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蒹葭》是一首描寫單相思的佳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p>
很明顯,這是一首單相思的作品。在一望無際的蒼蒼蒹葭叢中,在白霧茫茫的凄冷清晨,詩人徘徊在流水的旁邊,他所心愛的人兒就好像站在四望無路的水中小洲上,使自己可望而不可即。本詩反復(fù)沉吟,一唱三嘆,深刻地表達出主人公那種欲得不能、欲罷不忍的凄苦心情。當(dāng)然不太嚴(yán)重的單相思也是有的,我們不妨舉兩位名人為例。一是蘇東坡,一是袁枚。
蘇東坡在《蝶戀花·春景》中就抒發(fā)了一種單相思的淡淡哀愁: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敝馈疤煅暮翁師o芳草”的詩人,還是被也許連面孔都未能看清楚的秋千佳人弄得心煩意亂。
蘇東坡隔墻偷窺秋千佳人,“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而另一位風(fēng)流才子袁枚就沒有他那樣幸運。《隨園軼事》“窺常熟織機女受窘”條記載:
“先生到蘇州,聞常熟虞山之勝,買舟游之。偶行至西門外,桑麻遍野,一小村落也。忽聞機聲軋軋,自茅屋中出,隔窗窺之:一女郎年可十六七,豐神裊娜,正在翻梭織素,手腕輕靈,行所無事。先生愛其貌而又服其技也,凝眸不轉(zhuǎn),佇立多時。鄉(xiāng)人見其狀,怒其輕薄也,群起而攻之,大為所窘。舟人聞聲至,解圍乃已。常熟某令聞其事,迎先生到署,置酒為之壓驚,并欲簽提鄉(xiāng)人,先生力止之,曰:“風(fēng)流罪過,宜受輕懲也!”
因為偷窺佳人入了迷,結(jié)果挨了農(nóng)夫們一頓老拳。袁枚也挺大度,以為自己有風(fēng)流之罪過,吃一點皮肉之苦也是理所當(dāng)然。至于這兩位大名人由一見鐘情而引起的單相思究竟持續(xù)了多久,我們就無法知道了。不僅一般人為相思所苦惱,就連那些手握重權(quán)的人有時也無法解決相思的難題。北魏胡太后是魏宣武帝之妻、孝明帝之母,性聰悟,多才藝,一度垂簾聽政,大權(quán)在握,是歷史上少有的杰出女性,然而她也有一段苦澀的戀情史。
《南史》卷六十三記載:
“(楊)華本名白花,武都仇池人。父大眼為魏名將。華少有勇力,容貌瑰偉,魏胡太后逼幸之。華懼禍,及大眼死,擁部曲,載父尸,改名華,來降(指降梁)。胡太后追思不已,為作《楊白花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踏蹄歌之,聲甚凄斷。”
據(jù)載,歌詞是: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fēng)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來雙燕子,愿銜楊花入窠里?!睏畎谆ㄖ肋@段愛情充滿了危險,所以為避禍逃到了南方。這可苦了太后,她情滿懷、淚滿面地期待著奇跡的出現(xiàn):小燕子把自己朝思暮想的楊華再銜回北朝。
明代的高啟對胡太后的愛情遭遇深表同情,也寫了一首《楊白花》:
“楊白花,太輕薄,不向?qū)m中飛,卻度江南落。美人踏踏連臂歌,山長水闊奈爾何!奈爾何,春欲晚,何不飛去仍飛返?洛陽樹,多啼鴉,愁殺人,楊白花。”
胡太后貴為帝母,且大權(quán)在握,尚且無法解決感情上的危機。史書上說胡太后與多人有情,因而在這一點上對她持否定態(tài)度。對此,我想引用《宋書·前廢帝紀(jì)》中的一段記載來加以品評:“山陰公主淫恣過度,謂帝曰:‘妾與陛下雖男女有殊,俱托體先帝,陛下六宮萬數(shù),而妾唯駙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p>
我們且不去評價山陰公主的其他行事,僅就她的這一提問,我想沒有一個男子能夠作出合情合理的圓滿回答。是啊,男女同樣是人,為什么男子可以妻妾成群,而女子一生只許從一而終。人類總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然而在這一點上,他們卻是愚蠢之至。他們無端地立出許多規(guī)矩,實際上是在搓擰自縛的繩索,他們用這些繩索,把自己本來自由自在的身體懸掛在空中,過著一種動輒得咎的生活。我支持山陰公主的責(zé)問,同情胡太后的遭遇。
不僅凡人會有相思的煩惱,神仙也是如此。唐代詩人曹唐《小游仙詩》寫道:
“九天王母皺娥眉,惆悵無言倚桂枝?;诓婚L留穆天子,任將妻妾住瑤池?!?/p>
傳說周穆王駕八駿到西方游歷,受到西王母的熱情接待,兩人一起游宴,相互贈答,情意綿綿。當(dāng)二人分手時,西王母還唱道:
“將子無死,尚能復(fù)來。(《穆天子傳》卷三)”
希望穆王不死,二人能夠再次見面。當(dāng)然,穆天子還是死了,沒有能夠再次赴約,重溫舊情。死者無知,而西王母卻能長生,這就為西王母留下了不盡的遺憾。西王母是道教中女仙之首,擁有無限的權(quán)勢和法力,然而當(dāng)她陷入單相思時,竟也無可奈何。
既然連神仙也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凡人又能如何?對于無可奈何之事,且不妨把它置之度外。
《道冠儒履釋袈裟——中國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