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wǎng)商 · 2021-05-26 來源:上學庸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大道存于萬物之中,必須以智慧深入靜心探究,才能證得其真象,此真象又不能言說或文字,來說明得淋漓盡致。
根據(jù)《莊子?知北游》記載,有一次孔子再去拜會老子,希望能更深入了解老子所證悟的大道。于是非常誠懇地問老子說:「我就要回國了,今天比較安閑,藉此機會請問,什么是最高的道?」
老子說:「你先要齋戒,通通你的心靈,洗滌你的精神,打破你的成見。道是深奧難說的,我現(xiàn)在就為你盡力說個大概吧!」
老子接著說:「那些明亮的東西,都是從黑暗生出來的;那有形的東西,是從無形中生出來的。精神是從大道中生出來的,形體是從精氣中生出來的。而萬物都是各憑形體產(chǎn)生的,所以九竅的動物都是胎生的,八竅的動物都是卵生的。大道的來臨沒有痕跡,其離去也沒有邊際,不知其進出門徑,也不知停留之處,卻通向廣闊的四面八方。能順應(yīng)著這個大道,四肢就可強健,思想就可通達,耳目就可聰敏。運用心思卻不勞苦,其應(yīng)物也不拘執(zhí)。天得之不得不高,地得之不得不廣,日月得之不得不運行,萬物得之不得不昌盛,這就是大道呀!」
又說:「況且博學的人,不一定懂得大道,善于辯論的人,不一定就有智能,所以圣人斷然去除上述種種做法。因為只有那個不能增減的大道,才是圣人所要持守的東西。大道深奧莫測,就像大海一樣,大道高大神奇,無終也無始,然而萬物的運作就在其中,從來沒有缺乏。君子所遵從的大道,恐怕都是一些皮毛而已。萬物都從那里取得,大道也不曾匱乏,這就是大道?!?/p>
又說:「中原有人,不偏于陰也不偏于陽,住在天地之間,姑且具有人的形體,人將來總要返歸本源。從本源上來看,所謂生命,只是氣的聚合而已。雖然其中有的長壽,有的短命,但相差多少呢?人的一生只是剎那之間而已,那還值得分別堯和桀的是非嗎!瓜果有它生長的道理,人倫關(guān)系雖然復雜,還是可以依序相處。圣人遇事而不逃避,過往而不滯留。能夠調(diào)和順應(yīng),便是德;可以隨機適應(yīng),便是道。帝就是因道德而興,王就是藉道德而起的?!?/p>
再說:「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陽光掠過空隙,忽然而已。萬物蓬蓬勃勃,沒有不依道生長的,變化衰萎,沒有不順道死去的。經(jīng)變化而生,又變化而死,同類為死而哀傷,人類因死而感到悲痛。解開自然的束縛,毀壞自然的囊袋,變移轉(zhuǎn)化,精神消散,身體隨著消逝,死亡就是返歸本源啊!由無形變成有形,由有形返于無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并不是得道的人所追求的,這是眾人所共同議論的。得道的人是不會議論的,議論的人是不能體悟道的。用聰明才智去尋找,反而不會遇見大道。要想體悟大道,善辯不如沉默。道是不能聞知的,所以聽信傳聞不如不聽,這才是真正的得道?!?/p>
所以,道德的美好,貴在實踐,而不是表面談一談。那要如何實踐呢?
《孔子大傳》
細述奇人奇事孔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