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四千多年前周朝宮中的兩個男童在玩耍,年長的哥哥用桐葉給弟弟手撕出一個玉圭的形狀,并說拿到此“圭”便可得到“晉”地的封賞,雖是孩童戲言,卻被史官記錄,于是有了剪桐封地的故事千年流傳。孩童戲耍的舉動居然延續(xù)到四千年后的今天,成為了一種民間工藝——廣靈剪紙。
廣靈剪紙的源頭
廣靈刻紙是一種流傳于山西省廣靈縣的剪紙藝術形式,是國內(nèi)少有的以陰刻為主的點彩剪紙之一,中國特有的一種剪紙藝術樣式,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國的剪紙藝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以其獨特的風格、艷麗的色彩、生動的造型、纖細的線條、傳神的表現(xiàn)力和細膩的刀法獨樹一幟,自成一派,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源頭有兩方面,一個方面是巫術,另一個來源就是當?shù)貗D女的繡樣。
亮麗風景線
過去廣靈剪紙作為裝飾品,每到逢年過節(jié)都要到集市上買,買的這個貨有個有個情景式的展示,做一個“亮子”,“亮子”就是用木頭做成格格,格格里頭有剪紙,有多少個內(nèi)容做多大個“亮子”,實際上“亮子”就是宣傳展示的牌子。
廣靈剪紙在文化發(fā)展方面,屬于民間文化的范疇,在這個范疇之中,它從巫術道術的需求中轉化為民間節(jié)日的需求。廣靈的民間風俗也有它非常地域化的特點,逢年過節(jié)老百姓的家里一般不貼門神,會在門框上貼門箋,門箋張貼講究以三五七的單數(shù)為準。門箋始終演繹著避祟驅邪,納福求祥的內(nèi)容。
由剪轉刻
張氏剪紙從第一世到現(xiàn)在第七世共經(jīng)歷了四代人。原來剪一次三張或四張,隨著市場的發(fā)展,有些東西不夠用了。為了順應市場的要求,張氏祖先開始改革工具,廣靈剪紙由剪刀剪改為用刀刻。最初的刀型是馬蹄形的,雖然刻制的張數(shù)提高到三十張左右,但是刻制的邊緣有毛茬,降低了美觀的程度。后來張氏的繼承人一直在刻制的刀具上下功夫,由馬蹄形刀改為月牙彎刀,由此也克服了邊緣有毛茬的粗糙感,如今的刻刀根據(jù)需要,有時會三到四個捆綁在一起,多刀頭同時刻紙?,F(xiàn)在的刻紙工藝可以達到一次刻制六十多張宣紙的厚度。六十多張宣紙用水蘸濕,塌到一起,陰干之后形成一個紙板,這樣刻制時不容易走刀。
廣靈剪紙?zhí)攸c
廣靈剪紙有兩大特點,一是刀刻,二是點染。點染最早是用砒霜和酒劑,砒霜是為了不褪色,酒劑是為了解決向下滲透的功能。隨著時代的變化,砒霜這類帶有毒性的原料自然不能繼續(xù)使用,于是張氏剪紙的傳人們,在顏料和酒劑勾兌的工藝上繼續(xù)摸索,終于使用新方在過去一次點染兩三張的基礎上,到后來一次可以點染六七張,而且顏色只向下滲透而不向外擴散。在染色中自然成為中斷色彩的洇化界限。點染一個臉譜需要的顏色達到三十八種,有時會達到四十種,而這四十種顏色都是用六種基本顏色勾兌出來的。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民間巧匠在調(diào)配深色時加入白礬,使窗花的顏色持久保留,在調(diào)配較為淺嫩的顏色時,還加入少量冰糖,增加了顏色的亮度。
走出國門
廣靈剪紙作為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從第四代傳承人張多堂的手中已經(jīng)傳到了第五代傳承人張棟的手中。隨著廣靈剪紙的工藝流程不斷改進,廣靈剪紙已經(jīng)由原來的裝飾品,提升到禮品,紀念品,藝術品,收藏品的價值高度?,F(xiàn)在一幅刻制點染裝裱精美的剪紙作品,已經(jīng)具有很高的藝術品級。如今已經(jīng)提升為藝術品的廣靈剪紙還是國家級的饋贈禮品外事禮品,廣靈剪紙已經(jīng)走到了全世界。
【尾聲】廣靈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寶地,廣靈剪紙也成為了觀察一個民族的民俗風文化傳承的窗口,因為廣靈剪紙的藝術成就和傳播效應,廣靈縣被東西方藝術家協(xié)會授予“國際剪紙藝術之鄉(xiāng)”稱號。