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漲下去的商品。
所以不要幻想靠買房保值、抗通脹、賺錢了,時代已經變了。
商業(yè)的重心轉移了!
首先,我們必須看懂一個商業(yè)大勢:
商業(yè)的重心發(fā)生變化了,之前的重心是“產品”,未來的重心是“人群”。
經營“產品”是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而經營“人群”是向固定的人群提供最合適的產品。
未來社會“人以群分”的特征將越來越明顯,如果去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成本必定會居高不下。只有去滿足一個某一個特定人群的需求,才是最符合時代需求的生意。
這就是Costco和沃爾瑪的區(qū)別,為什么Costco越來越火,而沃爾瑪/家樂福/樂購這種傳統(tǒng)大型超市都在先后退出中國市場?因為它們就是在試圖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而Costco就是在努力為中產階層提供他們最合適的產品。
因此,未來最值錢的不是產品,不是資源,而是“消費者數據”,什么是“消費者數據”?比如用戶信息,會員庫,粉絲等等。誰掌握了大量消費數據,誰掌握了主動權。
那么未來我們如何打造自己的IP呢?請點擊上方音頻收聽具體做法。
未來我們靠什么賺錢?
廣大商家都紛紛轉戰(zhàn)線上,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呢?
大大小小各種商家,都轉戰(zhàn)電商,都轉戰(zhàn)直播和線上,最終就會形成一個結果,那就是更加激烈的價格戰(zhàn)!
因為線上購物的一個特點就是比價特別方便,PC時代有淘寶,移動時代又誕生了拼多多。他們的誕生使比價變得更容易,讓價格因素成為購物的決定性因素。
尤其還有一種情況在發(fā)生,現(xiàn)在國外形勢非常不好,市場急速萎縮,于是出口轉內銷的企業(yè)也會更多,這些企業(yè)也好一起跟著轉戰(zhàn)國內的線上!
可以預見:未來的價格戰(zhàn)會更激烈血腥,幾乎全是價格的肉搏戰(zhàn)!那些做產品的朋友,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
我早就說:未來我們不能再靠產品掙錢了,產品只是你體現(xiàn)價值的載體,未來的產品利潤都會歸零,甚至是負利潤的。
就像我們開頭第一點說的那樣,很多商家會用低利潤(甚至0利潤/負利潤)的產品去交換“消費者數據”,吸引大家聚集而來,然后利用另外一套隱含的邏輯去掙錢,比如書店之前都是靠賣書掙錢,現(xiàn)在書都是免費送的,卻可以開讀書會掙錢了,開讀書會的本質就是在經營“用戶”啊!
如何做自己的品牌?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要想徹底掌控消費者,就需要價格優(yōu)勢/品質優(yōu)勢/服務優(yōu)勢,而這些需要建立在對產業(yè)鏈和供應鏈的強勢控制上,于是垂直的產業(yè)鏈和集群加速崛起。
接下來三年,將是各種國民品牌崛起的最佳時機,這些品牌既能對上下游產業(yè)鏈有控制權,還善于直接影響和整合廣大消費者。兩頭都要抓,一前一后,一手抓一個。
總結一下,未來的品牌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對垂直產業(yè)鏈的整合,即對上下游有控制作用,這需要品牌強勢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否則依然是被別人掌控,不能稱之為品牌。
第二:對消費者的聚合和引領,品牌必須在大眾中或者某一特定人群產生號召力,要能引領大家的思潮,要有明確的三觀,什么樣的三觀就吸引什么樣的消費者。
未來,將有海量的品牌出現(xiàn),這些品牌將非常善于聚合人,他們用內容和用戶建立起強關聯(lián)。他們懂得如何更好運用群眾的力量,每一句話都蘊含了發(fā)動群眾的藝術,引領大眾的思潮,那種社會的價值觀。
有大破才有大立,萬物凋謝之日也是萬物復蘇之時。商業(yè)的邏輯大變天了,緊握舊地圖找不到明天的太陽,固守舊思維發(fā)現(xiàn)不了新大陸。
決定一個人最終高度的,往往并非起點,而是拐點!
一切機遇都在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