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網圖片多,現場照片少
據統(tǒng)計,自3月4日至9日的6天時間內,“明慧網”共刊發(fā)“神韻晚會”圖片173幅,平均每天刊發(fā)圖片28.8幅,最多的是3月8日刊發(fā)圖片37幅。其中,晚會現場照片僅59幅,占總數173幅的34.1%;站在“神韻”廣告畫前留影的26幅,占總數的15%;其他工作照、生活照、風景照等共計88幅,占總數的50.9%。本來,晚會現場照片的多寡不能說明晚會的質量與水平。但對于口口聲聲用圖片來說明“制作一流”、“最高境界”,“服裝一流”、“令人折服”,“音樂一流”、“令人落淚”,“舞蹈一流”、“出類拔萃”,“演員一流”、“天界品質”等“內涵”來說,如果沒有現場圖片予以佐證,光憑三寸不爛之舌口吐蓮花著實是叫人難以信服的。如果晚會現場果真火爆,我想“明慧網”的“一流攝影師”是不可能放過機會而不去拍攝,如果拍攝了也不可能不發(fā)至網上。難怪眾網友說“明慧網”慣于編造謊言。
二、文字吹捧多,現場掌聲少
從統(tǒng)計的數據看,59幅現場圖片中可見觀眾(不排除有托)拍手的僅9幅,僅占現場圖片59幅的15.3%,占圖片總數173幅的5.2%?!懊骰劬W”對“神韻晚會”的文字吹捧,可以說已經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什么“演出精彩,難以置信”、“神韻熱潮不斷”、“超越而輝煌”,什么“視覺饗宴,耳目一新”、“節(jié)目凈化人心”、“神韻教化人心”,什么“完美的最高境界”、“一趟奇幻之旅”,什么“神韻的內涵是世界所需”、“神韻令我終于尋到了自己的根”、“倫敦再現一票難求”、“這樣美的演出只可能來自天上”等等。然而,在現場照片中看不到丁點上文“火爆”內容的照片。其中,3月6日刊發(fā)的《神韻轟動羅德島:滿堂彩》一文中有3幅照片似乎“火爆”,拍手的觀眾也較多。但稍微留心一看,就可發(fā)現這3幅圖片是同一場景,即“神韻”演職人員謝幕時,全體觀眾起身離去,有的禮節(jié)性拍拍手,有的揮手示意“拜拜”。這一“動人場面”被“明慧網”的吹鼓手抓拍之后,就立即炒作成“滿堂彩”。另外,還有4幅有人拍手的圖片,其每幅圖片可數拍手的人數還不到10人。這與大陸不入流的歌舞廳演出的鼓掌人數及火爆場面都比不上,還談什么“來自天上”,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三、名人大腕多,內行人士少
“明慧網”吹捧“神韻”也應了唐代文豪劉禹錫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詩句。筆者閑來無事,對“明慧網”3月5日至7日“網上有名”的45位“評論員”逐一審視了其“頭銜”,發(fā)現絕大多數屬于“長(如局長、院長、董事長等)”、“家(如畫家、藝術家、銀行家等)”之類。此外,還有教授、學者、工程師等,總之,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物。但其中內行人士少。如中山大學附設醫(yī)院中港院區(qū)院長、彰化基督教醫(yī)院副院長、順帆風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投市長、廣隆光電董事長、軍法司司長、國際第三醫(yī)學博士研究所總所長、工程師、計算機系統(tǒng)公司經理、銀行家、工廠公司總裁、會計師、旅行公司總經理、西人中醫(yī)針灸治療師、南投縣社會處處長等等一大串“人物”,看不出他們的職業(yè)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關聯性,充其量也只能算個“業(yè)余愛好者”。由此可見,“法輪功”攀龍附鳳索要贊美之詞,無非是想提升“神韻晚會”的知名度與含金量。這些“人物”的評論,經“法輪功”媒體“潤色”、“把關”之后,都是“清一色”的贊美之詞,沒有只言片語的異議,以此自我標榜“神韻晚會”的“盡善盡美”和“完美無缺”。
四、虛假宣傳多,入場的觀眾少
“明慧網”對“神韻晚會”的虛假宣傳,海內外的有識之士已經形成共識,并紛紛予以揭露和澄清。如凱風網《法輪功編造“比利時政要盛贊神韻”假新聞》文/余軍。說的是“新唐人電視臺”于2月23日謊稱安特衛(wèi)普市市長米婭德斯坎福萊爾“期待神韻藝術團再次來安特衛(wèi)普”。并刊發(fā)米婭德斯坎福萊爾(女)的玉照。經查,在安特衛(wèi)普市政府的組成人員里根本沒有其人,更不用說作為市長。而真正的安特衛(wèi)普市市長名叫帕特里克·詹森斯(男),其任期將持續(xù)到2012年?!按蠹o元”于2月25日謊稱比利時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克里斯蒂安·梵登胡福“盛贊神韻晚會”。經查,現任比利時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名叫馬丁。這說明“法輪功”旗下媒體公然無中生有地說謊。此外,還隱瞞“神韻晚會”與“法輪功”的關系,以“神韻晚會”演出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誘使觀眾上當。如名叫Baochun的女士與她的朋友為自己及家人購買了2009年1月20日在美國俄勒剛州波特蘭市晚會的門票,以歡慶即將臨近的農歷新年。第二天,她在自己的博客上稱:“神韻晚會的廣告宣傳方式讓我心煩?!辈⒄f如果了解了“神韻晚會”與“法輪功”的關系,“我不會去看表演”(引自凱風網《[博客]有關“神韻”的兩個“事實認定”》文/霜刃)。還有將“票難推”說成是“一票難求”,將場內空蕩說成是“場場爆滿”。如3月4日刊發(fā)的第2幅戴一黑一紅貝雷帽的兩名美女圖片,圖片背景起碼有10排以上空著。毋庸置疑,每場在座的觀眾中,也有不少的是“關系票”和“贊助票”。就是現場圖片中,也還有好幾幅的背景中都空了不少座位。這就讓人置疑:難道世上有“聽說要自己參與賣票”就“直想哭”的“大法奴”,還故意空著座位不賣票嗎?真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