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很奇妙,那個第一眼就討厭的人,卻陪伴自己走了很長很長的路,那些承諾會一起變老的人,轉(zhuǎn)眼便消失了蹤影。
所幸的是,人心沒辦法永遠偽裝,總有露餡的那天。
看清一個人,無需反復(fù)試探,只需看這3點。
生氣時
一個人的教養(yǎng),看不見也摸不著,卻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感受到。
梁曉聲這樣描述:
教養(yǎng),不是一個人讀了多少書,而是根植在內(nèi)心的修養(yǎng)與底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想知道一個人教養(yǎng)如何,看他生氣時就知道。生氣時還能考慮到別人感受的人,人品往往是極好的那種。
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有一回和友人去小飯館吃飯,隔壁桌坐了一位帶孩子用餐的媽媽。
吃了一會,女人就將孩子放在凳子上,自己去洗手間了。
結(jié)果,小孩不小心從凳子上摔了下來,哇哇大哭。心善的季羨林見了,急忙去扶小孩。
而孩子的媽媽剛好從廁所出來,見到孩子哭的場景,以為孩子被欺負,就大罵道:
“一個大人干嘛欺負小孩,要是我兒子受傷了,我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對此,季羨林沒有還嘴,而是回到座位上繼續(xù)吃飯。這時,周圍的顧客實在看不下去,指責(zé)女人蠻不講理:
“是你孩子自己摔倒了,這位先生好心幫你扶起他,你不問青紅皂白就罵人嗎?”
女人覺得理虧,自己帶著孩子就走了。
事后,有人問季羨林:
“你明明被人誤解了,她那樣罵你,你為何不還嘴?”
季羨林笑笑說:
“和她爭辯,事情只會越來越嚴重。她也只是愛子心切,不用太在意?!?/p>
那個平時溫文爾雅的人,發(fā)飆時可能變成一頭充滿戾氣的獅子,而每一個沖動、情緒失控的人,都可能變成吞噬他人幸福的魔鬼。
有修養(yǎng)的人,他們不耽于情緒,遇事能妥善安排,不會變成一個在公眾場合肆意謾罵的潑婦。
即便翻涌的怒氣占據(jù)了大腦,也依然保留一絲克制與憐憫,不拿別人撒氣,或許才是對這個世界抱以最大的善意。
還錢時
作家謝可慧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老板曾委托朋友做市場調(diào)研,收到朋友的數(shù)據(jù)后,他立刻讓財務(wù)打款。
朋友婉拒:
“既然咱倆是朋友,我就沒想過要收費?!?/p>
這老板卻說:
“正因為我們是朋友,這錢你才更應(yīng)該收下。把錢和情誼分開,最愉快?!?/p>
這位老板后來跟謝可慧談到:
“我喜歡主動談錢,也喜歡和主動談錢的人做朋友。主動談錢不是大方,恰恰是彼此的分寸感,金錢和友情分得越清楚,就越能夠長久下去?!?/p>
深以為然。好的關(guān)系,不是用來占便宜的,最怕我以為你重感情,你卻把我當(dāng)取款機。
錢不是洪水猛獸,反而最能讓你看清一個人,一段關(guān)系。
錢品好的人,人品差不到哪里去。主動按時還錢,講誠信、重承諾,是再靠譜不過的人。
而遇到一類人,借錢時各種好話說盡,該還錢時卻各種找借口推避拖延,甚至還要反過來埋怨債主太不講人情,
還是盡早遠離,拉進黑名單為好。
低谷時
羅曼·羅蘭說: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最考驗人性的,不是在順遂如意的時刻,而是看一個人在低谷時,會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
木心,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經(jīng)歷過骯臟的世道,依然活出了自己。
文革時期,木心被關(guān)在陰暗潮濕的防空洞,四周都是污濁的臟水,每天吃爬滿了蒼蠅的酸饅頭和霉咸菜。
命運如此不堪,卻沒有消磨木心的意志。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紙上畫出黑白琴鍵,寂靜無人之時便躲在角落里,指尖在琴鍵上無聲地彈著肖邦和莫扎特。他說:
“白天我是一個奴隸,晚上我是一個王子?!?/p>
關(guān)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臟不堪?!?/p>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木心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面帶微笑,干凈極了,優(yōu)雅極了。
深以為然,真正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經(jīng)受挫折之后的茍且。而是在困頓苦厄之時仍保有寬容平靜的微笑。
哪怕生活凌厲,依然內(nèi)心向暖。
人情冷暖已看透,赤子之心永不丟。世事洞穿,天真不泯——這才是人生大境界。
培根曾說過:
“對于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身份,更不可視其學(xué)問高下,而是要看其真實的品德。”
人品是裝不出來的。有的人正直而坦蕩,也許他們從來不是最聰明的那一位,但品行一直讓人放心。
而丑惡、自私的人,一次兩次的欺騙,或許能奏效,時間長了總會露出馬腳,遭眾人遠離。
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人厚道,光明磊落,才是最令人信服的本事。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jīng)》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jīng)》其實是一部涵養(yǎng)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
《易經(jīng)》一共64卦,對應(yīng)64個人生決策心法,針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推演你的每一種選擇會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
當(dāng)你身處逆境時,《乾》《坤》兩卦告訴你高調(diào)做事,低調(diào)做人;
再如《小蓄》卦為你指引了如何進入高端社交圈子,拓展人脈資源;
與人交往時,《周易》表揚為主的方法,啟示你高情商說話的藝術(shù)。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guī)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fēng)生水起,紅紅火火。
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將《易經(jīng)》奉為第一經(jīng)典。
它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jīng)》中的象、數(shù)、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jīng)》,并且通過結(jié)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jīng)》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xué)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