多干凈,多衛(wèi)生,天生我婿,天生我婿啊!于是派人去提親,并最終把女兒嫁給了這位名字特別符合他味口的段佛。
選學(xué)霸君
古人除了選妃,其他大型的選秀活動還真不多,不過,科舉是個例外,是古代社會優(yōu)秀人才競賽場和集聚地。
作為中國科舉制度最完善的宋朝,多少寒窗苦讀的千軍萬馬為了心中的“顏如玉”和“黃金屋”,那是爭先恐后涌上科舉這座獨木橋,為的就是金榜題名后的高額回報——比如老婆,比如仕途。
宋朝,評價一個家族是否興盛,就是看這個家庭有多少子弟入仕為官,但無情的現(xiàn)實就是,真的生于大戶人家,又有多少人能吃得苦中苦,一心考功名呢。于是退而求其次,家族中,有多少女子能嫁給登科的士子,也成為重要指標(biāo)之一。
于是,每年的發(fā)榜之日,但凡有點身份家財?shù)娜思叶家綇埌裰厝屝?,就是達官權(quán)貴也不能免俗。但終是僧多粥少,供不應(yīng)求,大家只好挽起袖管,上陣搶人,場面往往十分熱烈,而中第的考生就成了“甕中之鱉”,由各大戶人家爭搶和“捕捉”了。不過究其內(nèi)心,不少人還是心甘情愿的,畢竟名利與仕途是大多數(shù)考生長久以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