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在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兩名游客在欣賞近代漆藝作品《大漆如意擺件》。
近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朱紫坊內(nèi)的芙蓉園修繕之后,成為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博物館目前進入試開館階段。
福建是我國現(xiàn)代漆畫的發(fā)祥地之一,有著深厚的漆文化底蘊。從乾隆年間沈紹安的“薄料拍敷”到近代李芝卿的“厚髹填嵌”的漆藝技法,為我國漆工藝史的發(fā)展作出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貢獻。2006年,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020年,福州市為將古厝活化利用,擇址芙蓉園打造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和沈紹安漆藝研究院,傳播漆文化藝術。目前,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收藏了從明朝至近現(xiàn)代的近千件漆藝精品,游客在逛古厝的同時,還能了解漆器的演變歷史。
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這是11月5日拍攝的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一角。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11月5日,在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一名游客在欣賞金漆木雕人物作品。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11月5日,在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兩名游客在觀看漆藝制作中的部分常見工具和原料。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11月5日,在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講解員向游客介紹漆藝作品。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11月5日,在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一名游客欣賞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鄭益坤的漆藝作品《氣死貓》。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11月5日,游客在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里參觀游覽。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這是11月5日拍攝的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