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相傳為秦人黃石公著,《四庫全書》收在子部“兵法”類中。該書六章為“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義”、“安禮”。
一、敗莫敗于多私。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
釋義:沒有比私欲太盛更能導致一個人走向失敗的了。
二、多行,少與者怨。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
釋義:答應人家的多,給予人家的少就招致怨恨。
三、博學切問,所以廣知。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
釋義:廣泛地學習懇切地求教,所以才有豐富的知識。
四、地薄者大木不產(chǎn),水淺者大魚不游。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
釋義:土地貧瘠大樹長不起來,水面淺小大魚不能游動生存。
五、愛人深者求賢急,樂得賢者養(yǎng)人厚。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
釋義:愛人深切的人,必定會急于尋求賢能之士的幫助;樂于得到賢能之士幫助的人,必定會寬厚地對待他人。
六、絕嗜禁欲,所以除累。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求人之志章》。
釋義:杜絕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這樣可以免除各種牽累
七、抑非損惡,所以讓過。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求人之志章》。
釋義:抑制不合理的行為,減少邪惡的行徑,這樣可以避免過失。
八、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原始章》。
釋義:義,是人所認為符合某種道德觀念的行為,人們根據(jù)義的原則獎善懲惡,以建立功業(yè)。禮,是規(guī)定社會行為的法則,規(guī)范儀式的總稱,人人必須遵循禮的規(guī)范,兢兢業(yè)業(yè),夙興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倫關系所排列的順序行事。
九、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shù);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原始章》。
釋義:賢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國家興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曉事業(yè)成敗的規(guī)律,明白社會政治修明與紛亂的形勢,懂得隱退仕進的原則。
十、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語出(西漢)黃石公《素書·原始章》。
釋義:因此,當條件不適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隱伏,等待時機的到來。一旦時機到來而有所行動,常能建功立業(yè)位極人臣。如果所遇非時,也不過是淡泊以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