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聞上了熱搜,TVB前當家花旦陳慧珊在深圳某教育機構(gòu)教英文。
點開陳慧珊的資歷介紹:美國波士頓學院傳理系、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英語系)在讀博士、曾任TVB英文臺節(jié)目主播。
而TVB一線女星、知名女演員等等字眼,卻了無痕跡。甚至90后、00后都不知道他們眼前的這位老師,曾經(jīng)是怎樣的存在。
很多網(wǎng)友瘋狂點贊,并表示:“這才是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p>
這讓我想起豐子愷的那句話:“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p>
人生很多時候,困住自己的往往不是無知與軟弱,而是曾經(jīng)的榮耀與成就。
放不下過往,又何談遇見更好的自己?
1.戒掉“自我陶醉”
我有一個相識多年的朋友,善良,也仗義。只是有一點,讓我不愿與她見面。
彼時,大家常常聚會,每每聊到興起,她總會翻出她那些曾經(jīng)的“輝煌”。
比如,她幾歲開始做童星,幾歲跟某大腕兒合作拍戲,并得過什么什么獎,等等。
一開始,大家聽后嘖嘖稱奇,但時間久了便發(fā)現(xiàn),無論別人聊什么梗,她都能接到這個話茬,而且次次都是一樣的內(nèi)容。
有一次,朋友甲趁著酒勁兒,說:“好漢不提當年勇,誰還沒個風光的時候呢?關鍵是現(xiàn)在?!?/p>
這話也許戳到了朋友的痛處,以后凡是有甲的飯局,她不再參加。
誰的人生都有過高光時刻,但你不能把自己永遠定格在那個時刻,任由自己在“曾經(jīng)滄?!敝胁豢勺园?。它們在給予你自信與慰藉的時候,也蠶食著你的進取心。
最近在追《那年花開月正圓》,女主角周瑩的經(jīng)歷,讓我感觸頗深。
放蕩不羈的她,一個偶然的機會邂逅了富家公子吳聘。幾經(jīng)輾轉(zhuǎn),她嫁入豪門,受到丈夫的萬般寵愛。公公更是力排眾議,讓她學做生意。
然而這一切卻隨著丈夫意外離世、公公含冤而死戛然而止。一夜間,吳家東院家破人亡。她曾經(jīng)擁有的一切榮寵,化為烏有。更有人為了霸占東院財產(chǎn),陷害她與人私通,慘被沉塘。
獲救后的她,不是陷入對過往繁華的追憶,不可自拔,而是積極面對現(xiàn)實,努力奮斗。在經(jīng)歷一系列斗智斗勇后,她讓吳家成為了當?shù)厥赘?,兌現(xiàn)了她昔日的承諾,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過往再精彩,也只成追憶。把握當下和未來,才是現(xiàn)實。
2.放下,還需底氣撐
《職來職往》曾有這樣一個女嘉賓,她說自己三年前裸辭,因為覺得以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與當時的收入完全不成正比,她應該有更好的去處。
辭職后的她沒有選擇自我增值,或是繼續(xù)投簡歷,而是買了張去歐洲的機票,揮霍了自己辛苦四年的積蓄,才回來找工作。
現(xiàn)實很骨感。
她引以為榮的985高校研究生、CATTI二級資格認證,對于用人單位來講,似乎變成“家常便飯”。
“原來去應聘,人家一看我的學歷和資格證書,都會說‘哇,這么厲害!’??墒乾F(xiàn)在,人家只是‘哦’,甚至連頭都不抬一下,覺得心理落差太大了?!?/p>
三年來,她頻繁更換單位,情緒也變得焦躁易怒,跟家人和同事相處得也不愉快。而那些曾經(jīng)的同事,在原先的崗位上,紛紛干到了部門主管,年薪上百萬。
難道真的是自己瞬間“貶值”嗎?其實,不過是高估了自己而已。
底氣,不是自嗨,它首先是能客觀地認識自己。
我們自認為的“天花板”,往往不過是別人的“起跑線”。
前陣子看到謝娜的一條微博:“我侄子身高195cm,以為他會打籃球或成為模特,結(jié)果剛剛收到他的好消息,高考全市第三,考上清華了,這,必須發(fā)個大紅包??!”
果真明星效應迅速發(fā)酵,一夜間各種媒體、營銷號紛紛致電,想要對他進行采訪。
是啊,你若芬芳,蝴蝶自來。 這份清醒、踏實的背后,是骨子里的底氣。
死死抱著曾經(jīng)的榮耀,不肯放下身段,或是靠著蹭別人的流量提升自己的曝光度,說到底都是沒底氣。
3.卸下光環(huán),才有更好的人生
知乎上有個問題:“一個人,怎樣才能過好一生?”
高贊回答是:“不念過往,不負當下,不畏將來。”
甚好!
只有敢于同過往“斷舍離”,才能輕裝上陣。
就像柏拉圖所說:“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背著一個空簍子,在人生的道路上,一邊走,一邊往里邊放進一些東西,所以,會有越來越沉的感覺。如果簍子里的東西,只進不出,怎么能輕裝前行呢?所以,人生的路上,要學會做減法?!?/p>
特別佩服那些可以拋開已有成就,從零開始的人。
一次飯局上,偶然遇到許久未見的一個姐姐。當我接過她遞來的名片時,甚至有點發(fā)蒙,名片上寫著——某某公司高級心理咨詢師。
我詫異道:“你不是一直在做科技公司嗎?”
她笑了笑:“三年前我得了抑郁癥。在國外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心理治療師,在他的幫助下,我很快恢復。病好以后,突然覺得過往的財富、名利,在疾病面前不堪一擊。所以,我想重新開始,做點有意義的事,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十幾年前,她從公司的技術合伙人開始做起,一直到公司上市,成為市值將近20億企業(yè)的實控人。這一路,她風光過,也跌倒過。
正如她所說,在外國旅行的時候,周圍沒有人認識她,她可以隨心所欲地跟人聊天、拍照、看日出日落。
沒有前呼后擁,沒有人聲鼎沸,卸下光環(huán),如釋重負。
最近,她又跟我聊起她的關于遠程心理輔導App的項目,并想邀我一同參與,她發(fā)自內(nèi)心的激情,著實感染著我。她的這個項目,又獲得了國內(nèi)知名醫(yī)療企業(yè)的注資。
半生已過,也許,她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人一旦進入某種常態(tài),便不愿離開這個舒適圈。然而,我們必須要明白,生活,就是逆水行舟,絕不會永恒不變。
與其患得患失、誠惶誠恐地過日子,不如調(diào)整心態(tài),隨時準備迎接一個全新的自我。
活在過往的記憶里,會讓人心力交瘁;活在往昔的光環(huán)下,往往會錯失更好的自己。
人生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你不推開門,永遠不知門后別有洞天。 愿我們這輩子,都有“拿得起”的底氣,還有“放得下”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