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用一首詩回顧自己的大半生;既然是一種“傳記詩”,字數(shù)自然不會少,杜甫這首詩叫《壯游》,全篇多達五百多字;這五百多字概括了少陵野老坎坷壯闊的大半生,那么杜甫為何將這首詩命名為“壯游”?這其中有何深意,杜甫又在表達何種意境?請跟隨編者,一同探秘詩圣杜甫的傳奇人生。
由于杜甫的這首《壯游》字數(shù)太多,不便全文摘抄,編者在此為您做下簡要敘述,有興趣閱讀原文的網(wǎng)友可自行查閱;眾所周知杜甫出身世家大族,從小就表現(xiàn)出高絕的文學天賦,他七歲能作詩,九歲就已經(jīng)編完了第一本個人詩集;成年后杜甫不再滿足于洛陽這一方小天地,開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長途旅行,共耗時四年;他先后去過江南諸城,還曾在東海泛舟欲探尋海洋的奧秘,四年后杜甫回到洛陽參加科舉,由于未做足夠的準備不幸落榜。
杜甫并沒有因落榜而喪氣,他又收拾好行囊,往大好河山游覽而去,而且這一次旅行時間,更是長達八年之久;杜甫這次游遍了河北、山東等地,還在路上結識眾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八年中杜甫只在其祖母去世之時回過一次家,并在那時與李白一見如故,隨后與高適三人在開封攜手同游,飲酒作賦;期間杜甫再次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同樣名落孫山。
杜甫在四十歲時,終于結束了旅途生涯回到長安城,不惑之年的他欲尋求一官半職,曾向玄宗進獻幾篇作品,玄宗愛才便封了杜甫為河西尉;誰料杜甫還未上任,安祿山就舉兵反唐了,此時天下大亂連皇帝都倉皇西逃,杜甫自然沒能如愿做上官,于是杜甫只能在驚恐與饑貧中,度過了此后余生。
《壯游》主要就是記載了這些事,此“壯游”并非指壯年與壯士,杜甫本意乃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心中夢想,而出發(fā)了多次旅行;杜甫也像現(xiàn)代文青一樣,想要在未知的旅游途中遇見自己嗎?答案是非也,杜甫有著更加現(xiàn)實的愿景,那就是做官。
杜甫的詩句讀起來浪漫大氣,有超脫世俗之感,而結合杜甫旅行中的所作所為,與唐代的科舉制度,就明白杜甫為何以“壯游”命名了;早在杜甫第一次游覽江南之時,為了能在將來步入仕途得貴人相助,就拜訪了在當?shù)刈龉俚挠H戚;在第二次旅行中,杜甫還結識了眾多達官顯貴,例如玄宗的哥哥、女婿,宰相李林甫、楊國忠的女婿與好友,還有其他高級官員的親朋好友;我們也不能批判杜甫趨炎附勢,因為想在唐代入仕,一般要通過參加科舉,因此就必須考好策論與詩賦,而且還需要有高官的舉薦才能做官;所以天下士子欲步入仕途,則必須有足夠的閱歷與人脈,只要經(jīng)濟條件允許,考生們都會外出旅行。
因此杜甫“壯游”,一方面縱情山水可以激發(fā)自己的靈感,提升自己的詩賦水平,一方面還可以趁此拜訪高官,積累自己的人脈,這一切都是在為做官打下基礎;此說法聽起來十分俗氣,但古往今來每一位有才之士,誰能愿意蒙塵俗世,不期望有一番作為呢?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便是杜甫積極出世的原因,也是他“壯游”的初衷,施展胸中報復的動力源頭。
【參考資料:《壯游》,《舊唐書》,《杜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