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251年,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長子蒙哥登位,成為蒙古第四代大汗。從成吉思汗時期至蒙哥汗時期,蒙古大軍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西征,橫掃歐亞,攻占北非,其擴張規(guī)模之大,來勢之猛,范圍之廣,在世界歷史上尚無先例,在當時的世界引起巨大的震蕩。公元 1259年,蒙哥汗率軍南下親征,在攻打重慶合州釣魚城時,中砲而亡,世界歷史的格局因此改變。釣魚城,也因此被歐洲人稱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之處”。
釣魚城:以險筑城的完美要塞
合川,古稱合州。釣魚城修筑于合州城以東的釣魚山上,釣魚城因此而得名。釣魚山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匯之地。在以水路運輸為主的古代,三江不僅是連接四川北部、中部和東部的紐帶,而且還是上通陜西、甘肅,下達湖北、湖南的重要通道。因此,控扼三江的釣魚山自古就被稱為“巴蜀要沖”。釣魚城修筑于公元1243年,城內面積具有兩平方公里,在城東、城西北區(qū)域,修筑有內外兩道城墻,構成了雙層防線,為拒敵于城下、阻敵于江上,還在城南及江岸一帶修筑了習稱“一字城”的南外城和水軍碼頭,使其成為與山城緊密結合,攻防自如的江防要塞。釣魚城以險筑城,城塞一體,是我國古代城池筑城體系和長城筑城體系之后的一種全新的筑城形式,城塞的構筑規(guī)模和具備的軍事功能,都遠遠超過了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和日本、阿拉伯地區(qū)的東方城堡。釣魚城的南宋的水軍碼頭是它的江防要塞,位于釣魚城南面的嘉陵江邊。碼頭向南,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面是一個自然的港灣,可以供南宋的戰(zhàn)船的???,它以一字城墻作為屏障;西面身后是一道自然約二十米高的一個自然山體,作為退守的防線,在水軍碼頭從江邊一直延伸到江心修建了一個長約八十米,均寬大約六十米的防御體系。它分為五層防御體系,起到進可攻、退可守的階梯式防御體系,成為了釣魚城戰(zhàn)爭歷史當中非常堅固的江防要塞。
蒙哥大汗:魂斷釣魚城下
蒙哥汗繼承了他的祖輩兩次西征的戰(zhàn)果,準備做一個世界的征服者,他主攻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派他的弟弟旭烈兀進攻西亞,一個就是派他的另外一個弟弟忽必烈進攻南宋,要把南宋統(tǒng)一在蒙古帝國之下。當時有一種情緒左右著蒙古軍,蒙古大汗親自率大軍來,遇到一個小山城都拿不下來,面子上過不去,所以是勢在必行。釣魚城還沒有被蒙古人包圍之前,蒙哥曾經(jīng)派一個降將來作使者,說服釣魚城投降。釣魚城不但沒有答應,還把這個使者斬殺了。蒙哥汗在得知他的使者處斬的消息之后,十分震怒,決意徹底摧毀這一軍事戰(zhàn)略要塞,征服釣魚城。公元1259年2月3日,蒙哥汗下達進攻命令。蒙古大軍連續(xù)向釣魚城發(fā)起輪番猛攻,攻陷了南外城和水軍碼頭。4月3日起,合州連降暴雨二十天,蒙古大軍被迫暫停進攻釣魚城。22日夜,大雨初停,蒙哥汗下令向護國門發(fā)動進攻。釣魚城守將王堅聞報,派遣“死士”五十人,由城南飛檐洞暗道墜繩而下,繞道蒙古軍身后兩面夾擊,擊潰攻城蒙古軍。至7月,釣魚城守軍遭到重創(chuàng),且失去西北外城屏障。蒙哥汗開始準備最后的決戰(zhàn)。他命令他的“御營西軍”在腦頂坪修筑瞭望臺樓,以便督軍克城,7月9日,最后的決戰(zhàn)開始了,意外也發(fā)生了……與釣魚城新東門遙遙相對的山頭叫腦頂坪,當年蒙哥大汗為探查釣魚城中的情況,命令士兵在山上搭建了一個高大的望樓。蒙哥沒想到的是這一舉動被南宋將領發(fā)現(xiàn),設置了一門巨大火砲。7月9日,當蒙哥汗登上望樓時,大砲擊中了望樓,蒙哥汗被砲鋒所傷,三日之后死于溫塘峽,蒙哥汗死后蒙古軍隊奉師北還。
三十六年:一個守城奇跡
公元 1276年,南宋臨安陷落之后,二王出走,釣魚城守將張玨即調集工匠,在此興建了一座占地約兩萬平方米的皇宮,以待二王居住。同時還派出了數(shù)百人前往福建廣東沿海訪尋二王,意欲迎來釣魚城,重振宋室河山。千里迢迢,關隘重重,迎接二王的隊伍一去不返。三年后,元兵入城,皇宮倒毀。釣魚城三十六年抗戰(zhàn),經(jīng)歷了“二冉”、王堅、張玨、最后一任守將王立。公元1278年,在釣魚城抗戰(zhàn)的最后階段,由于連續(xù)兩年秋旱顆粒無收,釣魚城軍民甚至易子而食——因為城外已被元軍圍得水泄不通。公元1279年, 元東川樞密院則集中了全部兵力,強攻釣魚城。這個時候,陸秀夫、張世杰在崖山被元軍所敗,陸秀夫負幼帝趙昺蹈海而死,南宋滅亡。釣魚城最后一任守將王立,為保全全城軍民性命,與元達成不屠城中一人而降的協(xié)議。釣魚城,在孤城抵抗三十六年之后,開城降元。關于王立投降,歷史上有很多爭論。但王立開城降元是有條件的——要元軍不要屠殺城中的十幾萬老百姓,所以說算是議和,王立為了老百姓的性命開城降元是可以得到諒解的。
上帝折鞭之處:釣魚城影響了世界
釣魚城的影響,一是從對于南宋而言,為其換來二十年重要的喘息機會,但可惜南宋沒有抓住機會。另一個影響是對世界局勢,最直接地影響了歐亞和北非。對北非,蒙古人此后沒有再踏入北非一步;對歐洲,蒙古人第二次西征時,曾經(jīng)一度打到了多瑙河畔,但不知道為何又撤退回南俄羅斯草原。蒙古人第二次西征,是以征服北非為主,但征服北非之后,實際上是要把整個地中海、環(huán)地中海地區(qū)肅清,隨后便可置西歐于股掌之中。所以,釣魚城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是:一是直接地挽救了北非,二是間接地挽救了西歐。如果蒙哥沒有陣亡于釣魚城下,歐洲、亞洲、非洲的歷史將會怎樣書寫?當然,歷史不允許假設,穿越七百年之后,我們不得不感嘆:釣魚城確實是一個創(chuàng)造了歷史奇跡的地方,它就像一只蝴蝶的翅膀,由于這只蝴蝶翅膀的煽動,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到了中國,也影響到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