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是危害社會的“毒瘤”。邪教的傳播和蔓延,嚴重侵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破壞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邪教問題已成為世界性難題。近年來,邪教的活動方式更為隱蔽,邪教現象更為復雜,邪教和反邪教之間的斗爭處于膠著化狀態(tài),反邪教斗爭進入新的階段,包括邪教現象在內的膜拜現象研究廣受國際學術界的關注。
2021年12月18日,由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膜拜現象研究中心和武漢大學國際邪教問題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膜拜現象研究工作坊”在山西大學會議中心和騰訊會議室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聯合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和山西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的70余位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士出席了本屆工作坊。中國反邪教協會、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和山西省反邪教協會的有關負責人蒞臨線下會議。
開幕式由山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李富明主持,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致開幕辭。黃校長在致辭中指出,膜拜現象研究是一個多學科的交叉領域,從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不同視角,借用不同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概念工具,深化和拓展對膜拜現象的認識,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于分析和解決邪教問題也具有政策借鑒價值和現實意義。
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鮑善冰、北京聯合大學膜拜團體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范寶祥、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陳天嘉、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曹璐和呂其鎂,分別主持主題報告和專題報告。香港浸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教務長、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李建會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膜拜現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北京反邪教協會理事長張增一教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洪帆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膜拜現象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葉青研究員應邀對交流報告進行點評。
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任定成教授作了題為《新時代膜拜現象研究的現狀與前瞻》的主旨演講。他認為當前破壞性膜拜現象雖然得到有效遏制,但是膜拜現象的拓展范圍愈加廣泛且表現方式更為隱蔽。目前,學界關于膜拜現象的研究正處于平穩(wěn)期,其研究主要分布在狹義的邪教研究、破壞性新興宗教研究及世俗人文主義研究三個領域。多數學者主要采取人類學和社會學方法,也有學者試圖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的角度去探究膜拜現象產生的機制,但仍處于探索階段。人工智能、具身認知、心-身研究等領域的方法可以為膜拜現象的深入研究提供更為有力的手段。
葉青研究員在《新時代中國反邪教研究的建制化要求》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當前反邪教領域面臨著基礎研究薄弱、意識形態(tài)偏見等問題與挑戰(zhàn),并從價值觀念、制度安排、組織設計、物質基礎、文化建設等方面提出膜拜現象研究需要進入建制化階段。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主編仲計水在主旨演講中重點對新形勢下破壞性膜拜團體成員教育轉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對策進行了探討。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基地、北京膜拜團體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李斌,中國科學院大學膜拜現象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陳天嘉,中共天津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助理研究員邵鵬分別以《大學生對邪教團體認知研究特征及走向:基于文獻計量分析》《中國邪教治理的路徑依賴與轉型》《膜拜團體與新宗教界定的困境:世俗反膜拜組織和宗教社會學的兩種進路》為題作了主題報告。李建會教授認為這些報告研究主題各有側重、研究趨勢呈多元化,同時提出了這些報告所引發(fā)的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在專題報告階段,與會人員分別就“膜拜現象治理”“膜拜現象治理文獻研究”“膜拜現象及其元研究”三個方面,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張增一教授、洪帆副教授、葉青研究員對報告的選題、研究內容與方法等各方面做了細致的點評,為日后進行膜拜現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閉幕式由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侯紅霞副教授主持,中國科學院大學膜拜現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張增一教授和武漢大學國際邪教問題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黃超研究員分別致閉幕辭。張增一教授對本屆工作坊做了總結,認為此次會議的研究內容非常深入,形成了許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未來膜拜現象研究的重點指明了方向。黃超研究員指出,此次會議無論是在學術規(guī)范還是研究主題上,都是高水平、高規(guī)格、高質量的學術會議。
“膜拜現象研究”工作坊是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膜拜現象研究中心和武漢大學國際邪教問題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全國性學術交流平臺。第一屆工作坊于2020年12月在北京舉行,第三屆工作坊將于2022年舉行。論壇主辦者將適時召開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山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膜拜現象研究中心聯合創(chuàng)辦的英文版國際學術刊物《膜拜現象研究學刊》也將于2022年正式出版。 (撰稿:侯紅霞 宋 牧;攝影:盧曉榮 樸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