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讀國學,分享經典,傳承精髓。行善、持戒修身積德。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福德自然會增長。
布施最積福報,舍財去利益眾生、幫助更多人,能去除貪心,收獲善果。暖心文字,治愈孤心,關注我,溫暖你。
贊賞、轉發(fā)和隨喜正能量的文章,讓更多人看到,能積累福報,有人因為你的轉發(fā)內容而受益,功德就是你的。
《易經》是文化的“源頭之書”,古代中國學者的哲學思考,通過對易經的研究得到啟發(fā),哲學思辯能力也多數是在對易經的分析闡解和不同意見的爭鳴中得到訓練和提高。
老子將易經的思想精華融入《道德經》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以辯證思維為核心的哲學體系。他在經卦陰陽相抱三爻成卦的組合方式的基礎上,構造了一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萬物起源圖式,揭示了事物內部所包含的種種勢力的對立統(tǒng)一。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陰陽相抱這一思想在易經還是一目了然的符號圖,到了老子便有了種種具體的事物形象的分析。
其間流傳后世對中國哲學影響最大的命題莫過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矛盾對立的雙方,必有一方為主,另一方為次。
物極則反,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思想,在易經是通過爻辭,對爻象在卦體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兇等結語加以反映的。而在老子這里,已經到了社會、政治、倫理等一切方面,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蔽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認為委曲總是由保全轉化。
屈枉總是向伸直轉化,卑下總是向充盈轉化,蔽舊總是向新奇轉化,這種辯證思維方式,是老子觀察世界的方法。
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他運用這條物極則反原理,對世間萬物進行著辯證概括,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他又用這一條法則,提出了一系列處理問題的具體辦法,老子這些從易經中得到啟發(fā)而形成的辯證思想譜寫了中國哲學史上頗有特色的一頁華章。
如果研究了《易經》,就會明白了一個人是否命苦,也許,在年輕的時候,還不是體現得那么清楚。但是,一個人,如果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這個人是不是命苦,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一目了然了。
◆1
首先,人到五十,如果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難免命苦。
一個人,如果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這樣的人,每天風里來雨里去的,為了溫飽的日子在不斷奮斗,就會活得比較卑微。
人到五十,人的精力已經大不如以前,隨著年齡漸漸老去了,收入就會越來越少,人也就越活越感到卑微,這樣的人,下半輩子過得命苦,自然一目了然了。
《易經》坤卦說:“囊括,無咎無譽。”,這是圣人用春夏秋冬四季循環(huán)的規(guī)律,還用動物植物的習性盛衰作比喻,告訴君子如何作為。
坤卦的六個爻代表一年四季的六個偶數月,初六爻陰歷六月,六二爻陰歷八月,六三爻陰歷十月,六四爻陰歷十二月,六五爻仲春二月,上六爻陰歷四月。萬物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guī)律,人也不例外。
圣人用“括囊”給臣子提出了建議,“括”是扎束,“囊”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布袋”,坤卦為大地,平整廣布,故坤卦為“布”。
二是指人身或人身上的囊肉囊腫,身體剛剛長成腹部還很柔軟,身處寒冬要用布帶緊緊扎住,把自己柔弱的身體包裹起來,像龍蛇一樣蟄伏,故稱“括囊”。
在六三爻,圣人用植物的毀折蕭條大地“含章”作比喻,到了六四爻,圣人又用動物的冬眠來作比喻。轉眼間到了陰歷十二月,天寒地凍,連乾天之龍都要潛藏于大地和澤淵了。作為隨從者的臣子,也要把自己柔弱的身體緊緊包裹起來,圣人簡單描述說“括囊”。
引申到人事上,既然時不我與,賢臣就應該隱遁于世,不可倉促出仕,或者即使身處朝廷也要謹言慎行,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圣人評價其“無咎無譽”。
就像周朝的姜子牙垂釣渭水,三國時的諸葛孔明躬耕南陽,都是在等待自己的真命天子的降世。也像商朝的箕子裝瘋賣傻,以躲避商紂王的殘害。
第24卦復卦孔圣人《大象傳》說“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孔圣人《系辭傳》說“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孔子在《文言》中也發(fā)出了“天地閉,賢人隱”的慨嘆,表示不能不順著大自然的規(guī)律行事。
◆2
其次,人到五十,如果子女成為逆子毛猴,難免命苦。
人到五十,如果子女不但沒有成家立業(yè),而且還變成了一個到處惹是生非的逆子毛猴。那么,這樣的子女,就會給家庭帶來想不到的禍端。
這時候,我們就要不斷地化解子女惹禍而帶來的麻煩事,這樣的生活,會讓我們傷心欲絕,苦不堪言的。
一個人,如果長時間在這種苦惱的心境折磨下,會感到心灰意冷,這樣的人,下半輩子過得命苦,自然一目了然了。
《易經》坤卦提及:“履霜,堅冰至?!保馑际牵寒斈_踏在霜上時,就應該知道,快要冰凍了。
從卦象上看,初六這一爻是本卦之中最低的一個陰爻,位居最下,有如人的腳一樣,所以用“履”字。霜只是稀薄的碎冰,預示著天將變冷。從這一點上就要見微知著,判斷出將有堅冰。
《象》中這樣解釋本爻:“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這里指出:“當腳踏在霜上時,就應該知道,快要冰凍了”,說明陰氣開始凝聚;按照這種情況發(fā)展下去,必然迎來冰雪的季節(jié)。
占得此卦者,如果想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謹慎。要注意觀察一下周圍的情況,尤其是要注意一下細節(jié)。因為通過某些征兆,能預見未來的發(fā)展勢頭,要懂得見微知著的道理。此卦帶有善與惡、盛與衰兩重含義。但是是善還是惡,是盛還是衰,從現在的小事上就能預測出來了。
《文言》之中這樣說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兑捉洝吩弧奥乃?,堅冰至”,蓋言順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積善的人家,必然有多余的吉慶事發(fā)生,積惡的人家,必然有多余的殃禍之事降臨。
當臣子的殺死他的君王,當兒子的殺死他的父親,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事故,而是逐漸發(fā)展而成的;是由于能早日辨清是非卻沒有早日辨清所造成的后果。
坤卦初六爻辭中說,腳下踩上了霜,意味著堅冰就要到來。這就是說,一切事物的發(fā)展,都是順著一定的軌道逐漸向前發(fā)展而成的,絕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
由此可見,占得此卦者,在做事時,不可忽視小事,注意防微杜漸。這種情況下,不利于貿然進行重大的投資,也不利于采取重大的行動,雖然現在只是看到一些“霜”,但不久之后很可能就遇到“堅冰”。
為什么坤卦的初爻會提到霜與冰呢?象辭的意思是:履霜而知冰,這是因為陰氣始生的緣故,隨著陰氣的不斷加重,天寒冰凍的冬天就來了。
可見這一爻的爻辭是告誡我們要有遠見,任何事物都是循序漸進的,正所謂一葉知秋,從一片枯落的葉子上可以知道秋天來了。
而這種見識還不夠高遠,應該在夏天就預見到秋天的霜與冬天的冰,這便是文王的智慧。此時一陰始生,正是五月的夏天,而卻要看到秋天要來了,冬天也不遠了,這才是遠見。
這種遠見是為臣者必須具備的遠見。此時陰爻處于最下層,既不得位又不得中,所以應該懷著敏感的心,仔細感知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做到未雨綢繆,這才是為臣者應當具備的素質。
履霜,堅冰至。占得此卦,切記:陰氣方濃始履霜,待時亨動見陽光。云中一力扶持起,水畔行人在北方。事每因馴致,凝成戒履霜。善應有余福,不善有余殃。
◆3
第三,人到五十,如果和愛人分道揚鑣,難免命苦。
人到五十,我們已經和愛人走過多年的風風雨雨。我們生活在一起,一起為了家庭的興旺發(fā)達而同心協(xié)力,慢慢地,就把曾經的愛情,變成了血溶于水的親情。
但是,人到五十,夫妻之間也容易發(fā)生矛盾,有的夫妻,甚至還因此發(fā)生婚變,夫妻兩人,就此分道揚鑣。
當看著自己深愛的愛人,就這樣慢慢地消失在了自己的視線里,想想自己以后再也無法和曾經的愛人一起相濡以沫,白頭到老了。那一種孤獨,那一種感傷,真的會讓我們感到很命苦啊。
◆結束語
易經就是人生的答案之書,如果一個人做選擇做對了,那他的人生自然是比較順暢,若一個人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那以后也會面臨很多艱難險阻。
而易經就是告訴你面對人生的很多問題,如何做選擇,做了選擇之后該如何做,只要按照易經所說的去做,基本上人生就不會差。
人的一生,三分運氣,七分運作。時運有高低,人生有浮沉,若悟性通達,運作通透,時運必然好運, 運勢自然亨通。
朋友們,易經: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就一目了然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對此你們怎么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