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大量資料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法輪功”癡迷者的職業(yè)、年齡、性別、學歷、健康狀況有其特殊性:一是從性別上看,以女性為多。練功者女性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婦女癡迷者以離婚、家庭危機、下崗、內(nèi)退和身患疾病者居多;二是從職業(yè)來看,各種職業(yè)的人幾乎都有,但以離退休人員、下崗人員、無業(yè)人員為多,占練功人數(shù)一半以上;三是從身體狀況上看,大多數(shù)習練者由于身體不好,身患疾病又負擔不了醫(yī)療費用的老人在練功者中占多數(shù);四是從文化程度分析,受中等教育者占總人數(shù)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五是從家庭狀況分析,多數(shù)有婚姻失敗、家庭破裂的原因。
從上述情況可看出,他們處于弱勢生存狀態(tài),屬于社會的邊緣,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缺乏歸屬感。在他們之中容易產(chǎn)生精神迷茫,甚至幻想尋求超世脫俗的環(huán)境和方法來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而李洪志把地球上的人細分為兩類,一類是想覺悟、想回升、想上層次、想圓滿的“練功人”,其他是“你爭我奪的常人”;“真正修煉的人是不會得病的,也不會遇到什么危險”,因為練功人有“法輪大法”“保護”,有“師傅”“保護”,一旦成為常人,“就面臨著徹底毀滅,那叫形神全滅,很可怕”。李洪志的這種說教,對中國經(jīng)濟轉(zhuǎn)型時期產(chǎn)生的弱勢群體和邊緣人群還是具有很大欺騙性和誘惑力的.
其實,在任何一個社會里,都有一些人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文化上處于弱勢地位,他們感到冷落和孤獨;總有一些人在身體上、愛情上、家庭上遭受挫折、坎坷與不幸,他們感到有缺憾和心靈創(chuàng)傷;總有一些人有性格上和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內(nèi)向、自卑、孤僻、壓抑、思維單向,自感懷才不遇等等。例如,以婦女為例,首先,在社會轉(zhuǎn)型期中,婦女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承受更多的生存壓力,由于技能和素質(zhì)相對較低,一方面她們面臨再就業(yè)困難,另一方面,離開工作崗位后,失去基本的經(jīng)濟來源和精神寄托,她們中的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安排今后的生活,充滿了被社會遺棄和輕視的恐慌心理和失落心理。其次是婚姻家庭的不穩(wěn)定情感帶來的壓力。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給婚姻家庭帶來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婚外戀、嫖娼的泛濫、家庭暴力、買賣婦女、勞動力流動引起的婚變事件增多造成許多家庭的破裂,婦女是最主要的受害者。其三,是身體健康壓力。進入中年的婦女是患病的高峰時期,除了生理方面的疾病外,由于生存壓力引起的心理疾病也是她們普遍的病癥。老年群體的生存狀況與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到來有關。
調(diào)查表明,城市老人醫(yī)療保健需求、文化生活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是最為突出的問題。同時,由于以家庭為主體的養(yǎng)老方式與家庭養(yǎng)老功能弱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他家庭成員對于老人的照料越來越少,“空巢家庭”增多,使很多老人處于孤獨、寂寞、日常生活無人照料、生活極度枯燥乏味的狀態(tài)之中。
不盡人意的生存狀態(tài)給弱勢群體帶來了種種思想問題,使他們陷入了困惑,這些練功者或者不善于交流,囿于日常生活圈子,自我封閉;或者身體狀況差,家庭不和睦等等,容易產(chǎn)生消極無助,尋求解脫的心理,這種強烈的悲觀厭世情緒和失衡心理,使他們希望在一種虛幻的世界中重新尋求自身的價值。“法輪功”利用“末世說”、“真善忍”、“業(yè)力回報”、“在修煉中找回自我”等具有極大欺騙性與誘惑力的邪說,滿足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在這些主要以婦女和老人居多數(shù)癡迷者中,其思想上表現(xiàn)之一是對“法輪功”邪說深信不移,堅持練功;二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圓滿”。
從行為表現(xiàn)上來看,練習“法輪功”的婦女人群和老年人群首先是在傳播消極情緒。他們在群體交流中更多地看到社會生活中的消極因素和負面影響。這些消極的情緒不僅傳染給群體內(nèi)的人,還通過自己的家人、朋友影響到其他社會群體,形成對社會的抵觸情緒。其二是在悲觀失望中尋找精神寄托和自我麻痹。這是弱勢人群采取的較為普遍的一種解脫方式。對于這一部分人來說,“法輪功”成為他們尋求精神慰籍的鴉片。其三是采取群體行為向社會展示自身的要求。對于這些人來說,他們不僅具有共同的心理需求和利益需求,又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作為社會中的弱勢人群,他們沒有太多的后顧之憂,因此,當他們的要求受阻,感覺到自己的心理和精神壓力發(fā)展到忍耐的極限時,很容易采取不顧后果的偏激行為。
從上述情況可看出:這里邊有婚姻、家庭、身體方面的因素,有個人心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對社會分配不公,對社會一些腐敗現(xiàn)象看不慣而政治思想教育跟不上等方面的原因。他們大多具有“易受暗示”的性格弱點,缺乏獨立分析與鑒別的能力;缺乏自我意識,個性懦弱,多為順從型個性。因期望值過高而追求圓滿,企圖滿足自己的“自我實現(xiàn)”的最高境界,想入非非,喪失理智。自我封閉,脫離社會現(xiàn)實,他們只關注自己,生活在虛幻世界里。作繭自縛,被精神控制,嚴重的甚至進入精神病狀態(tài)。
二、心理扭曲后的“求助”
在社會轉(zhuǎn)型期,一部分人由于種種原因出現(xiàn)了精神上的迷茫而導致心理上的扭曲,這種非正常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出來的或是悲觀厭世;或是玩世不恭;或是不滿社會;或是憎惡他人。存有如此心態(tài)的人,這些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并沒有侵蝕掉他們渴求探尋他們所認為的正常心態(tài)的意愿。于是,他們發(fā)出向外界客體“求助”的信息,李洪志正是捕捉到了這種信息,惺惺作態(tài),以“關愛”的詞藻和騙人的花言巧語,掠去了這部分人的“求助”心態(tài)。
你悲觀厭世,他“悲天憫人”說可以“消業(yè)”“圓滿”“上層次”,進入極妙的最高境界;你玩世不恭,他故作正經(jīng)說要追求“真善忍”,做真人,行善度人,以忍修大法;你反感社會,他立即套近乎說是,現(xiàn)在社會亂糟糟,哪個政府也解決不了,只有跟著他才能免遭劫難;你憎惡他人,他應聲附和說對的,他人都是魔。只有丟掉親情,去掉執(zhí)著心,好好修煉,才能上天國去享福。
俗話說,你瞌睡了,他送來了枕頭。李洪志正是抓住了這些人的心理,以欺騙的手法,滿足了這部分人的“求助”。而這部分人有病亂投醫(yī),在自己心理狀態(tài)不健康的情況下,被李洪志的花言巧語所迷惑,感到遇到了“高人”指點迷津,認為無奈、求助的心理得到了“慰藉”。
另外,心理學上的心理暗示的作用,又在 時間內(nèi)部分人確有心理、生理上的變化。眾多習練者在一起,其從眾心理,又干擾了理智的判斷和分析,“堅定了”緊跟“李大師”,“消業(yè)——上層次——圓滿”的信心。
同時,李大師并沒有放過他們,滿足了他們心理的求助后,接著就采取恐嚇、威逼的辦法,使“法輪功”的習練者的精神完全得到控制。李洪志散布:中途棄功,就會被魔取走性命,從而形神全滅。好家伙,這還了得,誰敢不跟他走。李洪志“恩威”并重,習練者“敬畏”共存,這就導致了習練者的思想被牢牢地禁錮在“法輪功”的精神牢籠之中。
西安某高校一位教師,早年多有坎坷,經(jīng)歷了親情分離、受人白眼的磨難,后來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再從工作到上大學再到留校任教,可謂一帆風順,在經(jīng)歷了許多世事滄桑、人生磨難的她,時常思考,人生為什么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要么命運不濟,要么命好運佳。思考是必要的,然而她未能用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去思索那古老而又常新的問題,最后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走向“有神論”,求助神靈。于是她大量看宗教方面的書,但讓她很失望,用她的話來說,太陳舊。欲解而不得解,使她很痛苦,心理上的扭曲常常使她陷入無奈與求助之中。正在這時,李洪志的《法輪大法》出籠了。既有宗教方面冥冥神靈的虛幻,又有現(xiàn)代的科學術語的“論證”;既有悲天憫人的熱情關懷,又有普度眾生的迷津指點。一下子將她的心靈抓住了。她感到多年的困惑,在李洪志的《法輪大法》里得到了破解,于是乎一頭扎進去,每日里念文誦經(jīng)。打坐修煉。于是,悲劇也發(fā)生了,正常的生活完全打破,課沒法上,孩子也不管了,丈夫勞累一天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里,看到的都是冰鍋冷灶。一個事業(yè)騰達、家庭幸福的大學教師的人生格局突然蛻變了?;膹U了事業(yè)與工作,停止了創(chuàng)造與貢獻,對社會與家庭喪失責任感和義務感。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些人一旦癡迷,形成心理定勢,其他正確的觀點和真誠勸慰很難聽得進去。心理定勢是指先前的心理活動,先入為主后對以后的心理活動形成一種心理傾向,從而影響以后的心理活動,這種現(xiàn)象對于那些自認為能解決自身需要解決的思想觀念,作用特別明顯。李洪志及其“法輪功”,采取精神欺騙的方式,一步步設下“真、善、忍”的誘餌,布下強身健體的圈套,編造“消業(yè)——上層次——圓滿”的謊言,使不少的習練者自認為得到了心靈上的幫助,就走火入魔、癡迷心竅了。
三、認知偏狹的“促發(fā)”
這些“法輪功”習練者為何劍走偏鋒?
在分析了習練者的思想及心理因素后,應該讓他們認識到,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并非人們想象中那般單純而美好,應該學會正確面對我們這個陽光與陰影共存的現(xiàn)實社會。而實際上偏偏總有那么一部分人居心叵測,利用人們的善良動機,不擇手段地驅(qū)使著你去為他賣命,借以實現(xiàn)他自己的企圖。就好比釣魚,處在水里的魚兒,因為看不到那誘人的魚餌背后還連著一根致命的魚鉤,所以,當它看到魚餌時,就會一廂情愿毫無防備地咬了上去。一旦它上鉤之后,便會身不由己,只有任憑垂釣者擺布地份了。這里垂釣者的動機跟魚吃魚餌的動機就不一致。而且,我們都明白垂釣者的動機要比魚的動機復雜得多,也更具欺騙性。水里的魚兒雖然難以分辨這種騙局,可是,作為具備一定思維分析能力的人,是不是就一定不會遭遇這種騙局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現(xiàn)實中這種這樣的事情從未停止過。邪教教主李洪志更是諳熟此道。其實,李洪志正是利用“法輪功”制造這場騙局的險惡動機,在旁觀者眼里反而更易看清楚,恰恰是那些身陷其中的信徒們難于分辨這一切。這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被李洪志的那套邪說(就像魚餌)給套牢了(就像魚兒咬死了魚鉤就是不肯松口),喪失了那種實事求是的理性態(tài)度。
這些信徒在加入邪教時,往往最先被“教主”拋出的那套教義所吸引——他們一般以各種謊言、騙術、心理暗示和誘導來吸引信眾,并推行一套“信則靈”的歪理邪說來誘人上當,實行精神控制,慢慢誘導人們與他接近,排除其他信念和思想,達到一種相信只有教主的訓示才是真理的癡迷。這種精神控制實際上是危害極大的“洗腦術”。它使人們喪失理智、喪失判斷能力并喪失自我,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帶著對完美境界的向往而加入的。一旦他們滿懷敬意和誠心地投入進去,他們就會固執(zhí)地相信教主定會兌現(xiàn)他們許下的承諾。盡管,實際上“教主”所描繪的完美狀態(tài)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可是信徒們在動機和僥幸心理的作用下,在“教主”的一再“承諾”和同伴間相互影響之下,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毫不甘心,即使心中有些失落感,他們也不會流露出來,只是一味硬著頭皮繼續(xù)他們的幻想和等待。在這里,信徒的入教動機被教主訓練得越單純、越僵硬,教主便可以越輕易地操縱信徒、驅(qū)使信徒一步步地實現(xiàn)教主真實的別樣企圖和動機。
2001年2月16日,一名男子在北京點燃汽油自焚身亡。公安機關初步查明,這名自焚者是來自湖南省常德市的二十五歲的“法輪功”練習者譚一輝。他在遺書中寫道:我實在難以容忍了,我要勇敢地站出來作一名護法戰(zhàn)士!李洪志老師傳的“法輪大法”是正法。放下生死,升天圓滿不是人能夠斷章取義,簡單機械的理解,一個不修煉的常人在他臨死的時候是絕對放不下生死的。要為“法輪大法”而奮斗終身。在維護'大法'的斗爭當中,我要做到爭先恐后!“
今天,當不少的習練者歷盡艱辛,終于擺脫邪教教主李洪志的精神控制之后,這才猛然驚覺自己原來遭遇了一場騙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李洪志的這套邪教語言對信徒的精神控制之牢,以及對信徒的欺騙性之深!那些信徒之所以癡迷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李洪志利用他的這套邪教語言置換了信徒原先正常的語言和思維,剝奪了信徒原來的批判、質(zhì)疑、比較、分析等正常理性,直至完全摧毀了信徒追求正當信仰、塑造正確世界觀的意志力,繼而灌輸其一種帶有李洪志本人偏執(zhí)妄想型色彩的“顛倒了的世界觀”,最終成為李洪志手中可供他擺布、玩弄的“牽線木偶”。正常思維沒有了,愚昧就將戰(zhàn)勝理性;自主能力沒有了,必然任由他人驅(qū)使和支配
四、知識空缺的誤入
愚昧和無知往往與真理無緣?!胺ㄝ喒Α绷暰氄咭粗R素養(yǎng)很低,要么知識太偏,出現(xiàn)知識的空缺。在這種文化基礎下,由于滿足身心的需要而誤入“法輪功”,走向歧途。在“法輪功”習練者中,不少是文盲或半文盲,這部分人多在農(nóng)村和城市中的老者。李洪志的歪理邪說符合這部分人求神拜佛,以消災避禍的迷信心理,同時也避開了搞封建迷信與社會所不許之虞,他們將李洪志當神敬,將李洪志的話當“佛”的意志去遵循,在完全籠罩著濃厚封建迷信氛圍中,怎么可能去分辨是非?!胺ㄝ喒Α绷暰氄呶幕瘜哟蔚牧硪粋€極端是專家學者,但知識的偏狹導致在另一方面知識內(nèi)容的空缺,自然也會誤入“法輪功”其中?;杌枞幌录又季S方法的偏執(zhí),怎么可能去辨別良莠。
所以,我們縱觀李洪志的“法輪功”,純粹靠騙術起家,其歪理邪說之荒謬絕倫,其所作所為之卑劣無恥,可以說稍有理性的人都不難看清,卻為何能在六、七年的時間內(nèi)將200萬人拉入他的魔殿?我們認為,科學知識普及力度不夠,是主要原因之一。就如同當一個人的免疫力十分脆弱時,各種細菌病毒就很容易突破其防線,長驅(qū)直入,導致身患重疾。我們要深刻吸取其中的教訓,大力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對邪教的識別力和免疫力。
科學成為推動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巨大杠桿是十八世紀以后的事情。二十世紀的科學傳播事業(yè)經(jīng)歷了科學普及、公眾理解科學和科學傳播三個階段。它是科學普及事業(yè)的廣義化過程,也是科學傳播事業(yè)全面化、系統(tǒng)化的過程。現(xiàn)代社會,科學分科化趨勢加大加劇加快,各分支學科之間的交流和滲透也成為必要。科普教育在今天又有了新的特點:
1.由科學普及的單向傳播過程,走向雙向互動過程
在這個雙向互動過程中,公眾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科學,那是一種在實踐中的學習。同時,雙向互動過程意味著一種觀念上的變化,即科學不再是一種高高在上教訓人的東西,它本身是出自人、為了人、服從人。
2.科學傳播活動把自己定位于一種文化建設活動
這個意思很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說的科普活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傳播活動不只是科學界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的一種手段,也不是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一相情愿的單向活動,而是文化建設和塑造活動。它是通過全體人民的參與來決定科學怎么造福我們的民族,怎么樣決定我們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速度。
3.科學傳播過程是科學與人文交互融合的過程
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是21世紀文化發(fā)展的趨勢。兩種文化的融合是科學傳播活動的題中應有之意。過去我們講科普時,對科普作家的要求是希望他文學多一點,因為如果你有文學素養(yǎng),你講的東西就會被更多人接受,文學在這里起一個傳播工具的作用。其實,從科學傳播的角度看,也就是從彌合兩種文化的角度看,歷史和哲學也應該進入科學傳播的范疇中來,特別是科學史、科學哲學,應該成為科學傳播工作的人文基礎。
科學傳播與普及在我國的發(fā)展情況遠遠落后于其他發(fā)達國家。長時間以來,我們的科學普及工作可以說有一種逐步弱化的趨勢,科普作家越來越少,科普作品越來越短缺,科學知識、科學意識在不少人頭腦中越來越淡薄。加之這幾年一些封建迷信、唯心主義有神論的大量泛濫回潮,一正一反,必然要結出一些社會性惡果。
回想當年,我國的科普工作曾經(jīng)十分活躍,科普出版物、科普電影、科普圖片琳瑯滿目、豐富多彩,在那一代基層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播灑下大量健康的種子,產(chǎn)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而以后相當一段時間內(nèi),科普工作大面積地滑坡了,那些圖文并茂、文筆雋永、趣味橫生的優(yōu)秀科普讀物在書店里越來越少,有的知名科普作家改行從事其它創(chuàng)作了,一些低俗怪異的影像作品更是充斥電視熒屏,無情地涂抹著億萬人單純的心靈。當然,不能說健康有益的科普作品絕無僅有,但實事求是地講,無論其數(shù)量、質(zhì)量都遠遠不足以抵消那些荒誕不經(jīng)宣傳的負面影響。
科學傳播的弱化在我國農(nóng)村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我國是人口大國,但城鄉(xiāng)差別大、教育水平參差不齊。農(nóng)民素質(zhì)普遍較低,缺乏競爭力。由于歷史的、教育本身發(fā)展的原因,農(nóng)村年輕一代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普遍素質(zhì)低下。本來隨著產(chǎn)業(yè)結構的變化和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引起的農(nóng)民身份變遷,應該包含許多深刻的內(nèi)在實質(zhì)性的變化,如:價值觀念、知識結構、內(nèi)在修養(yǎng)等素質(zhì)要素的變化。而實際上,目前許多農(nóng)民身份雖已變化了,但絕大多數(shù)仍然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傳統(tǒng)農(nóng)民,他們難以融入現(xiàn)代社會。在農(nóng)村仍然存有大量的愚昧的行為,他們不明白愚昧與現(xiàn)代化的沖突所在,不理解現(xiàn)代化的真實含義。在這種狀況下,我們是無法加速消除農(nóng)民的愚昧的行動,從而影響經(jīng)濟向現(xiàn)代化邁進的步伐。
為了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順利實現(xiàn),必須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其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就是要在全社會持續(xù)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培養(yǎng)科學精神,提高辨別是非真?zhèn)蔚哪芰?,鏟除各種偽科學、反科學的愚昧迷信活動滋生蔓延的土壤。這不僅對推動當前各項現(xiàn)代化建設,徹底清除“法輪功”及其歪理邪說的影響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對于提高國民素質(zhì)也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