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是“慘淡落幕”?理由有三:其一,參賽選手少。新唐人電視臺雖然從今年年初就在法輪功的各大媒體上打出廣告,對包括“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在內(nèi)的“新唐人電視臺系列大賽”進行宣傳、造勢,但真正報名參加這次“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的選手只有30余人。明顯比去年新唐人搞的“聲樂大賽”、“舞蹈大賽”的報名人數(shù)又成倍減少。其二,報名選手地域少。從選手來自的區(qū)域看,這30余人來自的國家和地區(qū)就是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臺灣地區(qū),中國大陸沒有一名選手報名參加。其三,獎項設置少。由于參賽選手少,因此在獎項設置上也非常少。這次比賽的30名選手就如中國電視臺搞的某些進級比賽游戲一樣,初賽是“30進11”,復賽搞的是“11進6”,決賽除了金獎一名外,其他的“銀獎”、“銅獎”也各只一名。也有人認為,這次所謂的“大賽”獎項設置之少,意在減少獎金支出,或者說是舉辦方經(jīng)費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
名為“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比賽時間如此短,參賽者如此少,參賽者來自的地區(qū)如此少,獎項設置如此少,怎么能代表“全球華人”的水平?在筆者看來,這是對全球華人的一種侮辱和不敬。
從新唐人“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的慘淡落幕,筆者想到了4月4日人民報刊登的“新唐人電視臺全球系列大賽”即將上場的文章,文章說:新唐人電視臺繼2007年有了創(chuàng)新之舉,舉辦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及聲樂大賽之后,今年更推出一系列“新唐人電視臺全球系列大賽”,共計九項:五月:“全球華人打油詩大賽” ;六月:“全球華人漫畫大賽”;七月:“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 ;八月:“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暨“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 ;九月:“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 ;十月:“全世界華人武術(shù)大賽”暨“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 ;十一月:“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全世界中國菜廚技大賽”暨“全球華人攝影作品大獎賽”。
當筆者仔細查找新唐人電視臺的相關(guān)網(wǎng)站和法輪功媒體卻發(fā)現(xiàn),五月的“全球華人打油詩大賽”、六月的“全球人漫畫大賽”都沒有如期舉辦。于是筆者想得知原因。但在查遍了法輪功所有媒體后一無所獲。那么,原因究竟何在?通過一番思索,筆者從剛剛結(jié)束的“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的慘淡落幕情況分析中似乎找到了答案。筆者以為,應該有這樣一些原因:首先,沒有人報名參賽;其次,有人報名,但報名參賽的作品太少;其三,參賽的作品太差。有了這樣一些原因,所以,新唐人也就只能讓“全球華人打油詩大賽”、“全球華人漫畫大賽”胎死腹中了。
反過來看,也正是由于有了“全球華人打油詩大賽”、“全球華人漫畫大賽”的胎死腹中,“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慘淡落幕就是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的事了。
筆者曾寫過一篇題為《“新唐人”將上演多少“首屆”?》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分析了去年舉辦的“首屆全球華人聲樂大賽”和“首屆中國歌舞舞蹈大賽”:“首屆全球華人聲樂大賽”,報名參加初賽的只有百十號人,進入決賽的只有20人。決賽結(jié)果出來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其中有兩個項目的金獎和兩個項目的銅獎竟然都出現(xiàn)了空缺?!笆讓弥袊栉栉璧复筚悺币埠苡幸馑迹瑳Q賽之初定的10個節(jié)目,都是些與李洪志、法輪功相關(guān)聯(lián)的“神傳文化”節(jié)目,與中國歌舞舞蹈毫無關(guān)聯(lián),更與新唐人對外宣稱的“弘傳中華傳統(tǒng)文化”無關(guān)?!拔覀兛梢詳嘌裕蔷褪牵骸绿迫恕倪@些‘首次’,既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即使是還要像‘新年晚會’那樣,在失敗中進行,那也只會失敗得更慘,讓世人對他們的用意、本質(zhì)、目的了解更深刻些!” 今年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系列大賽剛一開場就節(jié)節(jié)敗落,又一次證明了筆者這篇文章結(jié)論是正確的!
筆者掐算,新唐人電視臺計劃推出的九個大賽如期只辦了一個,有兩個胎死腹中,另外六個還會有幾個能辦成?還會有多少個“大賽”胎死腹中?也許時間可以檢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