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小人”之所以“常戚戚”是因為他們總會通過搞一些見不得人的“小動作”來實現(xiàn)自己的私利,法輪功組織正是如此。
6月1日,凱風網(wǎng)編譯了俄國反邪教專家格雷戈里·格洛巴的文章,文章充分揭露了法輪功組織對維基百科屢次進行攻擊并頻頻受挫的事實,讓人們充分見識到了法輪功組織大搞“小動作”的小人之態(tài)。
法輪功組織之所以對維基百科進行攻擊原因不外有三:一怕真相被曝光,無法繼續(xù)忽悠騙人;二怕謊言被戳破,無法繼續(xù)混淆視聽;三怕臭名遠揚,失了外國主子的寵幸。歸結起來不外乎一句話——喪家之犬怕再被打。
為了對維基百科進行攻擊,法輪功組織可謂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根據(jù)格雷戈里的論述,他們至少運用了以下幾種手法:易混淆視聽,編造所謂法輪功“歷史”文章沖淡負面影響;人身攻擊,抹黑維基百科維護人員;無恥濫訴,鉆法律的空子倒打一耙;金錢賄賂,試圖收買維基百科工作人員;群蠅嗜血,組織大量寫手反復編輯維基百科詞條;威逼恫嚇,試圖要挾維基百科人員就范……對維基百科的攻擊成了一個曝光臺,充分展示了法輪功組織的種種“小動作”。
失算的是,法輪功組織低估了維基百科對攻擊事件的應對能力。有些花招直接被維基百科以內部規(guī)則禁止和封號;有些文章被維基百科的管理人員進行了專門保護;法輪功組織的無恥濫訴則被維基百科以法律手段予以化解?!靶幼鳌苯K究逃不出一個 “小”字,掀不起大浪頭。而透過這些“小動作”,法輪功組織的大丑惡卻清晰地浮出水面:
毫無道德底線的流氓之態(tài)。意大利政治家馬基雅維利曾經(jīng)提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政治主張,但其忽視道德約束力的觀點歷來受到世人的詬病。法輪功組織在攻擊維基百科過程中卻對這一政治哲學充分進行了運用,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從賄賂、威逼、利誘,到濫訴、圍攻,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唯一沒有關注的就是道德觀念的存在。李洪志大肆攻擊人類社會的道德,聲稱人類社會的道德“爛透了”,唯有法輪功組織才是世上僅存的“法輪凈土”,并以“好人”自居,不時以所謂道德的“高度”“俯視”人類社會。但僅從其攻擊媒體這一事件,人們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法輪功組織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毫無道德底線的流氓之態(tài)。
無恥濫訴的無賴之態(tài)。在攻擊維基百科的過程中,人們再次見識到了法輪功組織對法律的無恥濫用之態(tài)。雖然李洪志大肆宣揚法輪功弟子的“法律例外”論調,聲稱法輪功弟子不受人間法度約束,但他們利用法律進行無恥攻擊的丑行卻一刻也沒停止過:2001年,加拿大《華僑時報》因刊登揭露法輪功真相的文章而受到法輪功組織的糾纏濫訴,雙方進行了長達七年的鏖戰(zhàn),最終《華僑時報》勝訴;2014年9月,法輪功組織對美國思科公司進行濫訴,指責其與中國政府的合作侵犯人權,被駁回;2014年10月,法輪功對香港食環(huán)署發(fā)起濫訴,控告其依法清除法輪功違規(guī)展板“違憲”,被香港高等法院駁回……濫訴,已經(jīng)成了法輪功組織思維中的一種慣性,這一次不過是又增加了一個典型的案例。
色厲內荏的恐懼之態(tài)。對于維基百科的解讀,法輪功組織的反應是十分激烈的:比如,2016年4至5月期間,維基百科上一篇涉及法輪功的文章竟然被編輯了250多次;比如,他們糾集了大量人員集中對詞條進行編輯并大量注冊賬戶;還比如,他們?yōu)榱嗽诙唐谙撁嬗绊懢尤徊幌褂昧送{、賄賂、圍攻等一系列手段。這所有表現(xiàn)都可以用色厲內荏四個字來概括,說到底,維基百科的解讀打到了法輪功的痛處。政治學上有兩個概念叫做敏感性和脆弱性,這兩個概念是衡量一個行為體抵抗外部世界壓力能力的重要指標。特別是敏感性,一個行為體對外界微弱的刺激反應越激烈,就越能反映出這個行為體內部的脆弱性。法輪功組織這一系列激烈的反應恰恰出賣了他們的“怕心”,畢竟法輪功組織是一個什么貨色李洪志心里最清楚。
裝神弄鬼的“偽神”之態(tài)。稍微熟悉法輪功教義的人對于他們屢次攻擊維基百科的行為是十分不屑一顧的,因為如果按照李洪志所宣揚的那一套神乎其神的論調,對付維基百科用得著這么費勁嗎?比如李洪志開動“思維控制”的“功能”,對吉米·威爾斯(維基百科的創(chuàng)始人)進行思維控制,何愁改不了區(qū)區(qū)詞條;比如,李洪志派出他們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法身”,何愁搞不定幾個網(wǎng)站的管理者?還比如,李洪志號召弟子們全球“發(fā)正念”,一個“金剛排山”,維基百科還不瞬間土崩瓦解?法輪功核心網(wǎng)站上有著太多太多的“神奇”故事,可惜那些“神奇”說到底不過是個“傳說”。法輪功組織費勁心思攻擊維基百科,說到底還不是“師父”不爭氣,“神通”不給力?他到底是真神仙還是假神仙,不言自明。
“小動作”背后是大丑惡,就在此時此刻,法輪功組織還有不少的“小動作”在上演,已開“慧眼”的你,還會上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