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探梅》
宋·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態(tài)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帶溪云。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寫下這首詞時,辛棄疾已經(jīng)在上饒度過了十個寒暑,閑居了十年。正值壯年的他心懷大志,卻壯志難酬,只能整日與鷗鷺為伴,年華漸漸逝去,那一片赤誠也漸漸冷卻了。
《鷓鴣天》
宋·陸游
懶向青門學(xué)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
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
歌縹緲,艫嘔啞,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問道歸何處,笑指船兒此是家。
陸游和辛棄疾有相似之處。被免官在家的陸游閑居時怡然自得,比辛棄疾多了些許的看開。陸游說:不想再去京城,謀得一官半職,只愿在這田園中,過著閑適的生活,看鷗鳴飛來飛去,看漁夫出入風(fēng)波中,自得其樂,就很好。
《絕句漫興九首·其六》
唐·杜甫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fēng)野外昏。
杜甫懶得不想出村,像極了現(xiàn)在的宅男宅女們,可我們卻沒有杜甫的詩意。他說:這林子靜謐,一杯濁酒,安然自得??粗猴L(fēng)吹著碧水,黃昏就來了。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fēng)。
夏天,那么炎熱,我們卻從李白這首詩中,讀出了清涼的感覺。裸著身子乘涼,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
宋·黃庭堅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
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
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這是一幅溪橋野漁圖,漁翁與自然交融,自在樂趣。捕魚老人喝醉酒睡著了也沒有人前去叫喚一聲更沒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懶散而不受約束的意味兒是何等的深長啊,春風(fēng)吹拂著花草還散發(fā)著幽香。
《雪夜小飲贈夢得》
唐·白居易
同為懶慢園林客,共對蕭條雨雪天。
小酌酒巡銷永夜?大開口笑送殘年。
久將時背成遺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應(yīng)有以,曾看東海變桑田。
雪夜,詩人與友人小酌慢飲,促膝敘談,消磨了一整夜時間;談得高興了,就開懷大笑,以爽朗的胸懷,度過殘年。
《南鄉(xiāng)子》
宋·方千里
西北有高樓。淡靄殘煙漸漸收。
幾陣涼風(fēng)生客袖,颼颼。心逐年華袞袞流。
花卉滿前頭。老懶心情萬事休。
獨(dú)倚欄干無一語,回眸。鼓角聲中喚起愁。
人生無完美,曲折亦風(fēng)景。坦然接受平淡的生活、從容面對人生的無奈,才能做到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南鄉(xiāng)子·自述》
宋·蘇軾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fēng)晝睡馀。
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
若問使君才與術(shù),何如。占得人間一味愚。
蘇軾是最會生活的人。這一年秋天,他躺在涼榻上,秋風(fēng)吹不走他的睡意。
人生最舒適的狀態(tài)莫過于: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笑望天上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