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李洪志為首的邪教組織,因為其嚴重地侵犯了人權,制造了許多駭人聽聞的流血事件,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強烈譴責。本文試圖從組織行為學近年來提出的“組織社會化”這一概念出發(fā),來解釋和剖析法輪功如何使千千萬萬“習練者”越陷越深,最終走火入魔,背離家人、背離社會甚至背離人性的,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
一、組織社會化的定義及其主要過程
根據香港浸會大學嚴鳴等人提出的概念,組織社會化是指個體進入新組織之后,重新塑造自己的組織角色以及成為各種團隊成員的過程。該過程通過組織社會化策略,組織內成員的影響以及新組織成員主動行動之間的持續(xù)互動而發(fā)展,并在個體離開組織時而結束。
本文是從認同理論來解釋組織社會化的過程,其主要分為兩個認同過程:一是角色社會化的過程,即個體在進入新的組織之后,通過將自身對于特定角色的理解與組織對于特定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進行互動,最終進入角色認同、達到自我認同的過程;二是群體社會化的過程,即個體在進入新的組織之后,從本質上把握所在組織的本質特征,從而將本組織與其他組織區(qū)分開來,最終達到組織認同的過程。
兩種不同類別的認同模式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并且相互區(qū)別,體現了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正常的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不斷進行社會化的個體,會在適應和理解自身角色的同時,履行特定組織賦予他的使命和任務,達到角色認同和群體認同的統(tǒng)一。例如,我是一名學生,首先要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學業(yè),不斷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此同時,我也是某個班級的一名成員,我也有義務和責任為班級大家庭、為自己的母校爭得榮譽,維護組織的良好形象。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個體不僅進行了角色認同,也進行了群體認同,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社會中相應的責任和義務,這樣的統(tǒng)一促進了個體人格的健全發(fā)展,最終實現自身的人身價值。
二、法輪功習練者在練習之后的“不合理”組織社會化過程
不可否認,當今的中國社會正處在社會轉型、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在由原有的粗放型發(fā)展模式向集約型發(fā)展模式轉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某些行業(yè)會因為生產方式的落后而被逐步的淘汰,這樣無疑會有大批的人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原有組織、失去自己的社會角色。他們中的一些人便被誘惑習練上了法輪功,在法輪功及其習練者中重新尋找自己的“組織”歸屬感和“角色”認同感,例如現已醒悟的孟蘭慧,曾是臨朐縣汽運公司職工,因不幸出了車禍,頭部受到重創(chuàng),因傷從單位離職后,失去了與社會的聯系,生活沒有了目標,繼而才接觸了法輪功。法輪功習練者在組織社會化過程往往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合理”性:
第一、角色社會化過程的“迷惑性”,在個體進入到法輪功組織之前,其基本的宣傳巧妙地運用了個體的恐懼心理,甚至是人為地制造了某些恐懼的氛圍,他們不懷好意地鼓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共產黨的領導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是沒有前景的,如果不是這樣,便不會有如此之多的下崗職工”。他們甚至將汶川地震拿來作例子,說在“汶川地震死亡的近七萬同胞中無一是法輪功的忠實信徒”。這一夸張的鼓動和宣傳,無疑引起了一部分人心中恐懼的心理,使得一部分人由于恐懼而加入了法輪功組織。在進入法輪功組織之后,這些人迫切地需要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才能夠保得自己的平安,甚至異想天開地想要了解進入極樂世界的“途徑”。這個時候,法輪功組織策劃已久的前期好戲便粉墨登場了,他們教導自己的信徒們要努力地恪守法輪功的教義,堅持不斷地進行打坐和修煉,唯有這樣心靈才能夠得到凈化和升華。然而信徒們就在這樣自以為可以逃脫世間痛苦的修煉中,深深埋下了法輪功組織蓄謀已久危害的種子。
第二、群體社會化過程與社會認同的“嚴重背離”,在初入法輪功組織的個體逐步適應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之后,法輪功組織便開始了蓄謀已久的群體社會化過程。李洪志為了使自己的法輪功組織與其他社會組織區(qū)別開來,明確使用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條:一是不二法門,“我要是度不了你,誰也度不了你?!奔葱叛隽朔ㄝ喒Φ男磐剑墙^不可以有其他人生信仰的,如果有便會受到應有的懲罰,這從人的精神信仰的根源把住了個體的“咽喉”,使得個體不敢輕易的叛離法輪功組織;二是基本社會關系的剝離,例如他在《轉法輪》中說:“任何事情都是有因緣關系的,人為什么能夠當人呢?就是人中有情,人就是為這個情活著,親情、男女之情、父母之情、感情、友情,做事講情份,處處離不了這個情……這個情要是不斷,你就修煉不了。”即信仰了法輪功的信徒,無需再遵守社會的基本倫理道德,這使得個體逐步與社會相脫離,從而更進一步地控制個體,保證了法輪功組織的基本穩(wěn)定;三是對個體人生觀、價值觀的徹底顛覆,例如李在瑞士“講法”時說:“你們有一部分傷害的生命將在你們未來圓滿的世界里成為你世界的眾生,就把這件事情變成了好事了。如果被傷害的生命它知道:噢,我將去佛的世界,它會挺著脖子讓你殺它,它會高高興興讓你殺它?!痹诜ㄝ喒Φ慕塘x中,凡是現實社會認為是好的、可取的價值觀,例如對人性的尊重、對生命的珍愛等,都是被否定甚至是被唾棄的,這使得個體的精神世界徹底發(fā)生了顛覆,完全臣服于法輪功組織的基本信條。至此,法輪功組織的群體社會化便告一段落了,在比角色社會化更深一步的群體社會化之后,個體心中清楚地便只有一點,那就是自己是法輪功組織的一員,唯有信奉法輪功組織的全部信條,才是自己人生中唯一正確的選擇,這是極其危險和可怕的。
簡而言之,法輪功習練者在練習之后的“不合理”組織社會化過程,就好比登上了一列與合理的社會化過程背道而馳的“列車”,而角色社會化的過程就如同購買了這輛列車的車票,群體社會化的過程就如同登上了這輛列車,并由此駛上了一條“不歸路”。
三、如何對法輪功習練者的“不合理”組織社會化過程進行調適
針對法輪功習練者的“不合理”組織社會化過程,其問題更多的是出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法輪功習練者在社會轉型期間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社會角色和組織,產生了自我定位的錯覺;二是法輪功習練者在練習法輪功之后,被法輪功的教義蒙蔽,產生了努力想融入新組織的不理性沖動,并與社會的常態(tài)思維不斷發(fā)生偏離,最終淪為精神奴隸的過程。面對這樣的問題,為了使對法輪功習練者的心理調適更為有針對性,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第一、積極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鼓勵自主創(chuàng)業(yè)。
在當今的社會轉型時期,就業(yè)問題不斷凸顯,就業(yè)難不僅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問題,更是各種社會矛盾的誘因。國家歷來對就業(yè)難的問題相當重視,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的政府報告中指出:“要把就業(yè)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先位置”,并在與大學生座談中鼓勵他們進行自主創(chuàng)業(yè)。我想在對法輪功習練者的“不合理”組織社會化進行調適時,黨和政府也要在他們的就業(yè)問題上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幫助,這不僅僅保障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更為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新的社會角色,讓他們在新的社會角色中重新定位自我、在新的組織中重新尋求組織認同感,這對于他們擺脫原有的“邪教”組織將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建立一種團體輔導模式,讓擺脫法輪功魔爪的人們重獲家庭的溫暖;
法輪功習練者在擺脫法輪功初期,信仰缺失,如果得不到社會的關愛與平等對待,在此時不及時干預,那么由于精神沒有支柱,他們很容易又再次走上習練法輪功的不歸路。因此給予他們正確的、符合社會認同的信仰和價值觀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建立一種能讓醒悟者重拾生活的熱情和信心、積極面對人生、面對親人的氛圍呢?在此筆者認為,心理咨詢中的團體輔導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讓醒悟者聚集在一起,在咨詢師的指導下,痛陳法輪功給自己、給家人和社會帶來的危害。在這種群體氛圍下,醒悟者不斷和與自己有同樣遭遇的人產生共鳴,因而從內在動力上徹底與李洪志與法輪功決裂;然后以家庭為單位,在咨詢師的幫助下,重新體驗家人對其深深的愛和關懷,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強化親情紐帶,重拾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綜上所述,法輪功習練者在加入法輪功組織和徹底淪為法輪功的忠實信徒的過程中,經歷了“不合理”的組織社會化過程,并且這一組織社會化過程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一是角色社會化過程;二是群體社會化過程。面對法輪功習練者的“不合理”組織社會化過程,我們應該著力于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使其進入到被社會規(guī)范所接納的群體中來;二是建立一種團體輔導模式,讓他們重新建立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重獲家庭的溫暖。
【責任編輯:辛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