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是貧民出身,不像屈原出身豪門,他的作品偏向于個人的得失,所以我們說心志比不上屈原。但有趣的是,這反而使得宋玉更接近后代的文人,畢竟要像屈原那樣完全為理想而活,也愿意為理想而死的人,實在并不多,所以我們才會說,宋玉的影響力并不比屈原遜色。
宋玉的代表作,主要是《九辯》《高唐賦》《神女賦》這幾篇。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九辯》這一篇。
其中,最有名、影響也最大的,就是第一段: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愴況懭悢兮,去故而就新??矎[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雞啁哳而悲鳴。獨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時亹亹而過中兮,蹇淹留而無成。
第一句,宋玉開宗明義就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彼吹酱蟮乇凰劳龅臍庀⑺\罩,溫度冷卻了,寒風吹過原野,草木也被抽離了生機,紛紛泛黃凋零,讓詩人觸目驚心,所以他感到一陣悲哀涌上心頭。而這就是整篇《九辯》的主軸,宋玉借由秋天的觸發(fā),充分感慨人生許多的不如意。
在宋玉看來,秋天是悲傷的季節(jié)??墒侨藢竟?jié)的感受并不是固定的。很多人贊美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蘇東坡《贈劉景文》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詩人杜牧《山行》還贊嘆說“霜葉紅于二月花”即使是寫秋天的落葉,也未必就是蕭條的,屈原《九歌·湘夫人》這一章里,就寫到“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很明顯地,宋玉看到的是這個季節(jié)的蕭瑟,草木枯萎凋零,落葉紛紛,而這正是“境由心生”的道理——一個人會怎樣看待他的環(huán)境,關(guān)鍵就在于他有一顆怎樣的心!
宋玉離家遠行,漂泊在外,還要和朋友分別,在加上他窮困潦倒,就難怪宋玉要悲秋了,以這樣絕望悲凄的心,所感應到的,自然就是悲凄絕望的秋氣了。
宋玉還連續(xù)寫到了好幾種小動物,包括“燕翩翩其辭歸兮,蟬寂漠而無聲。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雞啁哳而悲鳴”在過去的詩歌里,還沒有一篇是像這樣密集地寫動物昆蟲的,而且集中在秋天最有特色的部分,秋天的景物顯得非常鮮明而突出。最重要的是,這樣偏重在離別、失落,甚至死亡的景物,就是宋玉所開創(chuàng)的秋天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