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節(jié)何妨斟蟻酒,奪標無復見龍舟!又到了一年一度吃粽子、懸菖蒲、灑雄黃,賽龍舟的端午佳節(jié)。前兩天小編向大家推薦了幾首比較冷門的端午節(jié)詩詞。
從中可見古人對端午節(jié)的重視,也可知古代端午佳節(jié)的各種習俗,與現(xiàn)代并無太大差別。不過,這兩首詩詞畢竟不是名篇,也非上品之作。今天再向大家推薦一首絕佳的端午節(jié)宋詞——蘇東坡的《南歌子》:
"
南歌子·杭州端午
北宋·蘇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diào)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
描寫端午佳節(jié)的宋詞,蘇東坡貢獻頗多,有“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也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還有祭奠屈原的“憑吊祭江誦君賦”。這些詞作雖不錯,卻都不如這首《南歌子》。
烏臺詩案前,蘇東坡曾在杭州連任通判、知州,對杭州山水極為喜愛,贊美“余杭自是山水窟”、“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甚至多次表示百年之后愿葬在杭州。如此喜愛杭州山水,公務之余自然不免到處游玩,這首《南歌子》就是端午佳節(jié)蘇東坡與好友游賞西湖時所作。
這首詞開頭兩句就寫西湖山水之景美得醉人:“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這兩句既寫山水、也寫人的眉眼,似是眉如遠山、醉眼如波,又似乎是遠山如眉黛、湖波如眼波。湖光山色、歌女婀娜、主人醉眼朦朧,將山水之美、游賞之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緊接著“游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描寫西湖名景十三樓,游人都慕名上十三樓,十三樓上看過杭州西湖美景,就再也不會羨慕“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的揚州竹西亭了。
上闋寫罷景之美,下闋轉(zhuǎn)寫詞人與同伴的游賞之樂:“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菰黍”也就是粽子,“昌歜”指菖蒲根腌制的咸菜,此處意指五味美食,而“瓊彝”為酒壺,“玉舟”為酒杯。這西湖美景,三五好友,配上美食美酒,真?zhèn)€神仙都忘返。
而湖山之美、口腹之欲之外,又傳來一聲“誰家水調(diào)唱歌頭”,歌聲之悅耳唯有一句“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來形容。聲滿湖山之間,婉轉(zhuǎn)悠揚,連晚霞都被歌聲吸引而留步。描繪歌聲的同時又以碧山晚霞為襯托,有聲有色,令人回味無窮。
蘇東坡的這首《南歌子》可謂極盡西湖之美、說盡游賞之樂,湖山美景、端午美食、玉舟美酒、還有悠揚歌聲。自山水起頭,以聲繞山水收尾,中有飲酒聽歌之雅興。似乎與西湖美景融為一體,給人以飄飄欲仙之感,美得迷人,美得醉人!此詞可謂是詩歌史上最美的一首端午節(jié)宋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