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在李洪志“升天”、“圓滿”的法輪世界,不敢也不愿正視現實,是法輪功癡迷者不愿邁出同法輪功及李洪志決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讓法輪功癡迷者面對現實,認清自我,就成了挽救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由美國精神病學專家弗雷德里克·S·珀爾斯博士創(chuàng)立的“格式塔療法”,對幫助法輪功癡迷者面對現實,從法輪世界中覺醒有較好的作用。
一、“格式塔療法”的定義
格式塔療法強調人是有組織的整體,把心理或行為看作情感、思想、行動的整合過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又稱完形療法。格式塔療法把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歸為:1、以假定的“必須如此”的思想對待生活。2、以固執(zhí)、僵化的思維代替行動。3、拒絕現時的實際,回味過去,憧憬未來。4、怨天尤人,認為自己和別人不應如此,而不承認自己和別人的現實情況。5、自己的決策缺乏責任感。
二、“格式塔療法”理論基礎
格式塔療法認為,如果人要達到成熟,就必須尋找在本身的生活方式中,自己所應負起的責任。當事人的基本目標是去察覺他們正體驗到什么及自己做些什么。通過這種察覺達成自我了解,并得到足以修正自我的知識,從而學習到如何對自己的情感、思維和行為負責。
三、“格式塔療法”包括的要點和內容
格式塔療法的要點:1、是人都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詢的中心任務是幫助對象充分認識到自我在現實中的存在和感受,鼓勵對象主動承擔責任,主持自我的治療與改善。2、人應該將精神集中在現實的生活與感受當中,而不要對過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許多焦慮都產生于不能正確對待以往生活向當前生活的過渡,以逃避現實的做法來處理個人生活中的種種挑戰(zhàn)和壓力。這嚴重阻礙了一個人的健康成長。3、使人積極面對現實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幫助對象完成內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結。這通常指個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靈創(chuàng)傷和刺激經歷所留下的不良情緒體驗(如懊惱悔恨內疚憤怒等)。4、在咨詢手法上,格式塔療法強調幫助對象由環(huán)境支持轉向自我支持,以使對象盡量挖掘個人的潛能。
格式塔療法采用許多具體技術,如對話演習、雙椅技術、責任心訓練、夢的分析等。這些技術用以強化對象的直接經驗,即“此時此地”經驗,促進情感釋放,面對沖突和矛盾,提高對象的意識性,使他們了解自己所運用的心理防御機制。
四、“格式塔療法”理論的具體應用
以下筆者試舉矯正楊老師的經歷加以說明。楊老師,女,1960年出生,浙江松陽縣人,大學文化。楊老師小時遭遇家暴,婚姻系父親包辦,婚姻生活不幸福。她從1999年開始練習法輪功,自認練功后擺脫了塵世的煩惱,遂癡迷于李洪志的法輪世界,一心練功想“升天圓滿”。10余年來,楊老師與人溝通極少,心理上長期壓抑自己。
根據楊老師的實際情況,心理醫(yī)生應用格式塔療法的9項原則,設計了一些實驗場景,以增進楊老師對自己在做什么及如何做的自我察覺,通過這種察覺使她看到可以改變自己的其他可能選擇。
(一)是面對現實。它包括:1、“生活在現在”。不要惦念明天,也不要總是懊悔昨天,把精力集中于當下的生活;2、“生活在這里”。對于遠方發(fā)生的事,我們無能為力。我們生活在此處此地,杞人憂天毫無幫助;3、“停止猜想,面向實際”。沒有實際根據的“想當然”往往造成我們心理上的障礙,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的許多誤解就來源于自己的“想當然”。
為有效幫助楊老師接觸現在,增進她對現時的察覺,心理醫(yī)生先采用對話練習?!艾F在你住在哪兒”、“現在發(fā)生了什么事”、“現在進行什么事”、“當你坐在這里試圖表達時,你體驗到什么”、“此刻你察覺到什么”、“你如何體驗你的不安”、“你如何試圖從此刻中退卻”等等。在此基礎上,心理醫(yī)生又采用格式塔療法的“倒轉技術”等作為嘗試。倒轉技術是根據當事人的某些癥狀和言行,常是其潛在行動的倒轉表現來設計的。它要求當事人潛入每件會為他帶來焦慮的事件中,去與他自己已經埋沒和否認的部份接觸。此項技術以藉此幫助當事人能夠開始去接納從前被否定的某些個人屬性。為此,心理醫(yī)生針對楊老師夫妻關系不和的情況,要求楊老師試著把對丈夫原先冷漠的態(tài)度轉變過來,盡量表現與過去相反,如對丈夫微笑、主動與丈夫擁抱、給丈夫做好吃的、說好聽的話等。這樣做之后,楊老師逐漸認識到她自己的“冷漠”與“熱情”,找到了與丈夫交流與溝通的方法,夫妻關系有了明顯改善。
(二)是把握自己的情緒。人們在一定的內外刺激之下,難免會產生心理波動、失衡,從而誘發(fā)不良情緒。格式塔療法就是要求當事人在有了消極情緒時能勇敢接受,理智分析,及時化解,并努力培養(yǎng)良好的情緒,同時也接受“不愉快的情感”。心理醫(yī)生針對楊老師幼年曾遭遇家暴的經歷,采用了“空椅子技術”。 此技術運用兩張椅子,要求楊老師坐在其中一張,扮演父親,然后再換坐到另一張椅子上扮演幼年的自己,然后讓所扮演的兩方持續(xù)對話,不僅要楊老師談論童年時期與父親相處間不愉快的創(chuàng)痛,而且要她在想象中變成那個受創(chuàng)傷的兒童,直接與父親談話。通過此種想象歷程,再度體驗當初所受到的傷害進而釋放該傷害。通過這種方法,使內射表面化,使楊老師充分地體驗沖突,而由于楊老師在角色扮演中能接納和整合父親與幼年的自己,因此沖突可得到解決。同時此技術會協助楊老師去接觸潛藏深處的情感,以及連她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藉此將情感外顯化,并充分去體驗它。此外,這個技術是要藉此幫助楊老師去了解情感是其生活真正的一部份,李洪志的法輪世界是不可代替的,以讓她直面生活,正視困難,并最終實現對生活的接納和融入。
?。ㄈ┦钦J識自我。自我認識是指認識主體對其自身的反省和認識,即主我對客我的認識。它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培養(yǎng)自我認識能力是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和情緒、自我維護心理健康的基礎。格式塔療法正是要主體認識到“真正的自我”,它強調“我就是我”、“不盲目崇拜偶像和權威”、“對自己負責”。主我要求對客我正確的估計,定位好自己在社會中的坐標,從自己的起點做起,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為此,心理醫(yī)生把“我負責療法”貫穿在對楊老師矯治工作的全過程,要求她在每個陳述和學習后加上“我會為它負責”。例如,“我現在不知道說些什么才好,但我會為我的不知道負責”、“看完片子后,我沒什么體會,但我會為沒體會負責”、“我感到孤獨和煩惱,但我會為孤獨和煩惱負責”、“我經歷坎坷,我會為這種坎坷經歷負責”、“我不再練習法輪功了,我會為此負責”。此種技術的進行有效拓展了楊老師的感覺領域,同時幫助她接納和認識本身的情感,以代替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增強楊老師的責任意識。
(四)是自我激勵。自我激勵是在既定目標之下,主體進行自我教育動機的激發(fā),從而促使自己堅持不懈的為實現自我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斷努力的過程。格式塔療法的核心就在于激勵當事人更能自我支持,整合內在的對立與分裂,然后朝著各部分整合的方向努力。為此,心理醫(yī)生嘗試著要楊老師做一些“夸張練習”, 讓她重復說出一些想掩飾的話,且愈重復愈大聲。通過“夸張練習”,可使之與該行為有關的情感強烈化,進而使其內在隱藏的意義更清楚地表現出來,從而學習勇敢的面對、真誠的體驗,并獲得嶄新的成長。同時,在取得楊老師的信任后,要求她經常在心理醫(yī)生或者親朋好友說:“我愿意更常與別人接觸”,“我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我樂意接受美好的事物”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楊老師口中的“別人”、“任務”、“美好的事物”得到了楊老師的認可,從而增大了楊老師自我激勵的力量。
通過以上系列的矯治,楊老師現在已經從李洪志的法輪世界脫離出來,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她曾高興地對心理醫(yī)生說:“我現在心胸開闊多了,感覺很快樂很幸福,謝謝你?!?/p>
【責任編輯: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