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作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是公認(rèn)的大才子,他不僅詞寫得漂亮,詩也寫得極有韻味,秦觀的詞有很多名作、名句流傳下來,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他的詩歌成就。平常讀慣了秦觀的詞作,下面我們就來看兩首他意境很美的小詩,感受另一種秦朗風(fēng)采。
一、《春日》
這首小詩寫雨后的春景。在某個雨后的春天早晨,詩人打開門,發(fā)現(xiàn)雨過天晴,陽光明媚,雨后的芍藥含春帶雨,墻角的薔薇綠意無限,心情為之一暢,因此捕捉到了下面這樣一幅美麗的雨后晨景畫面。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開頭兩句寫春雨,“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春天是溫柔的,所以仿佛一切都跟著溫柔起來,雷是“輕”的,雨如細“絲”,兩個字便將春雨的特征表現(xiàn)了出來。而屋頂上碧綠的琉璃瓦,也因為這一夜的春雨,變得干干凈凈,猶如晶瑩剔透的翠玉,瓦片上還留有少許水珠,在晨曦中閃爍著點點白光,令人心曠神怡。
接著詩人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庭院中的植物,他沒有全部描寫,而是抓住了兩個典型的事物,“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無疑,這是詩人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芍藥上有春雨,猶如美人帶淚,薔薇臥墻,猶如美人初醒嬌弱無力,這樣一比,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花的美麗,而且也引起了讀者的無限遐想,極具藝術(shù)美感。
《春日》這首詩,秦觀用細致優(yōu)美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雨后春景的美好意境,雖然所描寫之景,僅限于庭院一角,但卻主次分明,有遠有近,有動有靜,錯落有致,讀來詩意無限。
二、《納涼》
宋朝有人論及《納涼》這首詩,說是“少游此詩閑雅嚴(yán)重”,認(rèn)為這是秦觀仕途遇到挫折后,逃避現(xiàn)實的作品,或許在當(dāng)時的背景下有這種可能,但現(xiàn)在讀來,不妨將其當(dāng)作單純寫景的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詩真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全詩為我們構(gòu)筑了一種清澈干凈的意境,大有遠離塵囂,凈化心靈的美好。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
首句寫得歡快輕松,“攜扙來追柳外涼”,夏日晚上,天氣依然悶熱,但是江邊柳樹下卻早已有了絲絲涼風(fēng),所以詩人迫不及待地拿著手杖便出去了。一句詩七個字中,詩人用了三個動詞,“攜”、“來”、“追”一氣呵成,層次分明又節(jié)奏歡快,悶熱天氣下的清涼仿佛撲面而來,很是舒適。
第二句“畫橋南畔倚胡床”是說詩人在橋南面,擺上了一張胡床,此地一定是詩人尋覓到的一處清涼寶地,是“柳外涼”的地方。宋代胡床便是交椅,可躺可臥,非常舒適,在農(nóng)村地區(qū)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夏日晚上,樹下的涼風(fēng),比空調(diào)舒服百倍,秦觀帶著椅子出來乘涼,無疑愜意之極。
末尾兩句,是詩人坐定之后的所見所聞,也是全詩最美意境的所在,“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伴隨著明月的升起,水面停泊的船家里,不時傳來一陣陣笛聲,此起彼伏,在水面縈繞不絕,一陣晚風(fēng)吹來,池塘中的荷花,散發(fā)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詩人閉目養(yǎng)神,耳中聽著笛聲,鼻中聞著蓮香,迎面感受著陣陣涼風(fēng),幾種感官組合起來,當(dāng)真是美不勝收!
這首《納涼》小詩所寫的意境非常美好,詩人運用多種感官,為我們營造了一個隔絕了煩躁悶熱的清涼世界,雖然只有四句,卻極有韻味,讓人讀來心情大好。
秦觀這兩首小詩,一寫雨后春景,一寫夏夜乘涼,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之事,但是在秦觀的筆下,卻能寫出這樣美的意境,每首詩的末尾兩句(“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月明船笛參差起,風(fēng)定池蓮自在香”),也因?qū)懙锰枚蔀閭髡b千古的名句,沒有高超的藝術(shù)手段,沒有留心生活的細膩感情,是很難寫得這樣美好的。在繁忙的現(xiàn)代社會中,讀讀這樣意境美好的詩歌,能夠讓人忘卻煩惱,獲得足足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