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
說起吟詠西湖的唐詩宋詞,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于蘇東坡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了,短短四句之間,將西湖的山光水色、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勾勒而出。如同一幅水墨畫,雖寥寥數(shù)筆點(diǎn)染,卻神韻盡出。
詩中的后兩句更是把西湖之美比作西施之美,淡妝也好,濃抹也罷,均美在其神,美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妙手偶得的比喻,如神來之筆,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句!
這首詩簡短通俗而卻又比喻恰當(dāng)意蘊(yùn)十足,因而被選錄入小學(xué)課本中,幾乎人人都能倒背如流。但實(shí)際上很多人只知其二,不知其一。蘇東坡當(dāng)初在寫這首詩時(shí)只是為闡釋和襯托第一首而已,沒想到,配角之作竟成千古絕唱。
且來欣賞完整的兩首《飲湖上初晴后雨》:
"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北宋·蘇軾
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
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
一杯當(dāng)屬水仙王。
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
這組詩本有兩首,但歷代宋詩選本都只選錄第二首。其實(shí)第二首好歸好,卻只是第一首的注腳。只不過這作為注腳“配角”的第二首卻寫得太好,已然成為千古絕唱,而第一首已然鮮為人知了。
第一首中前兩句同樣也是寫西湖“先晴后雨”的景象,只不過不如第二首寫得傳神。但第一首的晴雨之景同時(shí)點(diǎn)出了“飲湖上”的主題。“朝曦迎客”、“晚雨留人”,從側(cè)面反映了西湖的晴雨之美。
而“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皆宜的美,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杯當(dāng)屬水仙王”呼應(yīng)題目中的“飲”字,表達(dá)只有水龍王才看盡西湖晴雨之美,深知“此意”,因而詩人才要舉杯邀龍王共飲!
共讀二詩,可以看出我們耳熟能詳?shù)牡诙状_實(shí)是第一首中“此意自佳君不會”的進(jìn)一步闡釋,蘇東坡的本意完全是以第二首來襯托第一首的“此意”。沒想到,第二首寫得太好了,以致“配角”完美逆襲,成為千古絕唱,而第一首則更像個陪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