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是京西最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shù)之一,這種老百姓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在門頭溝地區(qū)廣為流傳了數(shù)百年,今天依然在門城鎮(zhèn)、妙峰山、軍莊等地時時舞動。
京西太平鼓的起源
舊歷除夕燈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擊太平鼓并演唱、舞蹈,逐漸形成 “太平鼓”的歌舞形式?!疤焦摹泵直旧硪灿衅砬筇街?。太平鼓作為京西最為優(yōu)秀民間藝術(shù)之一,是老百姓自娛自樂的民間舞蹈。它雖然經(jīng)歷了各種現(xiàn)代藝術(shù)形式的沖擊,但由于深受民眾喜愛,使得太平鼓在京西傳承至今。
【主持人】2006年6月,門頭溝民間舞蹈——京西太平鼓被國家文化部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太平鼓究竟是如何起源的?
【高洪偉】對太平鼓起源的歷史記載,始于唐朝武則天在位時期。到明末清初,太平鼓流入北京,在清末進入門頭溝地區(qū)。從我的奶奶、父親那得知,他們小時候在農(nóng)村的田間地頭,用一種芭蕉扇——當時家里很窮,買不起太平鼓,自己糊的鐵絲都不好找,只能用芭蕉扇——再拿一根筷子在田間地頭打。
當時,太平鼓一般都是裹足的小腳老太太跳,后來男人也開始打太平鼓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批準的是“京西太平鼓”,太平鼓流入北京主要分布在京西——門頭溝、房山、石景山、豐臺一帶,各地方的風格特點都不盡相同。在門頭溝幾乎村村落落都有打太平鼓的。
京西太平鼓的風格特點
太平鼓是以鼓為道具的舞蹈,擊打太平鼓是主要的伴奏手段。演者成雙成對,一面擊鼓抖環(huán),一面騰挪跳躍。小伙子跳起來,舒展挺拔,鼓點打得上下翻飛,真是“人隨鼓,鼓纏人”。姑娘家的舞姿柔韌,輕巧,可以形容她們“扭起身驅(qū)似柳彎,扇鼓舞動肩帶顫”,很有點俏勁。
【主持人】太平鼓經(jīng)過祖輩口傳身授傳承至今,仍然能夠看到它樸實無華、健康向上的特色。太平鼓的表演形式、風格特點是怎樣的?
【高洪偉】打太平鼓要成雙成對,一個人打沒有效果,人數(shù)是兩個人、四個人、八個人、十六個人、二十四個人,成雙成對增加,人越多越好、場面越大越好。太平鼓是一種民間舞蹈,取于民間、田間地頭、廣場,在舞臺當時很少有這種形式。
太平鼓的動作套路是“大搧鼓”、“小搧鼓”。男人打太平鼓主要以“大搧鼓”為主,意思就是要扇起來,因為咱們這太平鼓像扇子?!按髶伖摹眲幼鞣却??!靶伖摹笔桥缘奶攸c,它的動作幅度小,比較輕巧。這是兩個比較重要的套路。其他的就是圓鼓、圓鼓結(jié)拉抽屜、竄胡同兒、四方斗、搖頭跪等。
門頭溝地區(qū)的太平鼓有舞蹈、有歌唱,一般是打一遍鼓唱一遍詞,民間藝人稱之為“唱繩”。他們唱花、唱草、唱古代圣賢、唱衣食住行、唱歲時風俗。舞離不開鼓點,鼓點又隨舞而變化,鼓和舞有機配合。擊鼓技法有正面擊、反面擊、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顫鐵環(huán)等,形成清脆多彩的音響,充分體現(xiàn)著鼓手與鼓的相互交融、縱橫離合。鼓手的動律是人舞鼓、鼓纏人,人鼓合一。
京西太平鼓的藝術(shù)價值
太平鼓在每年的臘月和正月最為活躍,在當?shù)氐臍q時民俗活動中很吸引人,百姓擊打太平鼓更是對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僅可以烘托節(jié)日氣氛,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區(qū)的節(jié)慶習俗,是當?shù)乩习傩瘴幕J同的標志。
【主持人】在北京民間舞蹈中,太平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的舞具——鼓,從制作工藝到在舞蹈中發(fā)揮的競技性、趣味性和即興表演的作用——已經(jīng)超脫了作為樂器或音響載體的單純功能,而成為這一地區(qū)具有強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當?shù)乩习傩瘴幕J同的標志。
【高洪偉】太平鼓有一個寓意,叫“迎年鼓”。當時傳到北京,從臘月初一到正月,村村落落都打太平鼓。它的寓意就是祈求太平,迎接新的一年的開始。
我覺得,打太平鼓最主要的一點是你從內(nèi)心喜歡它,如果不喜歡,就打不好。太平鼓看著簡單,舞蹈學院的學生學完太平鼓,學會了動作,但卻打不出來那個味兒。
京西太平鼓的保護與傳承
京西太平鼓鼓點聲聲,清脆震撼。婀娜多姿的太平鼓舞姿令人心怡神往,暗香涌動的古老歷史用它千年的故事賦予太平鼓以最具活力的生命。透過太平鼓一招一式的變化,看到在古老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中,新生代的無限力量。
【高洪偉】現(xiàn)在太平鼓的保護工作已經(jīng)開展起來,對技藝和文化層面的挖掘工作我們也正在進行中。我從父親那里學到的東西,還可以繼續(xù)拓展和挖掘,把門頭溝區(qū)一些有特色的,如圈門、炭廠村等再進一步挖掘,融入我們所掌握的東西里。
在傳承方面,2005年,門頭溝區(qū)進行了太平鼓傳承學校授牌儀式。到現(xiàn)在為止,區(qū)里有三所學校被命名為太平鼓傳承學校。作為傳承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我們后繼有人,源源不斷就有人來打太平鼓了。下一步我們準備在少兒舞蹈隊,包括民間舉辦的舞蹈培訓班中吸收一些孩子,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于民間藝術(shù)的熱愛,對京西太平鼓的熱愛。只有這樣,一代一代往下傳才能真正傳承,太平鼓才能經(jīng)久不衰。太平鼓從唐朝傳到現(xiàn)在不容易,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不能把它丟了。
每年秋收一結(jié)束,家家戶戶就開始拾掇太平鼓,請鐵匠打鼓圈,請手藝人蒙鼓皮。每到傍晚,只要有人在村頭咚咚地敲起鼓,遠近的街坊鄰居就會聞聲而至,不論年齡大小、輩分高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一起盡情盡興地“?!逼鸸膩?。打太平鼓也是一次人與人之間、鄰里街坊之間、村與村之間互相交往、溝通感情、融洽關(guān)系的機會。
也許某一個清晨,薄霧正悄悄消散,溽熱的氣息隨之一點點地襲來,滲透了無數(shù)年歷史滄桑、百轉(zhuǎn)千回歷史智慧結(jié)晶的京西太平鼓,以它特有的氣質(zhì),席卷整個沉淀了千年的喧囂,就在舞動京西太平鼓的那一個瞬間,一輪回一世界翻開新夜,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京西太平鼓,將人們從睡夢中喚醒,開始新的一天。仿佛振聾發(fā)聵的吶喊告訴世界,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將永遠被流傳下去、經(jīng)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