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年少不識愁滋味,中年方知萬事辛。
回望半生,才逐漸明白: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不過是擁有扛事的勇氣,具備處事的能力,修煉翻篇的格局。
抗事的勇氣
看過一句話:
“起風的日子學會依風起舞,落雨的時候學會為自己撐起一把傘?!?/p>
中年人的生活,沒有誰比誰更容易,風雨人生,唯有自渡。
到了中年,遇苦能熬即為強者,遇事能扛就是贏家。
中年以后,曾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也曾被現(xiàn)實揍得一敗涂地。
但就像《心居》里說的那樣:
“年紀愈是上去,愈是靠一口氣吊著。氣一泄,人就塌了?!?/p>
如果內(nèi)心不夠強大,扛不了事,就會被困在苦難和挫折里,慢慢走向崩潰。
如果心理韌性足夠強大,擁有扛事的勇氣,雖然路途艱辛,但總有一天,你會熬過生活的苦,嘗到歲月的甜。
人到中年,沒有躲雨的屋檐,要學會給自己撐傘。
處事的能力
弘一法師曾說:“無事時,戒一偷字。有事時,戒一亂字?!?/p>
大意是說,沒事時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有事時不要驚慌失措,而是沉著冷靜。
事情越難處理,則越要情緒穩(wěn)定。
人到中年,肩挑工作壓力,身扛家庭重擔,更是容易狀況百出。
這時,越急躁,越容易因小失大;越慌張,越容易雪上加霜。
唯有沉心靜氣,從容淡定,才能理清事情的脈絡,找到處事的法寶。
遇事不慌,是成年人的智慧,也是中年人的修行。
翻篇的格局
人到中年,過往的遺憾,不必再后悔;以往的傷害,逐漸學會釋懷。
盧梭20歲的時候,他的未婚妻臨時悔婚,和另一個男人走了。
他因此大受打擊,覺得在村里顏面無存,便迅速地逃離了家鄉(xiāng)。
三十年后,盧梭功成名就,成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在他風光回鄉(xiāng)探親時,朋友向他提起了從前那位“未婚妻”。
朋友說,離開他后,“未婚妻”過得很是潦倒,這些年都是靠著親戚的救濟過日子。
大家都以為他會為此感到高興,因為當年背叛他的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可盧梭卻說,他早已放下了,也不再記恨了。
陳年的舊賬,反復去翻,不過是越陷越深。
半生已過,那些讓我們遺憾的人,使我們難堪的事,就讓它們留在身后的門里。
而我們只需卸下沉重的包袱,放下心中的枷鎖,關上身后的門,繼續(xù)往前走。
給自己撐傘
人到中年,沒有躲雨的屋檐,所以學會了給自己撐傘;
沒有依靠的對象,所以活成了自己的靠山;
沒有療傷的港灣,所以學會了對往事翻篇。
遇事能扛,咬牙咽下生活的苦,方能嘗到歲月的甜。
處事不驚,努力跨過每一道坎,人生總會柳暗花明。
事過則忘,學會關上絕望的門,幸福自然如約而至。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在生活的磨礪中,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