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臺研所常務副所長倪永杰主持開幕式,并總結前兩屆論壇成果。倪永杰指出,本屆兩岸民間互信論壇是在兩岸關系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是兩岸關系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面臨新的情況。
6年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持續(xù)開展,取得重大成果。兩岸關系處于歷史上最好的階段。但是今年以來,兩岸關系形勢發(fā)生新的變化。臺灣民眾對于兩岸關系的疑慮隨著兩岸關系走入深水區(qū)有所上升,各種擔心浮現。臺灣民眾的擔心、疑慮被島內臺獨勢力、民進黨、法輪功、民運勢力、被國際上的反華勢力所利用,發(fā)動反服貿風波,聯手阻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既定進程,挑戰(zhàn)、威脅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格局。 二是當前臺灣已進入選舉季節(jié),兩岸關系面臨新的考驗。本月底的地方選舉不僅僅是2016年前哨戰(zhàn),它與2016年大選構成上半場與下半場,經過春節(jié),大選的腳步就會啟動。一切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人士千萬不要大意。
倪永杰指出,在此情況下,召開第三屆兩岸民間互信論壇,一定有許多重大的議題引起討論,激蕩出智慧的火花,促進兩岸關系發(fā)展。希望通過本屆討論,充分總結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成果、經驗與模式,深入剖析影響兩岸民間互信的各種因素,特別是要揭露臺灣法輪功勢力、民運勢力、臺獨勢力、民進黨牽制馬英九當局、阻撓兩岸關系發(fā)展的策略,認真尋找增進兩岸互信的路徑圖,進一步提升兩岸民間互信指數,擴展到兩岸高層互信、兩岸政治互信、經濟互信、文化互信、社會互信,實現兩岸全面互信,落實“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理念,真正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
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黨組書記馮潮華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表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平潭考察臺資企業(yè)負責人座談時強調指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fā)展、融合發(fā)展?!熬哦沧R”以來,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已成為我們共同的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加強與積累兩岸民間的互動與交流,鞏固和升華兩岸血濃于水的兄弟情,促進和平統(tǒng)一,既是我們的心愿,更是我們的責任。
馮潮華指出,兩岸民間互信論壇為創(chuàng)造了一個積極、多元、務實的交流平臺。兩岸民間互信論壇此次已是第三屆,實踐證明,論壇促進了兩岸發(fā)展,豐富了學術成果,達成了廣泛共識,拉近了彼此距離。論壇的舉辦,已經成為增加兩岸民間互信的和諧紐帶,論壇的成果已經或正在成為兩岸社會生活與社會管理的重要參考。
馮潮華表示,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旅游、文化與互信。當前,兩岸的旅游交往、文化交往和民間交融越來越廣泛,互動越來越多,形式也越來越豐富,這是一個貼近百姓生活的話題,也是直接關系到兩岸人民福祉的話題。我們在看到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所取得成果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會有種種干擾和障礙需要排除、許多瓶頸難題需要破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本屆論壇上,直面兩岸旅游、文化、互信交流中存在的問題,集思廣益,求真務實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兩岸民眾謀求福祉。
臺灣真理大學宗教系教授、臺灣宗教與社會協(xié)會理事長張家麟在開幕式致辭中表達了三個觀點。一、廈大有中華儒家文化的體現,廈大的校訓是“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張家麟說,兩岸民間的互信交往也應該“自強不息”,為兩岸關系發(fā)展注入力量。
二、廈大校園中有很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標語,例如“有容乃大”。張家麟稱,兩岸分割太久,本來就存在同和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提倡“和而不同”,可以存在不一樣的聲音 讓中華文化像江海一樣“有容乃大”。
三、兩岸關系的未來發(fā)展,要傳承祖先傳統(tǒng),要“有來有往”、“禮尚往來”。張家麟表示,期待兩岸民間互信論壇的持續(xù)召開,為促進兩岸民間交往化解疑慮。政治服務、學術服務離開百姓一切都是空談,學術論壇要為百姓思考,考慮兩岸關系發(fā)展中的困難及難點,為兩岸和平發(fā)展化解困難。
|
![]() |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中評社 王永雪攝) |
![]() |
第三屆“兩岸民間互信論壇”今日上午在廈門大學開幕(中評社 王永雪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