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更深》海報,本文其他配圖均為劇照。
《步履不?!钒四旰螅侵υ:团c阿部寬再次合作了這部《比海更深》??梢詫⒅曌髑罢叩逆⒚闷煌氖?,二位的年齡已從“四字頭”升為“五字頭”,也都在這八年里成為爸爸。
兩人擔(dān)任的人生角色既復(fù)雜,見識過的世界也已廣闊。人到中年,會產(chǎn)生從身邊找答案的愿望。父親過世,母親年老,自己也成為父親,于是重新審視與父母間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某些無可避免的相似和延續(xù),并思考自己命運軌跡的適當(dāng)時刻。
是枝裕和把鏡頭對準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公團住宅——東京清瀨市旭丘團地,還原了記憶中仍鮮活的杜鵑花小徑,和因無兒童玩耍而遭拆除的貝殼形狀的大型滑梯。
1950年代后期,日本的公團住宅開始興起。這類住宅的室內(nèi)帶有自動沖洗馬桶、浴缸、帶餐廳的廚房及陽臺等現(xiàn)代化設(shè)施,是當(dāng)時人們憧憬的居住環(huán)境。
與之相似的是我國當(dāng)年的工人新村,整齊劃一,生機勃勃,曾經(jīng)孩童聲鼎沸,如今卻成了無力搬離的人家最后的歸宿。
影片中,是枝裕和紀念把夢想寄托在賭博中,并把這種愛冒險的血液傳給了兒子的父親;紀念小孩子們曾不顧階層地玩在一起,打棒球還要搶地方的,如今植物茂盛生長,遮掉了童年時代的公團宅地。
良多一家
然而《比海更深》并不是是枝裕和的自傳電影。他確實在影片中的一家人——奶奶淑子(樹木希林飾),父親篠田良多(阿部寬飾),母親響子(真木陽子飾)和兒子真悟(吉澤太陽飾)身上投射了自己的記憶,但是電影的設(shè)定和家庭成員的狀況卻都是虛構(gòu)的。
主人公良多供職于私家偵探社,曾為獲獎小說家,卻有15年未出版過作品。小人物不如意的人生自其去世的父親延續(xù)到一無所成的良多。他嗜賭、愛逃避責(zé)任、眼高手低等與父親極為相似的品質(zhì),導(dǎo)致了響子的離去。連帶著,兒子真悟也變成了只能一個月期盼一次周日相聚的牽掛。
偵探社的工作曾是他“收集小說素材”的借口,現(xiàn)在則是唯一的收入來源。積累的“素材”成為貼滿墻上的便條貼,最新的一條是:“我的生活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變壞的。”
這句話也是略薩的小說《酒吧長談》的核心。但凡說出這句話的人,總自認人生已駛過頂峰,并在不知不覺中崩壞。他們致力于尋找崩壞的那個點,卻很難明白這個點其實是不存在的。
崩壞,可能來自于血液里的遺傳。這樣說雖然有把命運推給天賦之嫌,卻有一半是真實的,另一半則是安慰。
在良多的家庭中,成員之間形成互文。愛賭博愛冒險的血液傳至第三代雖已稀釋,但三代人的膽小、軟弱、良善卻如出一轍。爺爺唯一的優(yōu)點——一手好字,父親良多和兒子真悟從小顯露的作文天賦,亦是延續(xù)。
良多和兒子
奶奶淑子與爺爺共同生活五十年,她對賭博的厭惡、對更安逸富裕生活的向往,以及最初對才華的傾慕都與前媳婦響子一致。只不過二人最終作了不同的決定:一個與爺爺生活到老,在他死后立即扔掉他幾乎所有的物什;另一個則放棄愛情,帶兒子追求更有保障的生活,像油畫一樣覆蓋過去的愛情。
三代人中,是枝裕和把自己投射在了冷靜的小男孩真悟身上。他旁觀大人的失意人生,明白自己無力讓家庭重聚;同時,真悟即將長大,他早早地知道了自己的天賦有限,并沒有盼望一個輝煌的人生。
如猥瑣的偵探社社長所說的,“這真是一個小小的時代啊。”
最接近真實的是樹木希林飾演的奶奶淑子。她站在公共走廊上向良多一家三口揮別的樣子成為這部回憶之作的核心。她自制的一股子冰箱味的可爾必斯冷飲,忙不迭給媳婦和孫子看兒子小時候作文的樣子,全賴老戲骨樹木希林的表演,舉手投足間令人念及自己的祖母。
淑子在窄小的公寓房里度過的不如意的四十年時光,以及她練就的與之對抗的犀利的生活哲學(xué),是連接影片中三代人的紐帶。
在這個不斷循環(huán)和延續(xù)著的家庭中,奶奶淑子是精神核心,盡管她只是一個寂寞又怕死的獨居老人。
奶奶淑子
她想離開公團宅地的出租屋,住進更好的公寓,然而獨棟房屋的夢想,在廢柴丈夫和兒子的身上依次幻滅。臺風(fēng)夜,老太太略施小計留宿早已分居的兒子一家三口。在逼仄的小公寓里,半年前的鰹魚濃湯煮的咖喱面,開啟了昨日的重現(xiàn)。
淑子最愛臺風(fēng),因為臺風(fēng)讓人神清氣爽。風(fēng)雨交加隔絕了外部世界,一家四口在這一夜所說的話,比過去數(shù)年他們所有的交談都更深刻。
是枝裕和讓復(fù)活的大滑梯成為一家三口在風(fēng)雨夜的庇護所,窩在滑梯管道里吃零食是過往生活的悲傷縮影。
另一個時刻,真悟?qū)δ棠淘S諾:“如果我們的彩票中了獎,就讓大家繼續(xù)生活在一起吧。蓋一幢大房子,讓你也和我們一起住。”小房間里,良多和響子卻確認彼此已徹底結(jié)束。
幾場密集的戲里,幾乎同時在進行的對話,浸透人生百味。我們記住了奶奶的眼淚。
大部分人在長輩故去前,都無法獲悉他們對自己人生的最終看法。大部分長輩,也像奶奶淑子一樣沒有機會等到兒孫的承諾。
是枝裕和想在電影中彌補現(xiàn)實里的遺憾。
于是,小公寓里,收音機里正播放鄧麗君的日文歌曲《別れの予感》(離別的預(yù)感)。淑子告訴良多:“我都這把歲數(shù)了,卻從不曾愛一個人比海還深。大多數(shù)普通人都沒有過,但他們還不是那么開心地活下去。”
良多感嘆:“人生那么復(fù)雜?!?/p>
淑子說:“人生其實很簡單的。你們總是愛追逐虛妄的理想,執(zhí)著于逝去的無法實現(xiàn)的東西。但是,好好過好每一天不就行了?!?/p>
她還告訴良多:“幸福就是只有不放棄才能獲得的東西?!?/p>
這是淑子的雞湯,是她對抗自己一生不遂意的終極武器。
說完之后,導(dǎo)演(或者是樹木希林女士自己)很妙地加了一句:“啊,我是不是說了很棒的話,可以寫到你的小說里去喲。”
但是這些話里,淑子沒有提到自己的幸與不幸。她也沒有回答良多的問題:“老爸臨終前到底是怎么想的?”
盡管一代代人之間總有相似,上一代人的得失到底不可能全部告知給小輩。如果牌都攤開,就沒趣了很多,不是嗎?
更多精彩:
《凱風(fēng)智見:“英雄”慕“名士”之桓氏地位上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