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農(nóng)歷雞年,生肖郵票上的圖案是只雄赳赳的金雞。金雞在古人生活中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金雞報曉”,金雞是古人的報曉活時鐘。古人認(rèn)為雞有“五德”,其中的信德,就是準(zhǔn)時報曉,守時守信。
公雞報曉,就是告訴人們天快亮了,將給人們帶來光明;由于雞與吉諧音,因此雞成為古人寓意光明的吉祥之鳥。
由于雞鳴對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因此古人還多用雞鳴來命名名勝古跡。例如,雞鳴山就有河北張家口,廣東興寧,浙江的龍游和義烏,河南信陽,等。其中以張家口雞鳴山最為著名,傳說北魏文成帝,唐太宗,遼宗圣,蕭太后,元順帝,明英宗和清康熙(2次)都曾來此。此外,還有河北懷來的雞鳴驛(今已是著名電影城);南京雞鳴寺,河南信陽雞公山,安徽巢湖雞籠山,云南雞足山等,今都是著名景點。
金雞報曉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還因為它的聲音號稱能“穿云裂石”。
為什么能如此響亮?
原來,這和大氣的溫度層結(jié),即氣溫隨高度的分布規(guī)律有關(guān)。夜間地面因向太空強(qiáng)烈輻射而冷卻,與地面接觸的大氣底層,就會因熱量下傳而使氣溫隨高度而升高。這種情形稱為“逆溫”。正像一根筷子放進(jìn)玻璃杯,筷子會“折斷”一樣,聲音在逆溫狀態(tài)下,向遠(yuǎn)向上傳播時會逐漸折返地面,因此聲音可以傳得很遠(yuǎn)。而且因為夜間沒有其他聲音干擾,音質(zhì)得以“高保真”??墒前滋煺孟喾?,太陽曬熱了地面,地面烤熱了底層大氣,大氣中氣溫分布是向上降低的。這時地面聲源向前向上傳播時會逐漸折向天空而不返。因此白天聲音傳不遠(yuǎn),音質(zhì)也不好聽。據(jù)記載,公雞不僅夜間啼鳴,午間也啼鳴,稱為子午啼。但午間的公雞啼鳴,不僅因為沒有了鐘表作用,而且聲音也很小,幾乎不引起人們注意。
其實,在夜間,不僅是雞鳴,其他聲音也能高保真地遠(yuǎn)傳。古詩詞中主要是鐘聲、笛聲和歌聲,而且?guī)缀醪灰娖渌曇?。這類詩詞很多,下舉四例。
第一首是宋代趙抃《和宿硤石寺下》:“淮岸浮屠(塔)半倚天,山僧應(yīng)已離塵緣。松關(guān)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詩說傍晚船停在淮河岸邊的硤石山(今安徽鳳臺)下。山塔雖不高,但從船中仰望恰似“半倚天”,由此想到寺中老僧必是超凡脫俗。可是寺廟柵欄閉鎖,了無人跡。惟有寺廟里的鐘聲一聲聲進(jìn)入詩人的耳際。
第二首是宋代魏了翁的《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dá)旦》:“遠(yuǎn)鐘入枕雪初晴,衾鐵棱棱夢不成。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檐聲?!痹娙寺《贡贿h(yuǎn)來鐘聲喚醒了,被子冷得象鐵再也睡不著。于是起床讀書,但見明月滿窗、四檐滴(融雪)水。夜鐘能驚夢,可見音量不小。
第三首是唐代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洛城即洛陽。全詩是:“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這位詩仙竟浪漫得稱笛聲融進(jìn)了春風(fēng),籍春風(fēng)而傳遍全城。這在不知空氣振動即聲波(沒有春風(fēng)照樣傳遍全城)的古代,如此豐富的想象自是十分難得。
實際上,夜鐘入詩最著名的,可能要算唐代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睆埨^京試不第,回到蘇州,泊船寒山寺邊的楓橋,夜間從寒山寺傳來的美妙鐘聲,觸動他的靈感,寫下了這首著名古詩,使寒山寺和楓橋成了我國的一個著名景點。每年數(shù)以萬計的人除夕、冬夜來此賞聽寒山寺的鐘聲。其中包括許多日本友人,因為張繼這首詩早已傳到了日本。
為何要在冬夜,而不是別的季節(jié)中聽鐘聲?這是因為冬夜最長,冬夜中逆溫最強(qiáng)。強(qiáng)逆溫下鐘聲不僅在平地上遠(yuǎn)傳,而且可以隔山聽到。例如唐代皇甫冉《秋夜宿嚴(yán)維室》中的“秋臨深水月,半夜隔山鐘”之句。
這就是為什么我國許多以鐘聲入名的著名景點,其“鐘”字前也都冠有“暮”“夜”“晚”等的原因。例如古代瀟湘八景中的“煙寺晚鐘”;杭州西湖十景中的“南屏晚鐘”,等等。秦末垓下之戰(zhàn)中,劉邦用以瓦解項羽軍心的“四面楚歌”也是在夜間吟唱的。
不過,如果夜間傳來的不是美妙的鐘聲,而是因較遠(yuǎn)而聽不真切的人的說話聲,當(dāng)時又在荒郊野地,四顧無人。此時的心情恐怕就不是心曠神怡,而是渾身毛骨悚然,根根汗毛都要豎起來了。雖然這兩者都是完全相同的大氣聲學(xué)現(xiàn)象。我國民間有許多“鬼谷人語”的傳說,原因正在于此。因為在山谷盆地地形中,由于夜間還有周圍山坡上更冷的山風(fēng)氣流流入谷中,使谷中貼地逆溫比平地更強(qiáng)。因此“鬼谷人語”多發(fā)生在晴夜凹洼地形之中,自然不是偶然的。
在大氣聲學(xué)中,以上這種情況叫做聲音的反常傳播。大氣中規(guī)模最大的聲音反常傳播是由火山爆發(fā)、炮火射擊和巨大爆炸等強(qiáng)大聲源造成的。在20世紀(jì)初就有人注意到,這種巨大爆炸聲在幾十千米開外已經(jīng)聽不到了的時候(進(jìn)入了沉寂帶),可是更遠(yuǎn)的地方卻又能聽到(反??陕剮?。這種反常可聞帶甚至可以有第二、第三道,呈同心圓狀圍繞爆炸點和沉寂帶相間分布。這是因為高空有強(qiáng)大逆溫層(例如對流層頂,高空暖平流等),使聲波在地面和逆溫層之間多次折返,再回到地面的緣故。當(dāng)然,它主要也是發(fā)生在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