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客過訪,我打開門,他第一句話便是:“您沒有出門?”
我當然沒有出門,如果出門,現(xiàn)在如何能為你啟門?那豈非是活見鬼?他說這句話也不是表訝異。
人在家中乃尋常事,何驚詫之有?
如果他預料我不在家才來造訪,則事必有因,發(fā)現(xiàn)我竟在家,更應該不露聲色,我想他說這句話,只是脫口而出,沒有經(jīng)過大腦,猶如兩人見面不免說一句“今天天氣……”之類的話,聊勝于兩個人都繃著臉一聲不吭而已。
沒有多少意義的話就是廢話。人不能不說話,不過廢話可以少說一點。
……
明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有云:“世間釅醯醇醴,藏之彌久而彌美者,皆繇封錮牢密不泄氣故。
古人云:‘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荚昭院?!”
一說話就怕要泄氣,可是這一口氣憋二十年不泄,真也不易。
監(jiān)獄里的重犯,常被判處獨居一室,使無說話機會,是一種懲罰。
畜生沒有語言文字,但是也會發(fā)出不同的鳴聲表示不同的情意。
人若不讓他說話,到了寂寞難堪的時候真想自言自語,甚至說幾句廢話也是好的。
可是有說話自由的時候,還是少說廢話為宜。
“群居終日,言不及義,難矣哉!”那便是廢話太多的意思。
現(xiàn)代的人好像喜歡開會,一開會就不免有人“致詞”,而致詞者常常是長篇大論,直說得口燥舌干,也不管聽者是否懨懨欲睡欠伸連連。
……
文也最忌廢話。
《朱子語類》里有兩段文字:
“歐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shù)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環(huán)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如尋常不經(jīng)思慮,信意所作言語,亦有絕不成文理者,不知如何?!?/p>
“南豐過荊襄,后山攜所作以謁之。南豐一見愛之,因留款語,適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后山為之,且授以意。后山文思亦澀,窮日之力方成,僅數(shù)百言,明日以呈南豐。南豐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分略刪動否?’后山因請改竄。但見南豐就坐,取筆抹數(shù)處,每抹處連一兩行,便以授后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讀之,則其意尤完,因嘆服,遂以為法,所以后山文字簡潔如此?!?/p>
前一段說的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開端第一句“環(huán)滁皆山也”,不說廢話,開門見山,是從數(shù)十字中刪汰而來。
后一段記的是陳后山為文數(shù)百言,由曾鞏削去一二百個冗字,而文意更為完整無瑕。
凡為文者皆須知道:文字須要鍛煉,簡言之,就是少說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