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你不想著去走所謂的捷徑時,反而真正走了最大的捷徑。
01
一位登山運動員,有幸被選中,參加了攀登珠峰的活動。
原本大家都對他寄予厚望,以為他一定可以登頂,但他在海波6400米的高度,卻因為體力不支,選擇了放棄。
后來,當(dāng)他講起這段經(jīng)歷時,大家都在替他惋惜,因為所有人都覺得他完全可以再堅持一下,再多攀登一點高度。
但他卻非常淡然地說,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也沒有遺憾。
這個故事,特別打動我的地方,在于這位登山運動員,有一顆平常心,他不把實現(xiàn)別人對他的期待作為人生的最終目標(biāo),而是清楚地知道,超越自己的極限就是最大的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迷失,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可能忙碌了大半輩子,但到了最后,卻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許多時刻,我們常常會被他人的言論和評價所捆綁,在不斷的比較和追逐中,而忘了自己出發(fā)時的目的和方向。
人只有時刻謹(jǐn)記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以及要完成什么,他才不至于偏離預(yù)設(shè)的人生軌跡。
02
在電影《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有一段經(jīng)典對話。
“請你告訴我,我該走哪條路?” 愛麗絲說。
“那要看你想去哪里?”貓說。
“去哪兒無所謂?!睈埯惤z說。
“那么走哪條路也就無所謂了?!必堈f。
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沒有,真正明確的人生目標(biāo)。
他們的迷茫,并不是不知道該如何取舍和抉擇,而是當(dāng)他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時,再多的選項都成了多余的迷惑。
對于一個不知道,自己要飛向哪里的人來說,即便給到他整片天空,它也無法真正飛到想去的地方。
對于一個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的人,即便給他萬千條可供選擇的路,它也無法抵達(dá)最終的羅馬。
對于一個不知道,這輩子應(yīng)該怎么過的人,即便你給他規(guī)劃好所有的前程和未來,他也無法真正過好這一生。
許多時刻,困擾我們的,不是前路迷茫,而是你連前路在哪里都不知道。
許多時刻,阻礙我們的,也不是走投無路,而是你根本找不到所謂路的方向。
03
也許有人會問,如何才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有些人很幸運的是,他們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一直堅守在那一條路上,心無旁騖地往前走。
但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我們可能要花一生的時間,去尋找,甚至有的人要到了七八十歲才找得到。
我們不能有懶惰心理,企圖靠別人給你引路,就可以萬無一失地選擇最對的那條路。
也不能有僥幸心理,以為四處碰碰運氣,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迎來柳暗花明的那時刻。
有時,你非要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去經(jīng)歷,才可能撥開云霧見青天。
有時,你非要自己去吃點苦和虧,受點累和罪,才可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當(dāng)你不知道自己該什么辦,也不知道從何入手時,此時,你缺乏的不是方法,也不是經(jīng)驗,而是踏踏實實地去踐行。
你不必怕犯錯,也不必怕走彎路,當(dāng)你不想著去走所謂的捷徑時,反而真正走了最大的捷徑
04
不知你是否發(fā)現(xiàn):
也許有些人一開始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但當(dāng)他們面對周遭的誘惑時,就很可能迷失自己。
也許有些人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但在一片質(zhì)疑和否定聲中,迫于巨大的壓力,放棄去做自己。
每當(dāng)這個時刻,你都要記得,反復(fù)去拷問自己,在拋開一切世俗的功利取舍外,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有時,一個人想要的東西,也許跟大眾希望你擁有的東西,有所沖突,甚至背道而馳。
但此時你就需要自己去掂量,究竟哪一個對你來說最重要,無論你最終選擇什么,總之,一個人活著,要有一以貫之的人生價值觀。
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還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你要有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有時,我們所遇到的矛盾和沖突,恰恰在于,你在兩頭之間搖擺不定,就會有糾結(jié)和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