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基石,是一個人的無價之寶。
作家馮驥才曾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strong>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尊嚴(yán),更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底線看不見,摸不著,卻植根于內(nèi)心,影響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做人的這三條底線,一輩子都不能丟?!疚⑿殴枺簢鴮W(xué)生活】
再窮,不坑朋友
孟子言:“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在相知,貴在知心?!?/strong>
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便是真心二字,做人,即使再貧窮,也不能背信棄義,出賣好友。
戰(zhàn)國時期,龐涓和孫臏?zhǔn)峭昂糜?,他們共同學(xué)習(xí)兵法,情誼深厚,并且結(jié)拜為兄弟。
后來,魏國招攬賢才,龐涓為謀求富貴,決定下山,孫臏則表示自己還需多加學(xué)習(xí)。
幾年后,學(xué)成之后的孫臏下山投奔龐涓,他的才華被魏王所賞識,并且封其職位為客卿。
龐涓卻日漸心生不滿,嫉妒孫臏的才能,并且設(shè)計陷害于他,使其被處臏型和黥型。
萬幸,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得以逃脫,之后在桂陵之戰(zhàn)中擊敗龐涓。
最后,心生愧疚的龐涓自刎而亡。
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生在世,人品第一,朋友是為我們兩肋插刀的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因利益而陷害好友。
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strong>
真正的智者懂得互相幫助,只有小人才會利用自己的好友,最終害人害己。
再苦,不丟骨氣
《水滸全傳》中說道:“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大意是一個人若是沒有堅硬的骨頭,就難以立身行事。
曾國藩是晚清一代重臣,但他的出身并非是名門世家,而是農(nóng)耕家庭。
他的成功之路也是十分坎坷,曾因讀書慢而被小偷嘲笑,但他絲毫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
面對他人的嘲諷,生活中的磨難,他選擇堅持下去。
最終憑借著滿腹經(jīng)綸和內(nèi)心的堅韌,成為別人所欽佩的重臣。
曾國藩曾寫過一句話:“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strong>
前者代表心態(tài)的重要性,后者告訴我們做人要有骨氣,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將骨氣丟棄。
人若是沒有骨氣,將會被人指指點點,抬不起頭。
有了骨氣,心存志氣,任何時候都能東山再起。
再強,不狂妄自大
古人云:“天狂必有禍,人狂必有雨?!?/strong>
做人切記鋒芒畢露,驕傲自大。
人生在世,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切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飽滿的稻谷總是低著頭,真正的智者總是十分溫和,做人低調(diào)總沒有錯。
“紙上談兵”的故事眾所周知,戰(zhàn)國時期,趙括自幼學(xué)習(xí)兵法,以為打仗天下第一。
結(jié)果親自上戰(zhàn)場之后,只懂得根據(jù)兵法做事,不懂得變通,最終戰(zhàn)死沙場。
東漢的大才子楊修,覺得自己才識淵博,戳破曹操的“夢中殺人”和“雞肋”軍機,引來殺身之禍。
縱觀歷史,凡是自以為是,鋒芒畢露之人,越是會給自己招來災(zāi)禍。
正如莊子所言:“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一個人若是以自我為中心,過于狂妄,最終會引火自焚。
只有保持謙卑低調(diào),才是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
底線,是我們做人的基石,是一個人的無價之寶,人這一輩子,無論如何,都不能將這三條底線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