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論語有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氣最冷時,其他植物瀕臨凋謝,唯有松柏依然挺拔,孑然一身的挺立在世間。
孤獨乃是人生常態(tài),層次越高的人,越是喜歡孤獨。
雖世人皆愛繁華,但有人更愛孤獨。
01
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作家蔣勛曾說:“寂寞使人發(fā)慌,孤獨則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擁有豁達的心胸,開闊的視野以及豐富的內心。
歷史上,著名詩人陶淵明辭官歸隱后,才開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
他一心歸隱田園,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生活。
面對大好河山,寫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佳句。
獨自欣賞美景時,感慨道:“ 懷良辰以孤往”,表達最美的時光當然是獨自欣賞。
獨處的人生并未讓他感到失落,相反,卻從中汲取了力量,充實了自我。
正所謂:“獨處亦有清歡事,未必人生盡相知?!?/strong>
世間的慌亂和嘈雜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唯有獨處才能真正尋找到屬于自己內心的安寧。
心若是感到清靜,世間萬物都變得美好起來。
因此,無論現實有多浮躁,獨處,也可讓我們享受一個人的清歡。
02
人,越孤獨,越繁華
古人云:“古之君子,行無友,則友松竹;居無友,則友云山?!?/strong>
心境淡然平和之人,雖無人相伴,常年以孤獨自詡,但從未覺得寂寞空虛。
相反,越是孤獨,越是感到充實,越是孤獨,越是使人出眾。
蘇東坡被貶他鄉(xiāng)時,由于掛念先前的好友,于是時常寫信,但左盼右盼卻未曾等到回信。
曾經信誓旦旦的兄弟之情如今形同陌路,蘇東坡倍感難過。
心灰意冷的蘇東坡面對這個現實只能妥協(xié)。
只是往日熱鬧的日子一下變得格外清靜,讓人好不適應。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身處人生低谷的蘇東坡正因這份清靜,煥發(fā)了創(chuàng)作激情。
他接連寫出《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佳作。
其實縱觀歷史,諸多有所成就之人,都偏愛孤獨。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時常遠離人群,獨自思索,最終研究出相對論。
天才畫家畢加索更是直言,人生若是沒有孤獨,則毫無成就。
恰如古人所說:“庸人無聊,天才孤獨?!?/strong>
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是能從人群中脫離自我,從喧囂中回歸寧靜,找尋屬于自我的那份孤獨。
越是孤獨的人,越是優(yōu)秀;越是優(yōu)秀的人,越是孤獨。
▽
古語云:“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p>
君子以孤獨而自重,雖身居繁華浮世,卻保持內心獨立,不至于被泯滅于塵土。
正如天空上的那輪明月,雖被繁星包圍,但讓我們記憶深刻的,正是那輪明月!
林清玄曾言:“人間最美是清歡”,只有真正享受孤獨的人,才能擁有最昂貴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