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時,國力強盛,與中國毗鄰的一些國家,都仰慕大唐的文化和國力,紛紛派出使者前來覲見,日本,當然也不例外。而大唐的包容,也讓這些“外國人”在我國生根發(fā)芽,一些甚至做上了唐朝的大官。
晁衡,便是眾多“外國人”中的一個。晁衡是日本人,原名叫做阿倍仲麻呂,他在開元五年的時候,隨同日本遣唐使來到中國求學(xué),之后便留在大唐宮中,任一些官職。當時的詩人如李白、王維等,都是他的好友,他們之間有大量的詩歌唱和。
到了天寶十二年,晁衡又以大唐使者的身份,隨同日本的遣唐使返回日本。但是,晁衡所在的船只在海上遇到了風浪,下落不明,消息傳來,許多人都認為晁衡已經(jīng)溺死海中,李白聽聞后,也相信晁衡溺亡的消息,心痛好友的“離世”,便寫下了這首詩來悼念他。
這首詩以“哭”字為題,直接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失去好友的感情,讓人在未讀之前,便隱約感受到一種哀傷的氣氛。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首句以賦的手法,直接點名人物和事情,寫當時歡送晁衡回國時的盛況。好友們紛紛送別,寫下許多表達美好祝福的詩句,而晁衡也一一回復(fù),雙方之間的友誼真摯,滿是惜別之情。
第二句“征帆一片繞蓬壺”,寫晁衡在海上的情景,這是作者想象的景象,但是卻非常傳神生動。試想,“征帆”以“一片”來描述,將那種在遼闊大海上的船只隨著波浪顛簸的景象寫了出來,猶如一片樹葉漂浮在水面之上。而“蓬壺”是傳說中的仙島,便已經(jīng)暗示了即將遇難的消息。
最著名的是后兩句,“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這兩句詩,李白以比興的手法,不僅表現(xiàn)了自己對于好友的懷念之情,而且對晁衡進行了高度評價。以明月來象征晁衡的高潔,所以晁衡的遇難,就如同一輪皎潔之月,沉入到了大海之中一般,晁衡的不幸,使得天空都充滿了愁容,那哀愁的層層白云籠罩著蒼梧山,好像正是在哀悼晁衡的仙去。將悲痛氣氛渲染的更濃,令人讀完回味無窮。
李白的詩歌,素來以清新飄逸為特點,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在這首詩中,我們也能夠體味到一些。這首詩,李白將好友的離世、自己的哀痛,采用比喻和聯(lián)想,為我們表現(xiàn)了出來,含蓄中蘊含著無限哀情,新穎豐富,不落俗套,可見李白的藝術(shù)才華之高!
這首詩,雖然是悼詩,但是卻自然而又瀟灑,體現(xiàn)著李白的藝術(shù)特色,尤其是后兩句,以景寫情,悲涼中蘊含無限惋惜和哀愁,成為傳唱后世的千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