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德米特里·格拉諾夫是烏克蘭著名作家、評論家和反邪教人士,發(fā)表過《李洪志的信息挑釁》等文章,著有《烏克蘭法輪功信徒的老底》一書。2011年2月21日,烏克蘭“民主國家的異端與社會”網(wǎng)站(Kultam.net)刊載格拉諾夫的評論文章,作者通過對神韻劇團廣告和神韻演出活動入木三分的分析,深刻揭示了神韻的政治宣傳實質(zhì)和對觀眾實施精神控制的邪惡目的。
宣傳是傳播某種思想的一種活動方式。
神韻劇團源于紐約神韻藝術團,其成員主要是法輪功信徒。該劇團廣告宣傳稱:“音樂會節(jié)目體現(xiàn)了普遍的道德價值觀、中華文化的哲學根源以及當今中國法輪功信徒在殘酷迫害之下表現(xiàn)出來的百折不撓的精神力量”。
神韻劇團的活動非?;钴S和職業(yè)化,巡回演出計劃半年前就制定好了,并能在世界各地得到當?shù)胤ㄝ喒M織的得力幫助,演出前幾個月就開始廣告造勢,大力推票,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反華宣傳。神韻劇團自詡其演出具有世界級水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演出展現(xiàn)了具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中國古典舞蹈的盡善盡美和深厚底蘊。”
很多看了神韻演出的觀眾都反映說上當受騙了:他們買票是為了獲得藝術享受,未料,卻看了一場法輪功邪教的廣告劇,還受到了一次反華政治宣傳。對神韻劇團負面的、甚至憤怒的反響可以從網(wǎng)站上看到。觀眾批評意見的主題主要有三:一是演出中的邪教主題;二是演員和劇團低劣的職業(yè)水準;三是政治宣傳。而令觀眾感到特別義憤的是演出中存在抹黑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
神韻劇團廣告宣傳中特別強調(diào)觀眾對演出的反響,但傳達的不是觀眾對演出本身的評論意見,而只是一種情緒。
演出組織者把這種反響用于廣告宣傳,當然,這種反響也可能是真正喜歡神韻演出的觀眾發(fā)出的主觀真誠意見,也有另外一些觀眾,對表演者、劇本、組織活動等的評價很低。
利用劇團藝術進行政治宣傳的現(xiàn)象早已屢見不鮮了。在當代社會中,藝術和政治的聯(lián)盟具有雙方均感興趣的商業(yè)項目性質(zhì)。類似的聯(lián)盟可以有兩種組織形式:一是藝術方出賣給政治方,二是政治方自行建立可控的藝術活動實體。
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情況,政治宣傳均通過藝術宣傳實行既定目標。“政治宣傳可以理解為:為獲得政治活動中某種預期結果而對個體、群體和社會施加的系統(tǒng)意識影響。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宣傳’含有貶義。很多外國專家認為,宣傳是一種對個體施加信息心理壓力的欺騙手段”。(見《在信息心理戰(zhàn)條件下的國家信息政策》45頁,作者,А.В.馬諾伊洛,2007年莫斯科出版社出版——譯注)
借助藝術進行宣傳,也叫灰色宣或黑色宣傳,這種宣傳尤其存有問題。運用操控手法進行灰色宣傳或黑色宣傳的目的在于引人誤入歧途和使人上當受騙。比如,來看演出的觀眾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和信任的心理狀態(tài),他們不會想到,看演出會使他們無意中受到精神控制。
神韻劇團對觀眾的精神控制始于演出廣告,但廣告中只字不提劇目中包含邪教主題和政治宣傳。
音樂會的演出過程也是繼續(xù)對觀眾進行精神控制的過程,實際上,這是招攬觀眾來看演出的真正目的所在。演出的第一部分傳達的都是積極信息,以此建立傳播者(也就是演員們)與受眾(也就是觀眾)之間的信任關系。一進入演出的第二部分,當觀眾的批判性意識降低的時候,就開始傳播關于中國政府的負面信息?!斑@種手法可以擴大信息的煽動效果從而喪失對信息的合理評判”。
信息安全研究專家認為,政治宣傳包括廣告和恐嚇。所謂廣告,就是對被宣傳對象的正面展示,而恐嚇就是運用負面刺激、威脅、震懾等手段進行宣傳。
神韻劇團的演出方案也暗藏這種機巧:演出廣告是法輪功邪教的正面展示;而恐嚇就是展示所謂的中國政府的種種迫害活動。
通過分析神韻劇團演出前后的整個活動,可以得出結論,其活動的最終目的不外乎有二:一是進行法輪功邪教宣傳,二是形成觀眾對中國政府的負面認知。
在此借用美國大眾傳媒研究人員拉蘇艾爾的話很恰當,他說,無論是采用宣傳手段還是其他社會控制手段,目的都是一個,即對人們實施控制,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根據(jù)拉蘇艾爾的定論,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神韻劇團的演出活動包藏對觀眾實施精神控制的禍心。
精神控制即通過對人們的觀念、態(tài)度、動機、行為模式等施加影響達到于己有利的操控手段。(見《在信息心理戰(zhàn)條件下的國家信息政策》38頁,譯注)
【責任編輯: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