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中記載,蘇軾和大師曾有這樣一段經(jīng)典對話。
蘇軾問大師:在這惡濁的世道,如何才能超脫?
大師只答了八個字:順受其果,不種其因。
意思就是,把突然而至的惡果理解、看透,內(nèi)心就會趨于安寧。
世間之事,都離不開因果二字。
你若悟透了結(jié)果,便會知道得失有常、榮枯有數(shù),就不會因為一時成敗而心生抱怨。
明白緣分的因果
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古往今來,離開總是一件讓人傷感不已的話題。
但蘇軾在面對離別時,卻仍能保持豁達的心境。
元祐六年春,蘇軾在杭州遇見了三年未見的好友錢穆父。
兩人別后重逢,自然是分外欣喜。
席間,酒喝了一杯又一杯,話說了一遍又一遍。
然而短暫的相聚過后,等待兩人的,又是一次長久的別離。
錢穆父想到此處,不覺愁上眉梢,沒有了喝酒的興致。
蘇軾見此,大口飲下一杯酒,隨即豪邁地對好友說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你我既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一時的聚散。
是啊,這世間的聚散都是必然的,誰都改變不了結(jié)果。
當你想明白了這一點,便能做到不怨懟,不強求,坦然尊重命運的安排。
聚散都是注定的,既然無法挽回,我便不會再追問你的歸期。
遇見誰,離開誰,從來都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事情。
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中,哪怕你與他人相遇的結(jié)果不盡如人意,也不必過多傷感抱怨。
有聚必有散,有分必有合。
與其哀嘆不已,不如像個智者一般,不問結(jié)局,順其自然地對待緣起緣散。
明白世事的因果
《滕王閣序》里寫道: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這世間的一切,雖看似無常,實則自有因果定數(shù)。
今日你以為得到是福,殊不知早已在釀造失去的禍;
今日你覺得身居高位是喜,可總有一天,你也會跌落低谷。
天道有常,因果往復。
人活一輩子,誰也無法避開這一命數(shù)。
明白善惡的因果
很喜歡網(wǎng)上的一段話:
若有人背叛和辜負了你,請不要去怨恨他,怨恨別人傷的是自己,你只需停止付出,生活自會給他懲罰。
因果有輪回,蒼天饒過誰,你只管善良,其他的,交給時間。
在這世間,善人終有福報,惡人自有天收。
凡事都有因果,誰也逃不出因果。
如果你過去也遭受了別人的中傷,不要去怨,不必去恨。
過好自己的日子,且待他人下場。所有該來的,都在路上。
俗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人生里諸多糟糕的經(jīng)歷,來去也都有它的因果。
那些讓你痛苦的人,是為了渡你成長;那些讓你難受的事,是為了助你看開。
所有遭逢的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當你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再耿耿于懷、郁結(jié)于心。
哪怕際遇無常,你也能得到命運的眷顧,從容走過漫長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